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国家级名老中医在此,拜师吧少年!

 金坛区 2019-12-10

导语:作为中医学子,深感欲入中医之门,一位好的老师有多么重要,一位“名”师固然难得,一位“明”师则更为可贵。现在有一位二者兼具的老师,论“名”,他是“国家级名老中医”,论“明”,他发皇古义,融汇新知,理法圆通,尤其在肿瘤的治疗上颇有建树。这样一位前辈,毫无保留地将其学术思想和临床经验著成一书,几乎等于无限地将其收徒门槛降低了,堪称中医学子的福音。
法因证而立,药因人而施。
从秦汉时期以降,药方何止千万,然莫不是因证而设、因人而施。
虽然随着经济的发展,时代的变迁,自然环境、人文环境的改变,疾病谱发生了很大的变化,但中医仍具有很强的生命活力,关键则在于中医是“与时俱进”的医学。中医的与时俱进,在于圆机活法。
比如《伤寒论》《金匮要略》被认为是辨证论治的典范之作,是开先河之作。其中理法方药丝丝入扣,或加一药,或减一味药,或变化一药之用量,则主治不同,比如承气汤类、泻心汤类,无不彰显辨证论治的精髓。
而当今某些医家,将经方神话,认为药必原方味数,量必原方定数,虽曰尊师古法、师承仲景,实乃所去甚远。
更有甚者,独守一方,包治百病,更不足法。临床中应强调辨证论治,而非霰弹乱发。
例如在治疗口渴证时,以“舌质之红淡与否”“舌苔之燥润与否”“舌苔之黄白与否”作为重要的鉴别依据,分施清热利湿、化气行津、滋阴润燥等法,各处甘露消毒丹、五苓散、增液汤之方,而非概施地冬辈。
在使用补气药时,常分为补气阳、补气阴两类。

补气阳者何?生晒参、黄芪、党参也。
补气阴者何?西洋参、太子参、黄精、山药也。
再如在治疗肿瘤疾患时,常使用化痰散结药,其亦分类处之。
以蛇六谷、天南星、白芥子化湿痰或寒痰瘀结,
以三叶青、山慈菇、猫爪草化痰热瘀结,而非勿论寒热乱用之。
“世界是在不断变化发展的”是马克思哲学世界观的主要内容之一。而“疾病是在不断变化发展的”是中医学重要的疾病观。
建立动态的疾病观,有利于从宏观和微观上把握疾病的变化和治疗,从而达到更好的治疗效果。
宏观上辨病,有利于把握疾病起源、发展、转归、变化特点,临证时可做到成竹在胸、从容不迫;
微观上辨证,有利于掌握疾病发展的某一阶段的特点,更有利于提出针对性治疗。
正如《素问·阴阳应象大论》所言:“病之始起也,可刺而已;其盛,可待衰而已。故因其轻而扬之,因其重而减之,因其衰而彰之……其高者,因而越之;其下者,引而竭之;中满者,泻之于内。其有邪者,渍形以为汗;其在皮者,汗而发之;其慓悍者,按而收之;其实者,散而泻之。
比如黄疸一病,宜先从宏观上分清是何种原因导致,肝炎?胆结石?肿瘤?如果是肝炎所引起的黄疸,可能就要预判可能存在阳黄向阴黄的转变,湿热向寒湿的转变,黄疸向鼓胀、积聚的转变,在辨证治疗时,更能注意湿、热、寒、瘀、虚等因素之间的关系,亦会存“见肝之病,当先治脾”“先安未受邪之地”的思想。
再如皮肤病,多数以秋冬季为缓解期,以春夏季为发作期,故而宜顺阳气浮沉之机,因势利导,采取秋冬补养气血阴阳精气,春夏宣散寒热湿郁,如此则疾病易于向好的方向转归。若逆阳气之浮沉,补养攻伐逆施,则只会耗散气血阴阳精气,而不能宣散寒热湿郁,导致疾病发展、缠绵不愈。
而对于肿瘤病人来讲,其病因病机往往更为复杂多变,手术前后、化疗前后、放疗前后均有不同表现,更应循序渐进,抽丝剥茧,因势利导,随证治之。倘不察正邪之盛衰,而犯虚虚实实之诫,必贻害无穷。
结语:以上,就是小编在文初提到的老前辈——周维顺教授的学术经验采撷,若点击率高,小编还会继续分享相关内容,希望众多读者能够有所收获,不期一日千里,惟愿日有寸进。
……以下是广告时间……

作者简介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