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回忆浪潮三十年,闪回一九九零夜

 烟_灰_灰 2019-12-10

这是半佛仙人的第151篇原创

1

最近我变得越来越喜欢看闲鱼了。

有很多卖家在闲鱼上卖老物件,大多是我们童年时候常见的东西。

但随着时间的流逝,它们逐渐消失在了我们的生活里。

我觉得特别有意思的是,这些东西其实已经没有什么用处了。但是仍然有很多人想买,而且在闲鱼上,确实有很多老物件正在流转。

我现在一打开闲鱼,首页推荐的东西就是各种老物件。

游戏王卡片,掌机,老式自行车,家用缝纫机。

还有很多很多。

这些关于回忆的商品交易,每天都要在闲鱼上发生很多起。

回忆本来是一个很虚幻也很私人的东西,你很难把自己的回忆分享给别人,更别说进行交易了。

但是当回忆变成了具体的物件,变成了我们曾经使用过的、陪伴过我们成长的那些东西,回忆就有了实体。

也就有了成为商品的前提。

2

如果生活一成不变,这些老物件是没有回忆价值的。

但是对比我们的父辈祖辈,90后左右的这代人更深刻地感受到了时间颠覆式的魔力。

就像温水煮青蛙一样,时间对我们生活的改变是从局部开始的。

家里笨重的老式彩电换成轻薄的液晶屏的时候,你只看到了电视的变化,地板从水泥地到木地板的时候,你也只看到了地板的变化。

可是等到我们站在逼近2020年的时间节点回顾,我们就会发现一个非常恐怖的事情——

属于我们童年的生活,已经从头到尾、彻彻底底没有了痕迹。

就好像有一块永不停歇的黑板擦,在抹掉我们曾经度过的那些岁月的证据一样,我们的生活里不停地涌进来新东西,一点点把过去替换掉,直到变成一个崭新的陌生的世界。

只是一转眼,这个世界就已经泥沙俱下,变得陌生起来。

于是我们仔细打量琳琅满目的家里。我们看到了智能家电,看到了窗明几净的客厅,扫地机器人又把自己卡在了桌子底下,厨房的洗碗机反射着光。

我们的生活被塞得满满当当,可是全都是新东西,没有一样来自过去。

我们的过去好像被打劫过一样空掉了。

这个时候我不禁会问,那些我熟悉的东西它们去了哪里?

它们就像鱼一样,顺着时间的潮水游走了。

游到了闲鱼这片海里。

无论是老式自行车还是家用缝纫机,或者其他什么东西,这些老物件曾经都是我们这些90后的童年的一部分。

凤凰牌自行车

可能你学会骑车的时候家里的二八大杠早已退休,你也压根不晓得缝纫机的工作原理。

但是大多数90后,都有过被爸爸骑着自行车载在后座上的记忆,或者曾经看着妈妈用缝纫机给你补衣服。

有一天你上了学家里给你买了崭新的山地车,那辆凤凰牌或永久牌被搁进储物间再也没有推出来。

衣服等不到穿破的一天就已经被新衣服取代,缝纫机嘎噔嘎噔的声音消失在了你的耳边。

这些东西就成为了闲置,你的回忆和旧时光一起,被藏进这些闲置里。

它们现在已经没有了什么实用价值,但是买卖双方在乎的本来也不是什么实用价值,而是上面承载的回忆。

在闲鱼上,回忆跟随着商品一起游动。

正是通过卖家和买家一次次的交换,这些老物件才把回忆的流水扩散到了四方,最终汇聚成一片记忆的大海。

我们都是海中鱼。

在这片深海里有着满载古代宝藏的沉船,有时我们从沉船外经过,偶然游进去看一眼,就发现了满船的珍宝。

在那个时代,它们是我们生活的一部分,也随着时代的消亡而一起死去。

但是到了春天,我们的一万个回忆,全都在它们身上复活。

你在闲鱼发现的每一个老物件,都是一份来自过去的记忆。

你买到的每一个小玩意,都保存了一截失而复得的旧时光。

如果你曾经是一个喜欢打游戏的小孩,看到掌机手柄和游戏卡,你会想起小时候为了打游戏和父母斗智斗勇的事情。想起那时候的魂斗罗超级玛丽冒险岛和坦克大战,想起曾经一起打游戏机的小伙伴。你不知道他们如今都去了哪里。

