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张先半路与才女一见钟情,回家后失魂落魄写下这首词,句句有水平

 美诗美文的世界 2020-07-09

明明是个才气纵横的文人,却偏偏因多情而出名,苏轼的一句“一树梨花压海棠”让张先为许多人所熟知,却总是忽略了他在词坛的地位。

《石林诗话》用这9个字概括了张先的文笔:“能诗及乐府,至老不衰”。张先的婉约词在当时影响很大,人称“张三影”。他的词含蓄朦胧,诗句精工,无论是“心似双丝网,中有千千结”,还是“沙上并禽池上暝,云破月来花弄影”,亦或是“那堪更被明月,隔墙送过秋千影”,都是备受名家推崇的妙笔。

张先总是有能力将婉约词写得朦胧绝美,本期这首《谢池春慢》也是一样。这是一首表白情词,当年张先在去玉仙观的半路上遇到了有名的オ女谢媚卿,两人一见钟情。回到家后失魂落魄的张先便写下了这首词,全词无一爱字却句句肉麻,这情商我给满分。让我们来品一品:

《谢池春慢》

缭墙重院,时闻有、啼莺到。绣被掩余寒,画幕明新晓。朱槛连空阔,飞絮无多少。径莎平,池水渺。日长风静,花影闲相照。

尘香拂马,逢谢女、城南道。秀艳过施粉,多媚生轻笑。斗色鲜衣薄,碾玉双蝉小。欢难偶,春过了。琵琶流怨,都入相思调。

词的上片写自己独自在居所里心中想着佳人、百无聊赖的情形。高墙下,深院里,莺燕在耳边啼叫着。词人从睡梦中醒来,眼前朝霞照在画阁上,红色的阑干绵延而去;广阔的天空上,柳絮飞扬,无边无际。

上片的这几句中,着力点在一个“闲”字上,心上人不在身边,暮春之景又似这般凄凉,怎能让词人不伤感。颇有意思的是,号称“张三影”的词人在这里再一次用到了“花影”,写出了月色平静下词人内心的不平静。

词的下片是回忆和谢才女的匆匆相逢。她的马车带着阵阵香气,从城南经过;她不施粉黛,却一笑百媚生;她穿着一身艳丽的春衫,发间的双蝉钗小巧别致。一连三整句来夸对方之美,从气质到面容再到装饰,无一遗漏,句句肉麻,句句有水平。

接下来则是写两人相见恨晚。“欢难偶,春过了”,将相思与暮春之景完美融合,有无奈更有痴心一片。最后的落笔,则从视觉转到听觉,远处传来的琵琶声也似读懂了词人的幽怨,扬起了阵阵相思的曲调。

虽然史书上没有记载这场邂逅后,张先是否和谢才女结成了良缘,但这首词却是一首佳作,流传了900多年。纵观这首词,可谓是有虚有实,句句有水平。从结构上来看,上片的写景基本上是写实,下片的回忆基本上是写虚,为了将二者衔接起来,最后用上了琵琶曲调,使得整首词层次分明,杂而不乱。从意境上来看,莺燕、花影、月色、飞絮,可谓句句朦胧凄美,无一不是为了衬托相思。这首词大家觉得写得怎么样?欢迎讨论。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