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你好,二十四节气!》:二十四节气里都有哪些日用而不知的事?

 昵称32937624 2019-12-10

春雨惊春清谷天,

夏满芒夏暑相连。

秋处露秋寒霜降,

冬雪雪冬小大寒。

说到二十四节气,脑海里第一蹦出的便是这首《二十四节气歌》。现在,我们看一眼日历,就知道即将到来的是什么时节,更不用说朋友圈里的应时节竖鸡蛋,吃春饼等等一些节气习俗的展示。只是鲜少有人会往深处想一想,这二十四节气是怎么来的?对应每个节气人们又要做什么?这么做的缘由又是什么?

这就是人们日用而不知,知其然不知其所以然,万物不知其所由的表现。

中华文明源远流长、博大精深,若是仅靠文字解说,孩子会觉得晦涩难懂。怀着对中华文明的敬畏,著名文化学者,《百家讲坛》主讲人,中央民族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蒙曼编撰了《了不起的中华文明》系列丛书,以绘本的形式呈现给孩子,旨在带给孩子好玩好读的古典文化。全套共三十本,每一本都是一个文化扩展点,每本书中,都涉及一个广泛奥秘的知识领域。

这三十本书里,不仅包含《三字经》等蒙学经典,《西游记》等名著故事,《唐诗三百首》等诵读篇目,而是将天文、历法、节气、戏曲、文学、姓名、皇权、手艺、园林......从古自今娓娓道来,为孩子们打开一个立体浑圆的文明世界。从而解决了诸多家长们不成系统地为孩子拼凑碎片化知识的现状和窘境。

《你好,二十四节气!》:二十四节气里都有哪些日用而不知的事?

《你好!二十四节气》是系列丛书中的一本,书中不仅对每个节气进行了诠释,还以图文相结合的形式讲述了节气的习俗以及七十二侯等等与节气相关的知识。对节气的起源、含义及类别也一一做了详细说明。

01.节气起源

节气其实是指一年中地球围绕太阳公转过程中到达二四十个规定位置的日期。夏朝时人们通过圭表测日影,可以说已经对节气有了认识。

说到圭表,不得不说一句,此表非我们现在所认知的钟表。而是古人在发现了树木、房屋在太阳的照射下会产生影子,并且影子的方向和长短句变化都有一定的规律可循。于是,平整好一块地面,在上面竖起竹竿,以此来观测日影的长短,并以此来测算节气。这便是历史上最早的天文仪器——圭表。说到这里,你是不是想到了成语“立竿见影”?没错,这个成语的由来就是古人测日影。随着岁月的流逝,古人对圭表进行了不断改进,又制作了能测算时辰的日晷。

到了先秦时期,人们确立了冬至、夏至、春分和秋分。并认识到夏至的白天最长,夜晚最短,夏天时天亮的早,黑得晚;而冬天则恰恰相反,白天最短,夜晚最长,同样的时间在夏天只是傍晚时分,冬天却已经天黑了;春分、秋分则是昼夜均等的。

《你好,二十四节气!》:二十四节气里都有哪些日用而不知的事?

冬至、夏至、春分、秋分四个节气最先确立,随后是立春、立夏、立秋和立冬,此后又经过了漫长的调整和累积,到汉代时,二十四节气才全部被确定下来。

我们的祖先生活在自然里,他们通过影子观测太阳,通过盈亏观测月亮,通过掠经脸上的风,感受时间的变化。他们与自然为伴,记录了四季,又发现了全年的七十三种物候变化。在古代的物候历中,以五日为一候,一年分为七十三候,但为了与二十四节气相对应,便规定了每三候为一个节气,全年二十四节气共计七十二候。每一候都有相对应的物候现象,称为候应。

智慧的古人不仅通过影子确立了节气和七十二候,还通过感知不同方向吹来的风的温度和干湿度,观测季风的记录,总结出一年四季的四季风。春季吹偏东风,东边的海洋吹来的风潮湿润物;夏季吹偏南风,风从南方吹来温热芬芳;秋季吹偏西风,西边内陆吹来的风干燥厚重;冬季吹偏北风,那风透着严酷凛冽。

除了信风有指明节候的信号寓意,从小寒到谷雨这八个节气中对应的二十四候,因着每一候对应一种花,亦被称为二十四番花信风,也是气候变化的标志。经过这二十四番花信风后,就预示着夏季到来了。

《你好,二十四节气!》:二十四节气里都有哪些日用而不知的事?