可能你喜欢听音乐。现在你已经有了专业级的音响设备还在收集黑胶唱片,你对耳机和音源如数家珍挑剔有加。但是当年跟着我们一起见证那个音乐黄金时代的不是你家里价值十几万的全套音响,而是你爸妈拿来给你学英语的随身听。

这些东西就像一个开关。

按下按钮,你脑海的闸门就会轰然打开,困在潜意识里的记忆洪流将被释放出来,威力巨大不可阻挡。

所有你以为自己早就忘掉了的东西,一切的一切,它们全都回来了。

见到它们的时候你就会知道,原来你什么也没忘。

你的身体活在21世纪的第二个十年中。

但你的灵魂里的一部分,将随着它们一起永远沦陷在,那个属于上世纪90年代的时间陷阱里。

3

前几天有个同事和我说,2010年竟然已经是十年前的事情了,真是太恐怖了。

我听到他这么说,忽然就有些算不明白这个计算题。

原来马上都要到2020年了啊。

可是好像就在前段时间我们90后身上还挂着叛逆的标签被骂来骂去,突然一下我们竟然就要三十岁了。

我那个同事刚好是90年出生的人,1990年1月1日。从今年六月份开始他就在数着日子,数自己还有多少天到30岁。

就好像高考前一样,教室后面会写一个数字,“离高考还有XX天”,然后每天更新一下时间。30岁就像是人生的高考,虽然那一天并没有什么人会给你出什么题目,但是到了30岁附近,好像每一天都是难题。

我读大学的时候身体特别好,甚至好到有些夸张,非常抗造。虽然我也没有怎么训练过,但是那个时候我可以一次跑两个马拉松,打起游戏来不眠不休,最多的一次甚至打到眼睛开始流血,我往眼睛里滴几滴眼药水,又接着打。

那个时候我从来不相信身体是有极限的,我觉得意志力足够强就可以战胜身体的一切极限。我也不相信那些养生的东西,其实一直到去年我看到微信群里有人转发养生推文我都是嗤之以鼻的。

今年我第一次点进去看了。

虽然我看了几行就知道这又是一个割韭菜的公众号,但是这是我第一次向身体妥协,我开始想要和它和平相处,而不是轻蔑地用意志去驾驭它。

到了这个年龄以后我才知道身体是驾驭不了的,就好像你永远无法用意志拒绝老去。

说实话,我不太喜欢即将到来的30岁。我希望我永远年轻,永远生龙活虎。没有人可以捶我,我会一直生猛下去。

但是我也知道,其实我什么都留不住。

在时间面前,人类是无力的。

我留不住自己的精力和体魄,留不住马上要过去的2019年,更留不住三十年时光漏尽,譬如指间沙。

我甚至留不住童年时期熟悉的生活方式。那些岁月静好的东西悄无声息就溜走了,等我反应过来的时候它们已经随着新世纪的到来消失殆尽。

有时候我会觉得这个世界很不真实。

你怎么知道你真的存在过?你怎么知道自己的记忆是真实发生过的而不是一个疯狂科学家往你大脑里植入进去的,可能你只是一个被塞进鱼缸里的大脑,可能你只是一个虚假的世界里的演员。

我妈妈给我补衣服用的缝纫机没有了,我坐过的我爸爸天天要骑的二八大杠找不着了,我拍过的画片,我装了满满一盒子的游戏王,我打了无数个通宵的小霸王,它们全都下落不明。

也许我们都是楚门。

活在另一个自己的世界里。

4

90后正在面临一个巨大的哲学问题。

如何证明我们存在过?

