分享

名医赵进喜:中医分体质治痛风,疗效稳定不复发

 meimei6280 2019-12-10

图*北京中医药大学东直门医院赵进喜教授

据2017年数据显示,我国高尿酸血症患者人数已达1.7亿,其中痛风患者超过8000万人,而且正以每年9.7% 的年增长率迅速增加。

预计2020年,痛风人数将达到1亿。

赵进喜教授根据痛风的发病特点与原因,结合“三位一体”辨证法,对痛风的治疗有深入的思考与独特的治疗手段,并在临床取得显著的疗效。

今天,小师妹将赵进喜教授临床诊治痛风的方法方药与医案一则整理如下,供临床中医师参考学习。

痛风发病特点

痛风病,今之医者多将其归在痹证之类,不知痛风发病,实不同于一般“风寒湿三气杂至,合而为痹”的痹证。

元代名医朱丹溪在《格致余论·痛风论》中指出:

“彼痛风也者,大率因血受热,已自沸腾,其后或涉冷水,或立湿地,或扇取凉,或卧当风,寒凉外搏,热血得寒,污浊凝涩,所以作痛。夜则痛甚,行于阴也。”

丹溪翁在此一语道破痛风病的发病特点,即“夜则痛甚”常在夜间突然发作,而且疼痛特别严重,常常令患者难以忍受。

这种发病特点,显然与普通痹证之肢节疼痛、沉重、伸屈不利不同。

至于痛风病何以具备此发病特点,朱丹溪认为是因为病属阴分,存在血热。

痛风的发病原因

“病属阴分,存在血热。”

血分本自有沸腾之热,所以一旦遇到涉水寒冷刺激,居处潮湿,或劳倦当风,寒湿导致污浊凝滞,自然就会猝然发作。

临床观察发现:痛风病急性发作,确实常有湿热蕴郁血分的基础,而遭遇各种应激因素,诱发急性发作。

痛风之病,岂可以寻常痹证视之耶?明代医家龚廷贤的《万病回春·痛风》更指出:

“治痛风症,羌活、苍术(米泔浸)、黄芩(酒炒)、当归、芍药(炒)、茯苓(去皮)、半夏(姜汁炒)、香附各一钱半,木香(另研)、陈皮各七分,甘草三分,上锉一剂,姜三片,水煎服。

风痛加防风,湿痛加苍术,热痰痛倍酒芩、瓜蒌、枳实、竹沥,血虚痛加生地黄,上痛加白芷、威灵仙,下痛加黄柏、牛膝,痛甚加乳香,发热加柴胡,小水短涩加木通,手臂痛加薄、桂。

凡骨节疼痛,如寒热发肿块者,是湿痰流注经络,与痛风同治法。若医迟不散,则成脓矣,外用敷药。

一切痛风,肢节痛者,痛属火,肿属湿,不可食肉。肉属阳火,能助火,食则下有遗尿,内有痞块,虽油炒热物鱼面,切以戒之。

所以膏梁之人,多食煎炒、炙爆、酒肉热物蒸脏腑,所以,患痛风、恶毒、痈疽者最多。肥人多是湿痰,瘦人多是痰火。”