02.节气含义及类别

二十四节气是从阳历2月份开始的,依次为:立春、雨水、惊蛰、春分、清明、谷雨、立夏、小满、芒种、夏至、小暑、大暑、立秋、处暑、白露、秋分、寒露、霜降、立冬、小雪、大雪、冬至、小寒、大寒。

为了便于记忆,人们总结了《二十四节气歌》:

春雨惊春清谷天,夏满芒夏暑相连。

秋处露秋寒霜降,冬雪雪冬小大寒。

这首《二十四节气歌》,读来郎朗上口,也因此被很多人记住,可以说是张口就来。

说到节气,我们第一想到的便是这首歌,也都理所当然地认为节气是按着季节来划分的。要说这种以为,其实没错,你看这节气歌每一句的开头,不就是春、夏、秋、冬吗?殊不知,节气按性质可分为六种,除了我们知道的季节类节气,还有天文类、降水类、物候类、水汽类和气温类。

季节类节气:与四季密切相关,是反映季节变化的节气。“立”有开始的意思,所以立春、立夏、立秋和立冬,四个节气也可以看做是四季的划分。换言之就是看到“立”,就表示换季了。

天文类节气:我们都知道,春分和秋分,是昼夜均等的,而夏至和冬至则是一个白天最长,一个黑夜最长,这种情况的产生是因为一年四季中太阳的高度角不同,太阳高度变化的转折点被古人观测并记录下来,就形成了春分、秋分、夏至和冬至四个节气。天文类节气表明了地球的自转轨道和公转轨道形成了一个夹角,地球上才产生了四季。

降水类节气:降水类节气主要适用于黄河流域,指雨水、谷雨、小雪和大雪四个节气,是根据降水的季节、降水量的大小,以及降水的性质和程度来为节气命名的节气。

物候类节气:俗话说“叶落知秋”,落叶是秋的信使,叶子落了,秋天也就到了。动植物对大自然的变化,总是最为敏感的。物候类节气就是通过动植物的变化反映出的节气,惊蛰和清明反映了自然界的物候现象,小满和芒种则表示着作物的生长发育和农事活动。

水汽类节气:空气中不可缺少的就是水汽,即便是在接近地面的空气中,也有很多的水汽,这些水汽的形态随着气温的变化而变幻着,比如露珠和霜。水汽雷克节气就是这些水汽的变幻,它们分别是:白露、寒露和霜降。

气温类节气:气温类节气顾名思义,是指气温的高低程度在二十四节气中的体现,它们分别是表示天气炎热程度发展的小暑、大暑和处暑;以及反映寒冷程度递进的小寒和大寒。

这些节气的分类,是不是从未听说过?又或者是听说过却不知其意?看了以上这些节气的分类,你对节气的认知是不是又加深了一层呢?

03.节气的计算方法

说到二十四节气的计算方法,很多人想到的是定气法。也就是根据对太阳的东升西落一周360°进行24等分,每一等分为15°,意味着太阳每走过15°就交一个节气。

定气法是清朝顺治年间颁布《时宪历》,才真正被确定下来,并且一直沿用至今的。在此之前,我国历法上曾有平气法的使用记载,平气法是将一个回归年的时间进行24等分,所得数值就是节气的相隔时间。也就是说,在颁布《时宪历》前,是以一个回归年的时间为基数,进行24等分。《时宪历》颁布后,则启用了以太阳的视运动一周为基数,进行24等分的计算方法。

阳历和二十四节气均反映了太阳的视运动变化,因此各节气的公历日期大致是固定的。用阳历来推算,以年中为界,6月以前(2月除外),每月的前一个节气是6日左右,后一个节气是21日左右;7月以后,则每个节气往后退两天,即每月的前一个节气是8日左右,后一个节气是23日左右。这便是简单的节气推算方法。

当然,节气的计算方法,除了平气法、定气法和阳历推算外,还有阴阳五行属性。

阴阳五行学说认为世间皆离不开万物在金、木、水、火、土的范畴,二十四节气也不例外。四季中的春、夏、秋、冬分属五行中的木、火、金、水,而五行中的土对应的则是夏季的最后一个月和每季末的18天。

当节气运用到农业生产中,指的是一段时期,而非节气交替的那一天。并且还出现了两种划分方法,一种是从交节气的那一天开始,到下一个节气的前一天这一时间段,作为一个节气;另一种则是从交节气那天为中间点,前后共15天为一个节气。

《你好,二十四节气!》:二十四节气里都有哪些日用而不知的事?

黄河是中华民族的母亲河,黄河流域诞生了悠远的中华文明。而黄河中下游地区因着河流众多,四季分明,阳光雨水充足,土壤肥沃等诸多因素,非常适宜耕作。也就成了政治、文化和经济的中心。从二十四节气形成到完备的漫长时间里,这样的格局始终未变。换句话说,二十四节气的物候、农时规律均出自此,并以此为基准。所以,我们在看二十四节气的相关知识,以及农时的应用,千万不要忘了南北地域的差异!

古人生活在自然里,与自然为伴,他们记录四季,发现了全年的七十二种物候变化,七十二种变化归于二十四节气,二十四节气又在四季之内,自然界中的动植物变化都是时钟,是提醒日志,也是天气预报。自然的守信,便是他们一年之计的根本。

二十四节气始于先秦,汉代定型,距今已有两千多年,是我们人民带给全人类的宝贵遗产,已正式列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在《了不起的中华文明》丛书中,在《你好,二十四节气!》一书中,有着太多的日用而不知,知其然不知其所以然的知识解惑。通过学习二十四节气,不仅可以感知自然,认识气候,也可以学习到自古流传的处世哲学。这是一套送给孩子的绘本,亦是我们学习中华文明不可多得的知识库。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