在大雪天赶过路的人一定会有这样一个经验。假如你在雪停以后走路,你随时可以回头看到自己的脚印,它们连成一条线,就像箭头一样指向你的目的地。所以只要你的脚印还在,你就不会忘记自己是为什么而出发。

但是这个世界变化得太快,有时候快到了丧心病狂。

于是当我们回首来路的时候,我们走过的那些痕迹就如同正在下大雪的时候雪地上的脚印,慢慢消失在雪中。

还有那些陪我们走来的人,也一起在大雪里失去了踪影。

我们好像迷路了。

通往过去的道标,在闲鱼上的那些老物件里。

每个城市的发展速度都是不一样的,每个90后的回忆也不可能完全相同。但是我们的回忆总有或多或少重叠的部分。

那些我没有保存下来而其他人保留了的东西,就是我不顾一切也要买回来的东西。

我买的不是被时代抛弃的锈蚀之物,而是我的青春。

青春是一个很迷人的东西。我当然知道时间是不可能倒流的,也知道不管我怎么挣扎我的身体还是会一天天老去,但是这不影响我看到那些老物件的时候我感到自己的青春又回来了。

那些已经是很遥远的记忆了。

但是那些遥远的记忆里,有我曾经热爱过的一切。

我舍不得回忆里那些模糊的声音,还有那些闪动的,柔和的,蒙上了老照片般昏黄色滤镜的场景,那些在我回忆里走来走去的身影。

只要这些老物件能让我的回忆变得更清晰一点点,就足矣。

Game Boy

人的大脑是非常容易忘记一件事情的。有个心理学上的效应,就是说当你走过一扇门的时候你的大脑会重现刷新一次记忆片区。有的时候这个刷新就会出现掉帧,于是你就忘记了穿过门之前脑子里在想些什么东西。

但是另一个科学研究告诉我们,人一生的记忆都被储存在了你的潜意识里。所有的忘却都只是表层意识没有了调用权限,但是那些事情你永远都会记得,只是你意识不到它们的存在。

就如同一条条游动于深海中的鱼,你知道它们就在那里,却无法从水里将它捞起。

许多90后痴迷于在闲鱼上寻找各种童年的老物件。每当看到别人的老物件的时候,我们总能想起自己身上的往事。

那些东西就像一个个无形的钩子,探入我们的脑海,勾起那尾回忆之鱼。

5

90年代初期,还处在幼年的90后们多半是听着妈妈踩缝纫机的声音长大的。那些缝纫机多半是父母结婚时添置的,和衣柜、自行车一起,算是一个新家庭的“三大件”。

现在闲鱼上有很多卖家在出售家里闲置的缝纫机。

这也是我特别想买的一个东西,是属于我幼年的回忆。

那时候我家里还比较穷,我妈妈下班以后就在家里帮别人补衣服来补贴家用。那个时候我喜欢趴在床头静静地看她补衣服,那时候她还很年轻,头发乌黑,腰板挺直,脸上没有一丝皱纹。

当时我也比较调皮,经常把衣服弄破洞,我妈妈就非常细心地帮我把衣服打上补丁,她还会别出心裁地把补丁做成各种形状,就好像是衣服原本的装饰一样。

后来我们再也不用对衣服缝缝补补,但是也离开了那个耐心地为我们补衣服的人。现在当年那台缝纫机早已找不到了,我妈妈也已经老去,但是我从来没有忘记过缝纫机嘎噔嘎噔转动的声音,就像我永远不会忘记妈妈也曾是个年轻的美人。

