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编辑讲故事:故事中的人物塑造(2)

 ljlz4 2019-12-11

作者:吕佳 期数:2009年5月上 发布时间:2009-04-21

    在一月(上)的编辑手记中,主要讲了故事中人物塑造的三个规律:尽快把主人公推入困境,让人物在困境中行动起来,在对人物的“反复折腾”中最终完成人物的塑造和情节的高潮。从这三个规律可以看出,故事是用情节来塑造人物的,人物塑造得好不好,首先要看情节设计得好不好;而反过来,故事情节有没有戏剧性,有时候也要看人物设计得有没有戏剧性。人物设计主要看两点,一看人物关系,二看人物的思想性格。这一期的手记我们就讲讲故事中的人物关系和人物性格。
    如果说“事件”是故事情节的骨架和依托,那么,“人物关系”有时就是情节的血肉和实体,有句俗语叫“人物关系就是戏”,这是说,好的人物关系会使故事情节产生强大的戏剧张力。
    说到人物关系,我们最先想到的往往是两种:一是血缘关系,也叫自然关系,如父母子女,七大姑八大姨,“七舅姥爷他三外甥女儿”等都在此列,一个人只要不像孙猴子那样是从石头缝里蹦出来的,基本上都会和别人发生血缘关系;二是社会关系,如朋友、同学、同事等,社会关系连孙猴子也避免不了,即使是流落到荒岛上的鲁滨逊,最后作者也忍不住给他配了个伙伴星期五。有的作者说了,我能不能搞一下试验,写个只有一个人物的故事出来?很好很强大,我热切地期待看到一篇先锋小说的诞生,但如果您把这篇作品投给《故事会》,基本就是一种砸场子的行为。那么,给人物设计了血缘关系和社会关系,是不是就可以开始编故事了?答案是:可以是可以,但还远远不够。故事是“冲突”的艺术,大家都是亲戚、朋友,很好很和谐,怎么冲突得起来呢?对故事创作来说,血缘关系、社会关系只是表层关系,真正有用的人物关系是深层关系,也就是人物关系的第三种类型:利害关系。
    何为“利害关系”?用三个字即可概括,即:“敌、我、友”之间的关系。有些故事套路是大家都非常熟悉的,如:两个小伙子争取一个姑娘的爱情,几个应聘者竞争一个职位等,这里面的小伙子、竞聘者之间就是赤裸裸的“利害关系”。只有利害关系,才是值得作者特别关注的,也是读者真正关心的。不过,有一点需要提醒大家注意,不要把“利害关系”狭隘化、庸俗化。利害关系并不仅仅局限于金钱、地位、爱情之争,如本期的作品《为尊严站岗》中,保安一直在向妇人争取的,就是某种尊严和原则。在人物的“利害关系”上找到独特的切入角度,不仅关系到情节的新鲜感,也往往关系到作品的格调。
    理清了人物关系中的表层关系和深层关系,我们就可以知道,故事情节有戏没戏,和人物关系设置得好不好是密切相关的,作者在构思时,要抱着一颗八卦和搞事的心,使人物与人物之间的关系尽量纠葛、错综起来。其具体手法有:
    1、叠加法,即在一组关系上加上多层关系。这一手法十分常用,一般容量稍大的故事,人物关系往往都不止一个层次,如:一对男女,他们既是恋人(社会关系),又是对方的杀父仇人(利害关系);又如:一对兄弟(血缘关系),一个是警察,一个却是警察要追捕的逃犯(利害关系)。
    2、相连法,即利用种种手法尽可能使故事里的人物关系相连在一起,由此达到“多米诺骨牌”的效应。这一手法最常见的例子,见于某些偶像剧里的多角恋模式:A男喜欢B女,B女却喜欢C男,C男又喜欢D女……于是ABCD几个人物的关系全部连在了一起,一个人物有所变化,就会带动其他人物一起行动起来。(在此特别友情预告一下,六月红版将刊发一个故事,叫做《命运多米诺》,这个故事利用人物关系的相连,进行了巧妙的构思,感兴趣的朋友可以关注一下)而在故事里,一个与其他人物丝毫不相连的人物,往往相当于是一颗“废棋”。
