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都知道霸王龙的前肢非常小,当然是以它庞大的身躯为参照的。 这么小的前肢到底能干啥呢?捕猎肯定用不到,霸王龙又不玩手机,看起来是个很累赘的东西。 霸王龙真的会像现代的复原图那样,长出一个累赘吗? 其实 根据骨骼重现生物外型其实是不太准确的。 比如有人尝试根据河马骨骼复原一下这个生物,会变成非常凶猛的物种。 十九世纪的人对猛犸象的复原图也很神奇: 科学家还曾经把蛇颈龙的脑袋装在尾巴上,对恐龙外型的复原本身就是一个不断被推翻新建的过程。 比如下面这只,是1960年科普插画家Parker 根据恐龙化石和古生物学家 William Elgin Swinton 的建议绘制的斑龙复原图。 当时人们就是觉得恐龙差不多和蜥蜴长得一样,双足行走的画法已经是极具前瞻性的突破了。 而现在一般认为斑龙长这样: 早期的禽龙(Iguanodon)复原图是下面这样的,简直是哥斯拉的灵感来源。 现在一般认为禽龙长这样: 所以对霸王龙的复原图不一定是准确的,未来还真有可能推翻换新。 从现代生物的身上,我们也能看出一些可能性。比如新西兰有一种鸟叫几维鸟,长这个样子: 几维鸟是新西兰特有的无翅鸟。不像鸵鸟那种飞不起来但是可以扑棱两下,几维鸟的翅膀几乎退化干净了。 几维鸟跑起来非常接近我们想象中的恐龙: 但虽然表面没有翅膀,从骨骼来看几维鸟也是有小手手的: ![]() 扒开它的羽毛使劲翻才能翻到一个很小很小的凸起,几乎看不出一点翅膀的痕迹。 ![]() 跟几维鸟最近的亲戚是象鸟(已灭绝),同样是前肢严重退化,但从骨骼上看前肢更加明显。 ![]() ![]() 仔细对比一下它们的前肢骨骼的比例,有没有感觉反而是象鸟和几维鸟比霸王龙的前肢占比更大一点? ![]() 所以说,霸王龙的前肢可能是徒有骨骼,实际露出体表的部分非常少,也几乎没有实用功能,就像几维鸟那样差不多退化干净了。 毕竟那么细小的前肢搭配巨大的体重,可能稍微撞击一下或者跌倒就会骨折,完全长出并不一定有利于生存。 而且近些年还有恐龙长毛的理论,有些霸王龙的复原图反而可能会更接近事实。 ![]() 当然,这只是一个可能性,类似的可能还有很多。 比如可能它的小手可能是为了交配时固定一下,防止跌落的。也或者可以抚摸异性的敏感区域,起到刺激作用。 现代蟒蛇就有类似的,退化的脚,专门用来交配时固定身体。 ![]() 也或者年幼霸王龙前肢比例并不小,出生时可以挠破蛋壳,之后也能辅助进食。只是到了一定阶段停止发育。霸王龙没有尖锐的喙,肯定不能像小鸡那样啄破蛋壳。 霸王龙的前肢到底是干啥用的,在生物界也没有准确的定论,毕竟霸王龙化石少,最重要的是谁都没见过活的。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