闲鱼上有很多卖家都卖掉了自己挂出来的缝纫机,其实你想,现在谁还会用缝纫机补衣服?买回去根本没有实用价值。但是它的价值本来就不在实用上,而在于上面承载的回忆。

回忆当然也是有价值的。加缪说一个人如果学会了回忆,那么即使他只在这世上生活过一日,也能凭此在监牢里度过百年。

回忆甚至能战胜时间。就好像你明明知道自己已经快要30岁了,但你看着闲鱼上那台老式缝纫机,忽然就回到了七八岁的那个夜晚。

妈妈踩着脚下的踏板,缝纫机在嘎噔嘎噔地转,你趴在小桌子上直愣愣地瞧。

于是你又回到了那个时候,即使只回去了一瞬间。

好像时间根本没有流逝过,父母没有老去,你依然还可以做个孩子。

这些老物件和回忆的关系是非常微妙的。

很多时候它们不需要你自己用过,只是在那段时间里它们出现在了你的生活里,就已经是旧时光的一部分。

很多时候我们怀念的也并不是物件本身。而是那些物件还在的时候,我们身边的人。

到了两千年前后,90后们大多玩上了小霸王游戏机。

小霸王进军不同城市的时间也不一样,但是一个键盘两个手柄,盘腿坐在电视机前废寝忘食,这几乎是90后回忆里的标配场景。

这也是闲鱼上卖的很多的一种童年物件。

我玩小霸王游戏机的时间要更晚一点,差不多已经到了童年的终结。

那是我小学的时候,当时我还没有属于自己的小霸王,于是我就天天去蹭邻居哥哥的小霸王。

他比我大两岁,最喜欢的游戏是魂斗罗,但是他非常菜,只有靠我保驾护航才不会死在第一关。

那个时候有小霸王的小朋友堪称小朋友界的王者,两个手柄里小霸王学习机的主人永远拿着主手柄,周围七八个小朋友排着队轮流用副手柄。

在打完一局以后漫长的等待中,我初次体验到了求而不得的痛苦。

当时我想,等我到了邻居哥哥的年纪我也会有自己的小霸王,那个时候我也是王者。

结果等到了我爸给我买小霸王的时候压根就没人玩小霸王了,大家都去打CS和CF了,魂斗罗成为了时代的绝响。

当年的邻居哥哥也不再需要我了,他上了初中每个周末都被押送去奥数班,打游戏已经变成了非常遥远的事情。

于是我一个人握着主手柄在家里的电视机前玩,这次魂斗罗两兄弟的冒险只有一个人出发。

前段时间我在闲鱼上买回了一个小霸王,重新玩了一把魂斗罗。这一次我不是为了成为小朋友中的王者,只是想陪陪过去那个陷入孤独的自己。

隔着十几年的光阴,那个小小的我和如今的我握住了同样的手柄,在同款的小霸王上并肩作战。

时间来到新世纪初期,大概是在2005年,卡牌游戏游戏王在国内火了起来。

直到现在,还有很多人在闲鱼上卖自己收藏的游戏王卡片。

我开始玩游戏王的时候还是一个小屁孩,但已经感受到了消费主义的可怕。这种氪金抽卡游戏把我鞭挞得体无完肤,自从开始抽卡以后我再也没有吃过早饭,早餐钱全部贡献给了学校门口的小卖部。

那时候哪个男孩子没有一盒子游戏王卡片,没有收集过几个强悍的卡组呢?我记得那时候我还特地买了一个昂贵的金属盒子来装我心爱的卡组,当然现在看那些卡组其实压根不值钱。

因为那时候我们玩的基本都是盗版卡,和废纸片没有任何区别。

但那是我们的回忆啊。

就像在闲鱼上卖卡的这个人,他把这些回忆留了很多年,把它们完整地保留下来并不是一件轻松的事情,只是现在因为一些现实的原因他现在要退坑,没有办法再继续保存这些回忆了。

可能他要结婚了,老婆不让他再玩这些小孩子玩的东西。

可能他要去外地工作,没有地方存放这些宝贝卡片。

也可能是因为很多其他非常现实也非常无奈的原因,他的回忆和浪漫主义被击败了。

于是他在闲鱼上用很低的价格把它们卖出去,让这份回忆流向下一个愿意继续保管下去的人。

在卡片卖出的那一瞬间,卖家和买家之间完成了记忆的传承。

这就像在完成一个关于回忆的仪式一样:

“兄弟,这份回忆我没办法继续保管了。接下来的任务,就交给你了。”

