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肺吸虫

 天地之间一杆称 2019-12-11

肺吸虫

  肺吸虫病又称并殖吸虫病,是由卫氏和斯氏并殖吸虫在寄主或体内各脏器间移行引起的一种重要的食源性人兽共患蠕虫病。人和动物(犬、猫、猪和野生动物)是肺吸虫的终宿主,人因生食、腌食、醉食或半生食含囊蚴的溪蟹、小龙虾及蝲蛄,以及生食含蚴虫的转续宿主肉,或饮用生水而感染。人类从摄入生或未煮熟的淡水蟹或龙虾感染囊蚴,摄入囊蚴后,在肠内脱囊并进入腹腔,幼蠕虫向腹部肌肉迁移,感染后2~8周,通过膈肌和胸膜腔最后到达肺,成为成虫.

  典型的肺吸虫病表现为单个的1- 4厘米的囊性空腔,囊内含有红褐色粘液。当侵蚀进入引流气道时,囊肿的内容物可能被咳出或扩散到肺实质的其他部分,结果是渗出性或出血性肺炎。

临床表现

 早期表现为炎症反应,如发烧、咳嗽、胸痛、头疼、呕吐等症状,伴有腹痛腹泻或肝区疼痛,后期出现胸腔及心包积液、肝大、脑部损害的症状。肺为卫氏肺并殖虫最常寄生部位,咳嗽、血痰、胸痛最为常见,典型的痰为棕褐色,可持续数年。如伴肺组织坏死则呈烂桃样血痰,当肺并殖吸虫移行入胸腔时,可引起胸痛,渗出性胸膜炎或胸膜肥厚。斯氏并殖吸虫引起胸痛、胸腔积液较多,而咳嗽、血痰较少。

影像学表现

肺吸虫病影像学表现形态具有多样性,病变可以游走,肺、肺门、胸膜、心包、纵隔等可以同时累及很少单独孤立存在,以中、下肺多见。

早期(组织破坏期或出血期)为1-2cm大小云絮状、边界模糊、密度不均、类圆形阴影,病灶位置变迁较多,反映肺吸虫在肺部不断移行所引起的过敏性炎症反应和肺组织的出血性病灶。

组织反应期(囊肿期)表现为在片状或结节状阴影中见数个蜂窝状小透亮区,单房或多房,炎性浸润灶内不规则囊状空洞为其特征性征象(“隧道样改变”)。

纤维瘢痕期(愈合期)可见空洞、结节、钙化影。

多数肺吸虫胸部影像表现以胸腔积液为主,且胸腔积液出现早于肺内表现,亦有液气胸和气胸,甚至肿块影。三期表现常同时存在,如病灶内出现肺吸虫在肺内移行形成隧道征表现则较有特异性。

根据Kim等人认为,肺吸虫病通常表现为胸膜下或裂下结节直径约2厘米,通常包含坏死低密度影。局灶性胸膜增厚和胸膜下条索状密度增高影为肺吸虫另一个常见CT表现。肺结节附近的局灶性纤维性胸膜增厚虽然很小,也很容易被忽视,但在CT上可以作为诊断肺吸虫病的重要线索。

1

男性 35岁 咳嗽、胸痛并咳血数月,追问病史有爱好生吃小龙虾及河蟹史。

胸部CT显示两处界限不清的胸膜下肿块样实变,左肺上叶实质内可见数个小的气囊,增强扫描显示不均匀强化,其内可见低密度坏死区。左肺上叶实变合并邻近胸膜反应。

阿苯达唑治疗1个月后,随访CT可见残留薄壁多囊性病变。

02

女性 25岁 左侧胸痛就诊,不久前吃过很多次小龙虾。

胸部CT显示左肺上叶可见结节状及囊状低密度区

管状弯曲透亮影代表蠕虫洞道

3

胸片显示界限不清的斑片状阴影,左上肺可见斑片状高密度影。

两肺上叶胸膜下区斑片状强化及周围磨玻璃影。

胸膜下实变区边界不清晰,伴有GGOs和轻度气胸。

冠状位CT图像显示多灶高密度影,肺实质内可见GGOs,左肺可见气胸。

阿苯达唑治疗5天后,随访轴位CT图像显示既往病变范围缩小,但可见残留病变,呈虫行迹。

小结

肺吸虫病的诊断标准是基于临床病史、放射学表现、绝对嗜酸性粒细胞、血清学检查阳性、痰液或支气管肺泡灌洗液或粪便或病理标本中虫卵的检测。使用ELISA进行特异性IgG抗体检测有助于诊断和排除感染。吡喹酮是肺和肺外肺吸虫病的首选药物。

典型的肺部症状是发热、胸痛和呼吸道症状,包括同型咯血的慢性咳嗽。许多病人的外周血检查可显示白细胞增多和嗜酸性粒细胞增多。

小编友情提醒:切记勿食生食或未彻底煮熟的食物,特别是小龙虾和河蟹。

文章内容参考张嵩老师《肺部疾病临床与影像解析》,在此表示感谢!!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