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清初才子---朱书

 夜黑心明 2019-12-11
提起宿松的文人,名气最响、影响最大的当属朱书。朱书,字字绿,清代康熙年间宿松杜溪人。幼时家境贫寒,但他自学苦读,聪明过人,在乡试中取得第一名的好成绩,中了“解元'。小时候,从村里大人们那里听说了不少朱解元的故事。朱家在村子里最穷,常常是吃了上顿没有下顿。朱书小时候蓬头垢面,破缕烂衫,简直就是个穷叫花。当时,朱家所在的村子分为东西两片,朱家正位于分界线上,所以,他能中“解(界)元',全是命中注定。朱书后来在会试中又考取进士,并被取为“庶吉士”。清沿明制,凡进士再经朝考,可录取为庶吉士,人庶常馆学习,优秀者则选人翰林院任编修、检讨等官。朱书最后被授予翰林院编修之职,这对读书人来说,是最高的荣耀了。



朱书之所以在文学史上能占有一席之地,其贡献主要有三:一是”桐城派“的重要开创者之一。朱书与比他大一岁的戴名世隅然相遇于繁昌县江边,一番交谈,高山流水,相见恨晚,遂成莫逆之交。至皖江乡试,又与比他小14岁的方苞相识,二人情同手足。从此,三人你唱我和,开桐城文派一代新风,时人称之为“清初三才子'。朱书的文章,名重一时,有“脱你铅华始见真,萧疏淡宕杜溪文”之誉。朱书出身贫苦,即使身登龙门之后,依然粗衣布履,甘于清贫,为人率真,深得同辈敬重,被称之为“字绿之为人,天下无有出其侧'。朱书卒于1707年,享年54岁,葬于碎石鸡公咀,原墓毁于1958年,现重修。在他去世四年后,其好友戴名世因所刊行的《南山集》中有南明年号而遭劾下狱,两年后以“大逆'罪被杀。这就是清初著名文字狱“南山冤案'。此案牵连数百人,朱书的另一位好友方苞也牵连人狱,后经上书房大臣李光地营救,才得以保命。就是朱书也死后受累,其文集被禁。尽管如此,朱书所著《杜溪文集》、《游历记存》等仍传之后世。



二是倡导皖江文化第一人。朱书世居宿松,生于潜山,又隶属桐城派,这些经历使朱书的视野更容易遍布古皖大地,并逐渐形成强烈的皖江地域意识。在其倡导皖江文化的纲领性文章《告同郡征纂皖江文献书》一文中,朱书开篇即道:“吾安庆,古皖国也。其岳曰皖山,其渎曰大江,其川曰寻潜,其浸曰雷池,其镇曰大龙。灵秀所钟,扶舆郁积,神明之奥区,人物之渊薮也。'在朱书眼中,皖江文化的地理范围即安庆府六邑,皖江文化即安庆文化。为此,朱书亲撰对联“怀宁猛虎桐城不人潜山去(一作走),宿松白鹤太湖无鱼望江飞',将安庆府六邑巧妙嵌人对中。更难能可贵的是,早在300多年前,朱书以元末明初的洪武大移民为限,提出了“皖人”和“古皖人“的概念,区分了土著文化(古皖文化)和民文化,认为正是它们之间的碰撞和融合才形成了皖江文化。这种从地理、文、历史等角度研究文化的方法,时至今日,依然具有先进性。



三是参加了《佩文韵府》、《渊鉴类函》等工具书的编纂。朱书在任翰林院提起宿松的文人,名气最响、影响最大的当属朱书。朱书,字字绿,清代康熙年间宿松杜溪人。幼时家境贫寒,但他自学苦读,聪明过人,在乡试中取得第一名的好成绩,中了“解元'。小时候,从村里大人们那里听说了不少朱解元的故事。朱家在村子里最穷,常常是吃了上顿没有下顿。朱书小时候蓬头垢面,破缕烂衫,简直就是个穷叫花。当时,朱家所在的村子分为东西两片,朱家正位于分界线上,所以,他能中“解(界)元',全是命中注定。朱书后来在会试中又考取进士,并被取为“庶吉士”。清沿明制,凡进士再经朝考,可录取为庶吉士,人庶常馆学习,优秀者则选人翰林院任编修、检讨等官。朱书最后被授予翰林院编修之职,这对读书人来说,是最高的荣耀了。

编修期间,被康熙诏人武英殿,参加了当时著名的两部工具书的编纂工作。《佩文韵府》是迄今为止我国规模最大的韵典,是研究古文时查找词语和典故不可缺少的工具书。全书依韵分为106卷,收19000余字,近140万条词汇及典故。“佩文'为康熙帝的书斋名之一,“韵府'有韵书之库含义,故命名曰《佩文韵府》。参加编书的共70余人,都是当时优中选优的宿儒,历时八年始成。《渊鉴类函》类似于今天的百科全书,它把散见于各种典籍中同一种事物的资料,分门别类地集中在一起,便于查找。此书由张廷玉父亲张英任总裁,康熙在畅春园的书房有渊鉴斋,他便以此为书命名。这些书的编纂,虽非朱书一人之功,但参与的本身,就是对其才华最好的褒奖。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