这不仅仅是一个关于商品的交易,更是一场关于回忆的交接。

犹如薪火相传。

只要还有一个人记得那些往日时光,那些回忆就将继续传承下去,直到最后一道火炬熄灭的一天。

从一个个体到另一个个体,交换的不仅仅是物件,更是回忆的信号。

闲鱼上大大小小的老物件的交易,不仅仅是商品的流通,更是记忆的流通。

当90后开始热衷在闲鱼上找寻属于自己回忆的那条鱼,那些记忆之鱼就开始游动起来,将整个90年代重现了出来。

时光走了三十年,人间几度沧海桑田。

但你在闲鱼上看它,赫然还是旧时的模样。

6

“90后”这个概念其实只是一个年代上的想象共同体。

纯粹因为出生时间上的偶然相关,无数命运没有交集的年轻人,被一个名词划分到了一起。

将90后里每个人的回忆中那些高频出现的元素聚合到一起,便成为了一代人的回忆。

任何人都只可能拥有这个共同回忆的一部分,能保存下来的实物就更是整个拼图里的某一块碎片。

但是我们每个人都可以是贮藏与扩散回忆的节点,我们把自己保存下来的老物件挂上闲鱼,回忆就拥有了流动的可能性,那些记忆就被共享了出去,和其他人的记忆连结到了一起。

当节点连成网状,这个想象共同体就有了真实的形体,闲鱼就成为了一个记忆世界。

其实90后是非常需要这些老物件的一代人,因为我们赶上了一个非常离奇的时代。

我们幼年的时候马云还刚开始创业,到现在他都已经把世界改变过很多次了,都退休了。

他穿着不合体的西装讲鸡汤的日子仿佛还是昨天。

不久前百度还和阿里巴巴和腾讯并称BAT三巨头,李彦宏还是语文老师鼎力推荐的作文素材,是中文互联网的顶梁柱之一,转瞬之间短短几年,百度似乎有点模糊了。

我们目不暇接,猝不及防,刚来到渡口,就眼见风云千樯。

一切都已不再是从前。

只有这些陪伴了我们童年的东西没有变,它们依然停留在两千年前后的时光里,等待我们归来。

即使我们永远不会来。

90后或许是最后一代通过实物来构建回忆的人群。

以后的新生代,等到他们走到30岁的边上,我不知道他们会用什么来怀旧,可能是对着废弃的读不出来的硬盘。

海报贴纸

但是我们有很多东西可以拿来怀旧,甚至以同一个价值体系为基准,对这些东西进行交易。

所以它们才能在闲鱼上毫无阻碍地流通起来。因为这些东西是我们共同的回忆,在它们的价值上,90后有着相通的语境。

90后在闲鱼上对这些象征回忆的老物件的买卖,是继“能力为什么不能成为商品”后,由闲鱼推动的、社会对于商品定义的又一次革新。

回忆为什么不能成为商品?

这个问题代表着人们价值意识的二段觉醒。

万物皆有其价值。

染透时光痕迹以后,这些旧物的价值就已经不再是它们本身。更是它们身上承载的,那个回不去的旧时代的记忆。

而闲鱼是这些价值的承载者。

闲鱼上有众生的回忆。

7

当我们在闲鱼上买下那些老物件时,时间的界限变得模糊起来。往日时光仿佛触手可及。

我们在此与过去重逢,也与童年时的自己重逢。

每一个大人都有童年。许多人追求一生的东西,也不过是在为童年时不可得之物而困扰终生。

当我们从小孩成为大人的时候,曾经的那个孩子并没有死去,也没有消失。

他只是安安静静地停留在那里,随着那些老物件一起,留在了90年代的时光里。

 宠物机

有一天你打开闲鱼,买下那件旧物,那个小孩就回来了。

你就像是去托儿所接他一样,蹲下来抱住了过去的自己。

你对那个小孩说,对不起,我来晚了。

他没有怪你,只是轻轻抬起手,抚摸你脸上被生活痛打过后留下的淤青。

你本来想说些什么,想告诉他这些年来你受的委屈。

但最后你只是说,

没什么,这就是生活。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