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历史像一面镜子,揭示出因果循环的大道理!——《品读三字经》第52集

 MAY的学习簿 2019-12-10

廿四史,全在兹。载治乱,知兴衰。

  西方的思想家可能看不起中国的文化传统,但对中国古代的史学,无不肃然起敬,黑格尔就是一例。因为中国古代的历史学是世界上其他文明国家无法比拟的,我们有二十四正史,有《通鉴》、《续通鉴》,有十通、有实录、起居注等详尽而丰富的史料。

  历史像一面镜子,清清楚楚地映照出过去和现在的美丑妍媸、是非善恶,揭示出因果循环的大道理。只有明白了“善恶到头终有报”这个原则,才能够做到以史为鉴。我们今天对此并不完全相信,因为我们根本没有读懂历史。清朝的历史距离我们最近,宣统退位至今不过八十几年。1644年明朝灭亡,明将吴三贵引清兵入关。其时皇太极已死,清世祖顺治皇帝只有六岁,他的母亲就是孝庄皇太后。孤儿寡母带着四十万清兵,入主中原,定都北京,逐步统一全国,使清朝在十八世纪后期,成为当时亚洲东部最强大的帝国。到了一九一一年,隆裕皇太后带着六岁的宣统皇帝宣布退位,宣统三岁登基,在皇帝位仅三年清朝就灭亡了。...... 

文化大讲堂 点击即可收听《三字经》全集哦! 小程序

  读史者,考实录。通古今,若亲目。

  前面已经讲到,读历史要注意史料的可靠性,前朝的历史都是后朝人编定的,是否靠得住大成问题。现代史更成问题,董希文的一张“开国大典”油画,本来再现的是十月一日新中国成立的历史瞬间,但是57年画面上将高岗抠下去,67年又将刘少奇抠下去,80年代又全部再复原回来,这哪里还是历史。所以孟子才说:“尽信书(尚书),不如无书”。

  仅读史书是不够的,还要同时参考实录、十通、帝王起居注、历代奏议等具体的史料,就可以通晓古今,好象亲眼看见一样,也就不会以偏概全了。这里虽然只提到了实录,我们要由此联想到其他的相关史料。

........

  时至今日,我们的历史文化与学术思想又遭遇到前所未有的巨变,中西文化思想的大碰撞,使我们吃尽了苦头,所以传统文化与学术思想又在复活,必将重现于世形成新时代的文化精神。孟子说:“五百年必有王者兴,其间必有名世者。由周以来,五百有余岁矣。以其数则过矣,以其时考之则可矣”。我们每一个人,都应该记住宋儒张载的名训:“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