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美援朝战争中,一个侦察班全体人员都是第一次上战场执行侦察任务,却在敌方阵地经历了一番奇遇:他们误打误撞闯进了一个惊险之地——敌人埋尸的死人堆里。好在最终他们顺利脱险,而且圆满完成了侦察任务,为部队打好入朝第一仗立了一功。 1951年1月14日,志愿军第十六军六十四师二二七团一营二连进入阵地的第三天,上级首长指示:“你们阵地的右前方,有一个美军的加强排,他们占据这里已有一个多月,你们营要尽快干掉他们!” 当晚,营长孙传英,命令湖南临湘籍的侦察班长周定安带8名侦察员去侦察敌情。 这是周定安入伍后第一次奉命侦察,他心中既有战斗的喜悦,也有几分忧虑,尤其是担心完成不好任务。 参军短短四个月来,周定安只在湘潭军分区军事教导队学过一点侦探常识,再就是军训中的实践。他和班里其他战士一样,都是第一次上战场,能否完成任务,心里真是没底,因此他的心跳得很厉害。 接受侦察任务后,周定安连夜就带领董在光、黄臣山、张神保、伍加志、李来泉、何心腹、方加凯、刘岳运8名侦察员出发了。 夜是静悄悄的,天是黑沉沉的,当时正是隆冬季节,我们一踏雪前进,寒风刺骨,全身上下都在麻木,只有一颗心是热的。 不一会儿,雪纷纷扬扬地越下越大,只要10分钟不动,身体就会被雪埋住,它给战士们的隐蔽带来了很大的好处,但也给带来了一些困难。 经过几十分钟的行军,身上流了不少汗水,此时猛一停下来卧在离敌人不远的阵地上,体内冒热气,外面受冰冻,“里外夹攻”真使人难熬,但侦察员们没有一个叫苦叫累的。 借着雪的反光和照明弹的光亮,侦察员们发现据守在阵地右前方433.7高地的美军加强排四周布有铁丝网,敌人阵地上不时有忽明忽暗的灯光。 为了进一步弄清敌人的兵力部署和火力分布情况,周定安留下张神保、伍加志、何心腹、刘岳运4人掩护,带领其他4人剪开敌阵铁丝网,钻到敌人的鼻子底下进行侦察。 他们惊喜地发现:敌方阵地上没有地雷,敌人都蜷缩在帐篷里,连哨兵也耐不住严寒,藏在鸭绒袋子里睡觉,敌后更是空虚,只有两门大炮。 完成侦察任务后,周定安一行准备按原来的路线返回。忽然,他们耳边传来了隆隆的马达声,一辆疾驰的军车在离他们不到300米地方戛然而止。接着有人从车上掀下了不少东西,横七竖八的,不过两分钟,车又呼拉一声开走了。 周定安等四人飞也似地跑过去,一摸全是冻得发了硬的尸体。他们还没有来得及离开这个死人坑,又一辆运尸的军车开过来了。 周定安立即命令大家就地隐蔽。战士董在光灵机一动,干脆往死人堆里一钻。这个法子很妙,大家就如法炮制,这样总算骗过了敌人的眼睛。但他们的身上又增加了十几具尸体的压力,憋得众人差点儿沉不住气。 待敌人的车子一开走,大个子黄臣山就第一个从死人堆里钻出来,气喘吁吁地说:“班长,咱们赶快告别这些‘生死之交’吧!” 他们刚一撤出,敌人的第三辆军车又风尘而至,他们抛下十几具死尸后,就往死人堆上淋汽油了。 刹那间,劈里啪啦的火光冲天而起,焚尸的焦臭味扑鼻而来。好险啊!直到这四名侦察员回到自己的阵地上,与担任掩护的张神保等4位战友汇合时,他们的心还在呯呯地跳个不停。 天亮之前,侦察班脱险而归,营首长根据他们侦察到的敌情,认为阵地左前方的敌人被兄弟部队击溃后,可能有部分逃到了433.7高地。敌人之所以敢明目张胆地在阵地后纵火焚尸,说明他们还没有发觉我方的行动,因此,我们要钻敌人防守不严的空子,速战速决,打它个措手不及,同时要周密部署,作好充分的战斗准备,打好出国后的第一仗。 第二天凌晨2点40分,天上飘着鹅毛雪,地下严霜加削,气温在零下30度左右。志愿军一营兵分三路出发了:由营长孙传英、营参谋长张福祥各带一个连的兵力,夹击美军加强排;由周定安带领侦察班绕道从敌后发起进攻,摧毁敌人的两门大炮。 战斗进行得十分顺利,一总共只花了48分钟,一营指战员就消灭了433.7高地的顽抗之敌,共俘获中尉排长杜维顿在内的的44名敌人,缴获各种武器68件。入朝第一仗就打了一个漂亮的胜仗,志愿军部队士气大振。 战斗结束后,营长高兴地说:“侦察班全体人员虽然是第一次上战场,经过颇为惊险,但他们的任务完成得很出色,应当给全班记一功!”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