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过寒食

 潍坊北海道 2019-12-11

作者|张振东

       “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借问酒家何处有?牧童遥指杏花村。”这是唐代著名诗人杜牧写在清明时节的一首诗,抒发了诗人孤身一人在雨中行路的惆怅和对茫茫前途所寄予的一丝希望之情,意境悠远,耐人寻味。

       “清明难得晴”,从我们当地俗语中也能感受到这是个多雨的季节。清明节,也称寒食节,老家的乡亲一直称作“过寒食”。对于寒食节的由来,老少皆知的说法是人们为了纪念春秋时一个叫介子推的人而流传下来的习俗,介子推“割股奉君”、“辞官隐居”和宁被烧死也坚辞封赏的气节与壮举,深得世人怀念并世代流传。后来,寒食节又逐渐与清明节合并在一起,现在已经成为国家的法定假期。清明一般是在每年4月4日或5日这两天,这个季节已经是桃红柳绿、芳草如茵的景象了。除传统的上坟扫墓外,人们更多的会选择轻松自在的“近郊游”,在春意浓浓的大自然中踏青、赏花,尽情享受春天的美好。

       说起“过寒食”,还是喜欢回忆小时候的味道。

       在小孩子的眼里,再也没有比“过寒食”吃煮蛋更开心的事情了,寒食节这天,每家都会把平时积攒下舍不得吃的鸡蛋、鹅蛋煮上满满的一锅供家人食用。最常吃也最爱吃的就是油饼卷鸡蛋,把白面薄饼放在高粱杆编成的盖垫上铺开,放一两个剥去蛋壳的熟鸡蛋在上面,掀起饼的一端将鸡蛋按碎,使蛋清和蛋黄糅合在一起,在上面均匀的撒上芳香四溢的芝麻盐后,就可以卷起来吃了。“油饼卷鸡蛋,一咬一忽闪”,香喷喷的饼卷鸡蛋,咬上一口,又软又香。韭菜或菠菜炒鸡蛋也是这天餐桌上的常见菜。用小麦、玉米碴、高粱米等多种农作物熬成的“麦殷饭”(音)也是必不可少的,用多种谷物熬粥,不但香气四溢,且有殷实富足、五谷丰登之意。

       除食用外,家长还要给每个孩子分几个煮蛋带在身上玩耍,孩子们凑到一起,开心地进行“碰蛋”比赛,比赛看似简单,但如果细心留意,其中也有很多的技巧。例如:主动出击的一方获胜的几率往往比被动一方大很多;还有碰击的位置也很关键,用最尖的一端碰撞对方的其它位置容易获胜。“碰蛋”的过程往往伴随着刺耳的尖叫声,气氛显得格外紧张刺激。

       “打秋千”俗称“打悠千”,是寒食节期间一项深受大家喜爱的民俗活动。民间有“春天悠一悠,秋天不用愁”的说法,意思是春天打秋千有助于健身,良好的效果会一直延续到秋后。寒食节期间,几乎家家“扎秋千”。方法很简单,在地上深埋两根高大的木桩,把拴着一块结实木板的绳子两头分别系在木桩上,木板吊在离地半米左右的高度,人坐在木板上,两手抓住两边的绳子前后荡悠。木桩越高,绳子越长,荡悠得越高。男孩子打秋千时更喜欢勇敢地站在上面,双脚驱动踏板力量会更足,荡得就会更高更起劲儿。小时候听父亲说,在潍县沙滩大集上有打“转悠千”的,上面一次可以分坐十几个人,场面十分壮观!听过之后,心里反复琢磨“转悠千”的样子,怎么才能一次坐上那么多人?现在的孩子们可能想象不到,他们平时在游乐场经常坐的“转悠千”,以前的农村孩子想看一眼都很不容易。

       清明还有折柳、戴柳的习俗,相传也是始于唐朝。《燕京岁时记》中记载:“唐高宗三月三日祓禊于渭水之隅,赐群臣柳圈各一,谓戴之可免虿毒。”后来,老百姓将此逐渐演变成清明插柳、栽柳的习俗。记得小时候每年寒食节那天的早晨,我和姐姐都去村头的柳树上折采嫩芽初生的柳条儿,编成柳圈儿戴在头上,回家后再把柳圈儿套在狗狗的脖子上,戴上柳圈的狗狗也会美滋滋地摇头摆尾,感受到了与往日不同的节日气息。这个季节的柳条容易“脱骨”,可以拧成柳哨儿放在嘴上吹着玩耍,柳条越细,声音越尖。粗柳条做成的哨子,吹起来“呜呜”作响,像是老牛“哞哞”地叫唤。

       万民过寒食,千古为一人。寒食节为纪念介子推而设,距今已有2500多年的历史。清明节源于寒食节,是我国重要的传统节日之一,不仅是祭奠祖先、缅怀先贤的节日,也是中华民族血脉相连、叶落归根的精神所在。2016年,清明节被列入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一定会得到更好的保护和传承。

                                                                      2017年3月3日

        ——本文刊载于2017年《北海道》春季刊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