明确指出痛风病多发生于膏梁之人,乃因过嗜醇酒、肥肉,导致了湿热内生,阻痹经络气血而成。

此即痛风病饮食所伤,内伤发病之说。

结合西医学认识,痛风即高尿酸血症,乃因嘌呤代谢紊乱或(和) 尿酸排泄障碍(异常)导致的疾病,

发病与体质因素及过食肥甘厚味、煎炸醇酒,脾胃受伤,运化失常,痰湿、湿热内生,久则阻滞经络气血之运行,

或加之外受风寒,寒性凝涩,或居处潮湿,湿性黏滞,或外伤损伤气血,内外合邪,导致气血经络运行受阻所致。

因湿性下注,故以脚部关节多发。

湿性粘滞,故本病留恋不去,易于复发,病久伤及肝肾,致筋骨失养,关节废用。

湿热日久,煎熬尿液,砂石内生成石淋。

病久损伤肾元,致肾元虚损之肾劳,以致关格之变。

所以,痛风的治疗与寻常痹证重视祛风散寒除湿不同,或应重视清热利湿,或应重视泄浊解毒,关键在前后分消湿热浊邪。

临床上赵进喜教授常用四妙丸、芍药甘草汤加虎杖、金钱草、土茯苓、萆薢、秦艽、秦皮、威灵仙、白芷、忍冬藤、鸡血藤、川牛膝、怀牛膝、木瓜等治疗痛风急性发作,

就是基于痛风病内伤湿热致病说,配合大黄粉、黄连粉、黄柏粉、冰片等,用醋、蜂蜜,或水调和,局部湿敷,常有佳效。

痛风的三位一体辨证治法

临床证候学研究发现:痛风病多于太阴、阳明、少阳者。

太阴体质者,素体脾虚,容易内生湿热;

阳明体质者,多体质壮实,肌肉丰满,食欲亢进,消化功能好,能吃能睡,工作效率高,过嗜甘肥,或煎炸炙博之物,为湿热蕴结实证;

少阳体质者,多性情忧郁,发病表现为胸胁苦满、抑郁心烦、口苦咽干等。

痛风病一般可分为急性发作期、缓解期与并发症三部分进行辨证论治。

急性发作期,湿热痹阻者,当治以祛风通痹、清热利湿,方用宣痹汤、四妙丸加减。

夹有风寒,湿热痹阻者,当治以祛风散寒、清热除湿,方用当归拈痛汤、上中下统治通风汤加减。

缓解期,湿浊痰瘀,肝肾亏虚者,当治以化湿祛瘀、滋补肝肾,方用身痛逐瘀汤、独活寄生汤加减。

湿热留恋,脾肾不足者,当治以清热利湿、健脾补肾,方用四妙丸、五子衍宗丸加减。

并发症期,表现为湿热下注,尿石阻结者,当治以清热利湿、化石散结,方用四逆散、三金二石汤加减。

湿热内伤,肾元虚损者,治以清热化湿、化浊和胃、补肾培元,方用四妙丸、升降散、五子衍宗丸加减。

临床具体辨证用药:首先要结合体质辨证用药。

太阴体质者应注意健脾和胃,阳明体质者则应通便泄热,少阳体质者应治以疏肝理气。

其次,高尿酸血症总以湿为基础,多因过食肥甘,于阴冷湿热天气诱发,多症见局部关节红肿疼痛,口中黏腻,胸脘痞闷,头昏困重,肢体沉重,大便黏腻不爽,选用薏苡仁、虎杖、金钱草、茯苓等利湿之品。

再次,考虑到本病各期的病机不同,治疗侧重点也有所不同,

发作期以邪实为主,治法侧重于祛风通痹、清热利湿、化痰除湿、活血除湿等祛邪之法为主;

缓解期虚实夹杂,祛瘀化湿的同时注重补益肝脾肾;

并发症期在浊毒内停的同时多伴有元气亏虚,在化浊和胃、化石散结的同时注重培补肾元。

另外,根据临床症状,随证选用相应方药,也很重要。

大便不爽者,可加熟大黄消滞通便;

嗜酒诱发者,可加葛花、枳棋子、焦山楂醒酒化滞;

风寒湿痹,关节冷痛者,可加威灵仙、白芷、独活,甚至制川乌、制草乌、细辛、桂枝祛风散寒、温经止痛;

腰膝酸痛、腿脚抽筋者,加杜仲、川续断、桑寄生、狗脊、木瓜、白芍、赤芍、甘草等,以补肾壮骨,缓急解痉;

久病瘀血,肌肤甲错者,可加炮山甲、莪术、三七粉、土鳖虫活血化瘀。

痛风性肾病,肾元虚衰,浊毒内蕴者,常可用当归补血汤、升降散合方,益气养血、泄浊排毒。

验案一则

提要:

