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文字专业主义

 皮皮中尉 2019-12-10

在文字后面冠以“主义”二字,看似有杀鸡偏用牛刀小题大做之嫌,其实不然。既然文如其人,既然见字如面,那一个人写出的文字就有彰显个人品牌的效用,比起学历护照房产证这些本子的说服力更直白,又岂能大意疏忽?

“专业”这个词用途很广泛,如今甚至有了神圣的意味。一句“你够不够专业?”的灵魂拷问,总能直指人心,直逼个人素养职业操守的最底线,威胁到实实在在的饭碗。想来也对,丢东忘西的人干不成保管员,计算能力太差的人当不得会计出纳,都是因为不够专业,干了只会让别人担惊受怕。
把“文字”、“专业”和“主义”这三个词拧在一起,就是我写这篇文章的用意。我等凡夫俗子要想成为尖端领域专业人士,可能难度太大,但低头俯身检视文字能力还是绰绰有余。重视基本文字能力的培养,未必能让人飞黄腾达扬名立万,却能护住元气保证关键时刻不掉链子。所以,写写文字,也需要戴一顶专业主义的帽子。
在我往昔求学的过程中,就耳闻目睹过因文字能力被质疑,以致栽跟头丢面子的事例。
读本科时,某位师兄一表人才能言善辩,自告奋勇写出学年论文,希望博得教授认可,为读研开拓坦途。不料教授当天就把论文退了回来,还附上鲜红扎眼的批语,“煌煌数千言不知所云,不讲语法不知断句一逗到底。这不是学术论文,这是不合格的中学作文!”师兄看后倍受打击,从此断了闯荡学术界的念头。
读研究生时,在我之前答辩的老兄正在口若悬河,不料却被评审老师冷冷截住了话头。“这位同学,你虽然说得很好,却遮盖不住论文本身的硬伤。你的文章论据冲突前后矛盾,病句歧义数不胜数。很抱歉,我们不能让你通过。”一言既出,不但这位同学当即面如死灰,还把我这个等候者也吓得不轻。
在音频节目《东吴同学会》中,梁冬老师也曾经有过类似的牢骚满腹。他说自己公司想办内刊办微信公号,可在全公司近百号人里到处划拉,竟然找不到一个文字能力过关,能把复杂意思表述清楚的人!最后他不禁发问,到底是语文教学出了毛病,还是大家都不把文字能力当回事儿了?

要我说,文字能力的养成,跟所谓语文教学没有一毛钱关系!教育是个太大的概念,教的不是一个人,而是一个整体。自己对文字能力不重视,只会削弱自己的品牌影响力,自己不看书不长进,只会让自己的笔越来越钝,一到要紧处就露怯。这就需要我们平时提起注意,修饰一下敷衍潦草的文字,润色一下晦涩尴尬的语句,多读几本书,少看两眼手机。一句话,做比不做要强,早做要比晚做要强,只要现在动手去做,就不算晚。
对于我这么一个长期从事文字工作的人而言,不敢妄称才华,写得多见得多,经验也就多一些。通常一篇文章看完,作者是一气呵成还是多次修改,是精心准备还是仓促起笔,是单独创作还是多方拼凑,是真实水平还是虚张声势,甚至于写作时的情绪起伏,我都能推测出个八九不离十。要我说,想在文字上达标,够上所谓专业主义的框框,绝非无从下手,起码要做到这么几条。
第一,养成列提纲的习惯。所谓目为纲本,纲举目张,一篇文章,一小段文字,哪怕是只有几句话的通知请假条,想写出来言之有物逻辑清晰,都少不得事先列一列提纲。通过简要的几个代号几个文字,把要写的内容编排一下,打算说什么内容,先说什么后说什么,就能在动笔前一目了然,也就具备了写通顺写出彩的前提。
我的一位老前辈,供职新闻媒体数十年,把列提纲这个习惯演绎得出神入化。按照他的分享,创作篇幅浩繁的大稿子,关键就在提纲。先根据需要,在纸上列出几个大标题,大标题下再预设几个小标题,每个小标题之下各写出一句中心句。之后想到什么论据观点,就分门别类放在相应的标题下。等到正式执笔之际,只需要根据中心句扩写内容即可,不仅主题不会偏差,写作难度也自然下降。
当然,如果时间实在紧促,没有时间拿出纸笔或是在电脑上列提纲,也没问题。那就不妨打打腹稿。腹稿就是默想要写的内容,把要说的话在脑子里过一遍。腹稿虽然没有提纲那样直接,同样行之有效。如果今后有了打腹稿的习惯,还能促进自己专心思考,在旁人那里树立言之有物沉稳老练的好印象。