    3、叠加+相连。这是1、2种方法的结合,往往用于容量较大的中篇故事,对作者的构思能力要求也较高。
    说完了人物关系,接下来我们说说故事中的人物性格。故事揭示人物性格的方法多种多样,如在第一讲中说过的“在困境中揭示人物的真正性格”,这里主要从技术的角度出发,讲几种最基本的手法。
    一、为人物设计一个典型的性格特征。这一手法在幽默类的故事中较常见,如《马大哈住店》中,大大咧咧、“马大哈”就是人物最主要的性格特征,而民间传说中的吝啬鬼故事系列,“吝啬”就是人物最主要的特征,此外如阿凡提的智慧、阿P的自找心理平衡等,都是人物的标志性特点,作者牢牢抓住这些特征,不断进行夸张和强化,最终达到了强烈的效果。
    很多时候,当作者设计人物的性格特征时,实际上也就是设计了情节结构,我们可以想象一下,如果《马大哈住店》中的主人公不是“马大哈”那样的性格,整个故事的情节就不可能照我们现在所看到的那样发生。一旦作者改变了人物的性格特征,情节也会毫无疑问地跟着发生变化;而如果作者为人物设计了一个独特的性格特征,那么也会有助于作者设计出独特的事件和情节。
    二、人物的性格要有所发展或变化,到了故事结尾,人物的状态甚至与故事开头发生了180度的逆转。这一手法在富有教育意义的故事和中篇故事中较常见。
    人物的性格为什么要变化?其实,这是由不断发展着的情节决定的。随着故事情节的深入,人物往往陷入越来越深的困境,面临越来越大的压力,并做出越来越困难的选择。等到故事高潮来临的时候,这些选择就会水到渠成地使人物的性格发生某些变化。比如本期的中篇故事《贪吃的食指》,作者首先赋予了主人公韩九指一个独特的“性格特征”,即贪吃,并把这一性格特征外化成了一根灵异无比的食指。故事开头时,韩九指贪吃到了夸张的地步,因为贪吃,他间接害死了三条人命;而随着情节的变化,故事结尾时,韩九指不但失去了食指,性格也发生了180度的变化,他把美味的食物扔进了阴沟,不再看上一眼,脾气也变得温和了……
    故事中人物性格的变化还往往与作品的主题有关,因为人物性格的成长和人物命运的突转是最能表现出人物的复杂性的,作者往往会借人物的变化来表达他对人性的洞察和对主题的提炼。
    三、用对比和反差的方法来揭示人物性格。性格的对比主要分为两种,一是主要人物和次要人物之间的对比,二是人物自身外表和内心的对比。
    我们先来看第一种。为什么要制造主要人物和次要人物的性格反差?最直接的原因是,不同的性格之间容易产生不同的冲突,这样就可以在性格冲突中设计出各种富有戏剧性的情节。一个最典型的例子是《西游记》,师徒四人的性格十分鲜明而反差极大,每次有妖怪出来,这四位都会上演“一个要打,一个不让,一个挑拨,一个求情”的全套剧目,比较奇怪的是,读者非但不厌烦,还乐此不疲,实际上,人物形象一旦站住了以后,读者是非常乐意看到人物性格间的冲突和由此发展出来的情节的。
    性格的第二种对比是人物外表和内心的反差,“人不可貌相”,这句俗语本身就蕴涵着强大的戏剧张力,这一手法在故事中也运用极多,以至培养起了一批狡猾的读者:大家看到一个落魄的乞丐,就会猜想他是不是一个世外高人;看到一个笑眯眯的老人,就会猜想他是不是真正的幕后凶手……作为一种技巧,这一手法有着它的生命力,比如本期的民间故事金库《盲人斗法》中,盲人弱势的外表和聪慧强大的内心就形成了对比,从而加强了故事的可看性。
    这期讲了故事中的人物关系和人物性格,下次我们讲讲技巧之外的东西:热爱你的人物。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