本病例为痛风急性发作伴高尿酸肾病肾功能不全患者,应用四妙丸加味方治疗,体现着内治与外治相结合的思路与前后分消湿热浊邪的思想。

王某,男,45岁,住北京市怀柔区。

2012年2月22日初诊:

主诉及病史:右足踝及右拇趾疼痛2周。

患者曾就诊于当地医院,口服碳酸氢钠片、别嘌醇、双氯芬酸钠肠溶片,症状无缓解。

刻下症:右足踝及右拇趾红肿热痛,体型肥胖,大便偏干,质黏。

舌脉:舌红,舌胖大,苔腻,脉沉

检查:

Cr 189.6μmol/L,

BUN 8.63mmol/L,

UA 623.6umol/L。

中医诊断:痛风(湿热阻痹)

西医诊断:高尿酸血症、慢性肾功能不全

治法:清热利湿,开痹止痛,前后分消湿热之邪。

方药:四妙丸加减。

处方:

白术15g,苍术15g,黄柏12g

生薏苡仁30g,怀牛膝15g

川牛膝15g,虎杖30g

金钱草15g,秦皮15g

土茯苓30g,萆薢30g,秦艽15g

白芷6g,威灵仙12g,白芍30g

赤芍30g,忍冬藤30g

鸡血藤30g,姜黄12g

熟大黄9g,穿山龙30g

14剂, 水煎服。

外治法:大黄粉9g,黄连粉9g,水调湿敷患处。

医嘱:低嘌呤饮食,避免劳累、负重。

2012年3月14日二诊:

右足踝及右拇趾疼痛较前减轻,咽痒咳嗽,舌红,舌体胖大,苔黄腻,脉沉。

Cr 240umol/L,UA607μmol/L。

处方:

生黄芪15g,当归12g,川芎12g

丹参25g,白芷6g,白术15g

苍术15g,黄柏12g,川牛膝15g

怀牛膝15g,虎杖15g

金钱草15g,秦艽15g

威灵仙12g,秦皮15g

土茯苓30g,萆薢30g

白芍25g,赤芍25g

穿山龙30g,蝉蜕12g

僵蚕12g,姜黄12g,熟大黄9g

薄荷9g,钩藤15g

14剂,水煎服。

并给予海昆肾喜2粒,每日2次;

配合苯溴马隆50mg,每日1次。

2012年3月28日三诊:

右足踝及右拇趾疼痛较前明显减轻,咳嗽,舌红,舌体胖大,苔薄白,脉沉。

Cr 148umo/L,UA 47umVI,

方药:

上方加鸡血藤25g,忍冬藤25g。

14剂水煎服。

配合海昆肾喜2粒,每天3次;

金水宝5粒,每天3次。

2012年4月11日四诊:

右拇趾疼痛、咳嗽已愈,右足踝仍述轻微疼痛,舌红,舌体胖大,苔薄白,脉沉。

方药:上方去薄荷、钩藤,14剂,水煎服。

2012年4月26日五诊:

足部疼痛已愈,大便日行3~4次,质稀,舌淡红,舌体胖大,苔薄白,脉沉。

处方:

生黄芪30g,当归12g,川芎12g

虎杖15g,金钱草15g,白术15g

苍术15g,黄柏12g,生薏苡仁25g

川牛膝15g,怀牛膝15g

木瓜15g,萆薢30g,炒白芍30g

土茯苓30g,秦艽15g

威灵仙12g,白芷6g,甘草6g

鸡血藤25g,忍冬藤25g

秦皮15g,熟大黄9g

其后,患者坚持门诊随诊,肌酐、尿酸逐渐下降,脚痛未再复发,病情长期稳定。

赵进喜教授勤于临床,更勤于思考、勤于笔耕,临床不忘刻苦读书,读书不忘思考临床。

为理论联系实际之典范,对中医学者与临床工作者,必有裨益。

看完文章,大家是否对痛风的治疗,及“三位一体”辨证法在临床的应用有更深的理解呢?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