第二,要重视修改的过程。好文章不怕改,写好的文章一定要自己亲自动手修改。改什么?第一步是改错别字。人非圣贤孰能无过,出现错别字很正常,但错别字频繁出现就让人不由生厌。第二步是发现歧义词。汉语词汇既讲究前后语境也讲究音韵,这就需要提高注意力,把容易引起误解联想的词汇剔除掉。第三步就是改病句,有的句子竟然出现两三个主语,有的句子没主语,有的句子逻辑混乱,这都需要及时修订。
一篇好的文章,如果出现了一个病句,就像妆容美丽的少女脸上长了痤疮,要多刺眼有多刺眼。一个标榜文字专业主义的作者,绝不会允许自己没修改过的文章仓促与读者见面。这就好比一个男生穿着大裤衩子踢啦着拖鞋去相亲,既藐视对方也不尊重自己。你是否修改了文章,修改文章是否尽了心力,也体现出自己对祖先文字的敬畏心,对读者的敬畏心。
此外,修改也有自我提高的妙处,尤其是看高手修改文章,更能丰富自己的写作思路提升写作水平。宋代文豪欧阳修年轻时曾找到一部前人编撰《唐史》留下的手稿。他在蝇头小楷之中反复寻找修改的痕迹,甚至把几次修改前后的语句抄下来比较,就是为了学习前人的遣词造句。有了这种重视修改的劲头,还怕文字能力没提高吗?
第三,把写好的文章读一遍。读一读自己写的文章很必要,因为通过口头朗读或者心中默读,都可以调动起自己的听觉,帮助视觉一起品评文字。人类是很注重听觉体验的,对听到内容的反馈程度甚至优于看到的。就比如我们一般都说开会时请领导听汇报,之所以要让领导听,原因就在于此。从读的效果来看,朗读明显优于默读。
不管哪种文字,都建立在抑扬顿挫且丰富多变的音节基础之上,因此读出文字,绝对有助于体会文字的精妙。美国小说家杰克·伦敦在创作小说时,每写完一个章节,都要站起来大声朗读一遍,满意了就写下一章,不满意则撕掉重写。据说海明威也有类似的习惯。我们看西方电影中,作家总要在自己的签售会上朗读作品的章节,也是出于同样目的。
自己写的文章读一读,没什么难为情的,假如连你自己都不愿多看一眼多读一遍,难道还指望别人厚着脸皮叫好吗?所以不仅自己要读,甚至还可以让朋友帮着读。人多力量大,在旁观者的助力下,你的文字水平一定能取得飞快的进步。

说了这么多,到底何为文字专业主义?认真地构思,认真地写,认真地修改,认真地朗读,有了认真二字,写出的文字才够得上专业!
正如佛经有言,持菩萨心肠,施霹雳手段,我们在写作要做到的是,怀美好构想,写真情实感。而诉诸到个人成长,则是树立远大理想,做力所能及的事。如此,我们才敢于自诩为专业主义者。

小编其人

小皮流流(另一网名:皮皮中尉):现为某主流媒体主任编辑,“天涯文学”签约作家,“360个人图书馆”原创达人;在本职中品味业务骨干的充实,在读书写作中聆听先哲的教诲,在陪伴妻子女儿的过程中体会最纯真的快乐。

历史推荐

罗振宇是骗子吗?

家有小女  自在欢喜

写作,绝不苟且

听说“小升初”改摇号了,我送女儿进了语文辅导班

家庭教育的难度,;绝对超乎想象

父母的言传身教,是家庭教育中最好的教材

小小说:《噩梦》

阅读能力,才是响当当的硬功夫!

为什么方鸿渐的女人缘这么好?

每周一至周五晚20:00,咱们在“爸鼻马迷”不见不散。

关注公众号

鼓励支持小编吧!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