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唐宋绞胎器特征与鉴别

 江畔独步寻花66 2019-12-10

绞胎器始于唐代,盛于宋代止于元代,明清不见。

绞胎陶瓷是将不同颜色的胎土一层一层叠加,颜色二到三种,或白,褐色,黑色和青色,然后像卷麻花状把它们绞在一起,形成泥条直接拉胚成型,或切成片状拼贴和镶嵌在陶瓷上制成的陶瓷器。纹饰有鸟羽纹,团花纹,菱形纹,回纹,几何形纹等。


唐宋绞胎器特征与鉴别

唐代绞胎陶瓷器型较多,以小件为主,有碗盘,杯壶,钵砚枕等,一般以黄釉,绿釉或单色釉加彩,也有不上釉的,如捶丸,砚。窑口一般为巩县窑,淄博窑,黄堡窑。五代时期又出现越窑,介休窑烧制。北宋到金代又出现当阳峪窑,浑源窑,吉州窑等窑口。


唐宋绞胎器特征与鉴别

宋代当阳峪窑最为有名,名噪一时。绞胎做工和纹饰都很精细,胎土细腻,温度高,瓷化程度更高,比唐代窑温低又上一个档次,是宋代绞胎陶瓷的一代名窑。


唐宋绞胎器特征与鉴别

鉴别新旧从这两个方面看:


1.古代胎釉,胎土疏松,手感轻薄,底足修胎非常精细。当代由于用球磨机胎土更细腻,粘合度更强,上手重。唐代胎土一般是藕粉色和白色两种,温度低,胎质比较粗松,上手一掂量就知有没有。


2.釉,唐代绞胎和唐三彩差不多,有细小开片,鉴别上可以才用唐三彩鉴定办法。一般实用器物有磨损现象,无积釉现象,釉面温润亮丽不昏暗。新瓷开片大而稀薄,釉干燥,开片处有白线情况,有积釉和垂釉现象。


唐宋绞胎器特征与鉴别唐宋绞胎器特征与鉴别

现代仿品在形上面和古代差不多,唯一的区别就是一轻一重;古胎质松,当代紧实,宋代古器有铁锈斑和土侵现象,当代没有,鉴别时加以注意。

附图:笔者收藏的唐宋绞胎陶瓷。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