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经历人事波折沧海桑田,没有了载不动的愁,苦痛也不过是一种习惯

 九州君子好人 2019-12-11

经历人事波折沧海桑田,没有了载不动的愁,苦痛也不过是一种习惯

最令我惊艳的古文是《滕王阁序》。每每诵读这篇文章时,都有心旷神怡,感慨而又悲歌满怀之感。其文字之优美,描写景色之秀丽,抒发感情之真挚,及对仗之工整,含意之悠远都令人恋恋不舍,犹如身临其境。

“豫章故郡,洪都新府。星分翼轸,地接衡庐。襟三江而带五湖,……紫电青霜,王将军之武库。”开篇在点明滕王阁所在地点,方位之时,更写出地势雄伟、“物华天宝”、“人杰地灵”、“主人贤德”、“高朋满座”,而后再写南昌地势及物产、人才,不落俗套,气势高卓。

“时维九月,序属三秋。潦水尽而寒潭清,烟光凝而暮山紫。……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雁阵惊寒,声断衡阳之浦。”而后交代时间及写景,更是再现壮丽楼阁及秀丽山川,可谓浓墨重彩,给人以流光溢彩,错落有致,浑然天成无限美丽的滕王阁画图。而后对光影色彩变化,湖光山色,云烟暮霭之描写,可谓是“写尽九月之景”。

经历人事波折沧海桑田,没有了载不动的愁,苦痛也不过是一种习惯

在滕王阁上登高远望,雕梁画栋之屋脊,山川平原的远阔,繁荣的市景,作者所绘的整幅画面充满了色彩美,动态美,静态美,虚实美,立体美,给人无尽的暇想。而后写众人宴会上登临逸兴,进而兴尽悲来,议今怀古,引人生之感慨。

通篇文章可谓字字珠玑,光彩夺目,既写景写意写实,大量用典,更把作者才华横溢,持才傲物,壮志难酬,及处困境而心胸开朗,立志报国的高尚、乐观之心都淋漓尽致地表达了出来。

《滕王阁序》正如名家所评一样:瑰伟绝特,神俊无前。六代体裁,几于一变。文辞壮美,独为第一。我想这正是千百年来大家十分喜爱的原因吧。

经历人事波折沧海桑田,没有了载不动的愁,苦痛也不过是一种习惯

这个在历史浩瀚的诗词海洋里。我喜欢尚武边塞诗和田园诗:

秦时明月汉时关,万里长征人未还。但使龙城飞将在,不教胡马度阴山。

黄金百战穿金甲,不破楼兰终不还。

空山新雨后,天气晚来秋。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竹喧归浣女,莲动下渔舟。随意春芳歇,王孙自可留。

经历人事波折沧海桑田,没有了载不动的愁,苦痛也不过是一种习惯

边塞诗最惊艳的可能就是:想当年,金戈铁马,气吞万里如虎;和凭君莫话封侯事,一将功成万骨枯。把边塞战场豪情提现的淋漓尽致。田园诗最惊艳的是: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这句诗让我到现在还有个田园梦!

王冠的《卜算子·送鲍浩然之浙东》,我们来感受一下:“水是眼波横,山是眉峰聚。欲问行人去那边?眉眼盈盈处。才始送春归,又送君归去。若到江南赶上春,千万和春住。”我尤其爱那一句“水是眼波横,山是眉峰聚”,要赏析这首词还需从一个故事讲起……

其实王观词一度被定论为境界狭小、囿与传统格调,甚至还被诟病遣词轻慢,华而不实。但又始终存在着另一种相反的声音,它们同样振臂高呼了千年,说王观作品兼备清新瑰丽,词风无双,誓要为王观正名。如此两级的观点互相驳斥着,王观也在这场争论不休里立体了起来。

经历人事波折沧海桑田,没有了载不动的愁,苦痛也不过是一种习惯

《卜算子·送鲍浩然之浙东》应是王观现存词中的巅峰制作,这首送别词作得格外清丽。词中鲍浩然其人唯一可考的便是王观之友这一身份,他们同是浙东人,也同在异乡为客。这首《卜算子》的写作便是以在二人都辗转多年后,鲍浩然终于可以荣归故里,而王观还需继续着漂泊为背景。

李清照有一首《永遇乐》,写在她经历了那么多人事波折沧海桑田之后。没有了载不动许多愁,没有了人比黄花瘦,没有了寻寻觅觅,通篇不说愁,愁自在轻描淡写之间,却丝毫没有乞怜的意味,苦痛也不过只是一种习惯。

在一个美丽的元宵节的黄昏,她是这么说的:落日恰似熔化的金子,暮色四合,云萦明月,而我在哪里呢。浓烟染柳,《梅花落》的笛声幽怨,你知道春意有几何吗?元宵佳节,风和日暖的天气,你又怎么知道不会突然疾风骤雨呢?有朋友驾着香车宝马来请我赴宴,我谢绝了。

经历人事波折沧海桑田,没有了载不动的愁,苦痛也不过是一种习惯

我想起在汴京繁华的日子,闺门中的女性玩着闲暇时的游戏,最喜爱的是元宵节那天。头戴铺翠冠儿,捻金雪柳,衣带潇潇,漂亮极了。而如今形容憔悴,怕被人瞧见,只在晚上出门。所以啊,不去凑热闹了,还是躲在帘幕下面,听听别人的欢声笑语吧。

原话是:落日熔金,暮云合壁,人在何处。染柳烟浓,吹梅笛怨,春意知几许。元宵佳节,融和天气,次第岂无风雨。来相召、香车宝马,谢他酒朋诗侣。中州盛日,闺门多暇,记得偏重三五。铺翠冠儿,捻金雪柳,簇带争济楚。如今憔悴,风鬟霜鬓,怕见夜间出去。不如向、帘儿底下,听人笑语。不如向、帘儿底下,听人笑语。

经历人事波折沧海桑田,没有了载不动的愁,苦痛也不过是一种习惯

我还没有放弃生活,只是我已经没有力气抓住它了。我们悲伤到了极致,也都是不彻底的,想起初中那篇课文《落难的王子》:“先生,请别说这话。凡是人间的灾难,无论落到谁头上,谁都得受着,而且都受得了——只要他不死。至于死,那更是一件容易的事了。”落难的王子撑着拐杖远去了。有一天,厄运也落到了我的头上,而我的耳边也响起了那熟悉的叹息:“天哪,太可怕了……”

就像塞林格说“爱是想要触碰却又收回手”,生活有时候也像是想要触碰又收回手,人这根苇草的韧性大概也是既勇敢又同时怯懦吧,或者说,既怯懦也同时勇敢。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