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编辑手记(2008年5月下)

 ljlz4 2019-12-11

作者:王雅静 期数:2008年5月下 发布时间:2008-05-07

    前几天去参观朋友的新家,一进门就大呼“刺激”,因为屋里的色彩从壁纸、窗帘到沙发、布艺都是平常人不敢用的,绝对夸张大胆。朋友搞的是绘画,所以把这房子也当成一件艺术品来完成,看完这件“艺术品”,大家都觉得和他挺“称”——活泼、自然、灵动。更让大家欣赏的是,虽然用了这么多充满刺激感的色彩,但丝毫没有觉得不舒服。朋友得意地说:“看着舒服,说明色彩协调,要做到协调就必须要求各种色彩建立一定秩序,并且形成节奏感,把握好这个节奏,任何‘危险’的色彩都可以运用。”
    我没想到色彩也有“节奏”,但是细细想想,但凡重视感觉表达情绪的艺术形式都会注意对节奏的控制。讲究“时间形式”的音乐是这样,讲究韵律和节拍的诗歌是这样,故事这种贴近日常语言,本身就带着自然节拍的叙事文体更是这样。
    在故事的讲述中,事件不断发展,在这样连续的运动中节奏的变化就凸现出来——大大小小的顿挫、阻碍,相对的停止或突然的加速,若干小高潮的蓄势,直到最后总高潮的爆发。与此相适应的,叙事手法也有节奏的变化——远近虚实,详略快慢。从读者角度讲,这种节奏变化也直接影响情绪,或舒缓或紧张。
    比如故事《最棒的布朗尼蛋糕》中,讲述雷特进入父亲的公司,在业内崭露头角,这一部分节奏很快,寥寥数语就概括了雷特几年来的变化,因为这部分内容只是为推动情节而出现,所以必须加快。当故事进入高潮,节奏就放慢了,核心细节在这里展开。
    “罗伊蹑手蹑脚走过去,只见儿子雷特正埋头摆弄一些奶油、巧克力、香草精和鸡蛋,他先将这些东西分类打散、化开,又倒入面粉和泡打粉一起搅拌均匀,然后倒入模具,放进电烤箱。一连串的动作既娴熟又专注,那陶醉的样子仿佛是在创作一件艺术品。”
    接着故事用人物动作、语言继续蓄势,铺垫,我们跟着情节一起酝酿情感: 
    “罗伊接过蛋糕,顿时一股巧克力香味扑面而来,那棕色的蛋糕看上去松软可爱。罗伊眼睛湿润了,他抬头望着儿子,儿子脸上充满灿烂的笑容,他已经很久没有看见这样的笑容了。他记起雷特儿时的理想,当年那个6岁小男孩的脸上不就是这样的笑容吗?”
    仿佛是和罗伊一起品尝蛋糕,当那馨香回荡在齿间时,我们也跟着陶醉了。情感经过蓄积,在这里爆发。这样的慢,让我们感觉满足,愉悦。
    时不时地停下脚步,将场面拉开,把节奏放慢,是故事所必需的。它带来的是我们对细节的回味,是舒缓和放松。但是,慢节奏拉得过长、排得过密也不行,因为对于故事来说,这也是一种停滞,过长的停滞反而使我们丧失对情节的关注。这时就需要加快节奏,让读者重新兴奋起来。
    何处紧张,何处放松,哪里加快,哪里放慢,这是节奏的艺术,也是它难把握的地方。这一期的故事也是在这样的探索中寻找自己的节奏。《喜宴》的快捷,《细水长流》的舒缓,《证人》的凝重,《御膳一点红》的流畅。不同风格的作品对节奏有不同的要求,如何把握?最简单的方法就是用心读,感觉舒服就好。当你的心跟随节奏翩翩起舞时,那么它在叙事上已成功了一半。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