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是高盛成立150周年。这段世纪历史见证了公司的许多挑战与成功,我们的团队合作精神以及对客户服务的承诺一直是公司文化的核心。今天,高盛拥有近40,000名员工,为遍布全球的客户提供服务。 高盛董事长兼首席执行官 让我们一起细诉高盛从最初籍籍无名发展成为今天领导全球金融行业的历史。 高盛150年历史 1869 起步 1869年,一名无金融背景,曾为商贩的48岁德裔犹太人移民Marcus Goldman在曼哈顿下城派恩街30号挂出了一个牌子,上面写着“M. Goldman, Broker and Banker”。在50年间,这个由Goldman家族合伙人起家的小企业发展成为华尔街最具创新和开拓精神的银行之一。 1888 Marcus Goldman于1882年任命他的女婿Samuel Sachs成为他的商业伙伴,这标志着一个持续了十多年、在两个家族里雇用了几代人的合伙关系的开始。1888年,Ludwig Dreyfuss (Marcus另一位女婿) 成为合伙人,公司正式采用了Goldman, Sachs & Co.的名称。在1893年,Marcus Goldman逐渐退出业务管理,Samuel Sachs和Henry Goldman (Marcus的儿子) 成为了公司的联席高级合伙人。Henry Goldman为一位大胆的交易员,Samuel Sachs则是一个比较保守的银行家,他们俩独特才华的融合奠定了公司在接下来超过20年的成功。 1929 Henry Goldman在1917年离任后,剩余七位合伙人第一次在Goldman和Sachs两个家族之外寻找公司领导人。之后的10年,随着美国股市上涨,在Waddill Catchings的领导下,高盛成为更为进取的金融公司。但过于进取的高杠杆投资让公司在1929年经济大萧条中遭到冲击,威胁到公司的存亡。经济大崩溃后数年,遭受重创的高盛能够重振旗鼓靠两大因素:Sachs家族坚持到底的承诺以及他们决定将公司的未来交付给8年级教育水平,曾为报童的Sidney Weinberg。在随后的40年,高盛在他的执掌下重新成为一家获得客户信赖的公司。 1969 变革 1969年,当时的领导人是在高盛交易部门任职已30年的Gus Levy。他通过推行大宗交易转型了公司的销售和交易部门,是最早一批能够成为大型投资银行领导人的交易员之一。如他的前任Sidney Weinberg一样,Gus Levy成为行业内一位备受尊敬的领导者。 1976 起飞 1970年代是高盛快速发展的时期。公司在1976年首次采用联席高级合伙人制度,并得益于这一结构而迅速发展,这领导结构在当时是非同寻常的。当时的联席合伙人John Whitehead和John Weinberg加入公司以来几十年都非常友好,是会每天一起吃午餐的伙伴。他们俩一起引领公司扩展业务至全球范围,同时保留公司独有的文化 — John Whitehead在1979年制定的“高盛14条业务原则”就具体体现了这一文化。 1983 设立香港办事处 高盛在中国的历史始于通过香港办事处开展与中国有关的众多业务。香港办事处成立于1983年10月,最初的重心为投行业务,首要目标是在亚洲建立公司形象。同月,高盛在东京的代表处 (于1974年设立) 成为了拥有多个部门、提供全面金融服务的公司。 1986 走向全球 1994 加大对中国的承诺 1994年2月,高盛在北京设立首个代表处,标志着公司在中国大陆正式扎根。同年11月,高盛在上海设立第二家代表处。那一年,高盛还作出了在中国的首宗直接投资 — 与摩根士丹利共同收购了平安保险公司总计10%的股权。这是首批投资于中国企业的私募股权项目之一,同时也是当时外资入股中国金融机构的最大宗交易。 1998 发行中国主权债券 1990年代末,中国继续深化经济改革,同时避免邻国金融危机的蔓延。1998年12月9日,中国发行了10亿美元的国家主权债券。尽管随后爆发了亚洲金融危机,债券仍在需求强劲下成功定价发行。高盛和瑞士信贷第一波士顿银行是这项发行的联席账簿管理人,帮助了中国在亚洲市场动荡时期实施谨慎的金融举措。 1999 公司上市 ![]() 2004 ![]() 2004年,高盛与其中国战略合作伙伴北京高华证券设立了合资公司,巩固了在中国国内金融市场的地位。名为高盛高华的合资公司具有开创性意义,让高盛可向中国内陆客户提供各种投行和证券服务,包括承销A股和债券以及提供本地财务顾问服务等 — 外资机构自身并不能提供这些服务。自成立之初,高盛高华就是高盛投资银行部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在中国金融行业拥有重要的地位,使公司能够为中国客户提供境内外融资方案。 2008 ![]() 2008年迎来自1929年大萧条以来最严重的金融危机,这场金融海啸改变了全球投资银行的格局。高盛在劳尔德·贝兰克梵 (Lloyd Blankfein) 的执掌和不懈努力下,转型成为银行控股公司。对高盛而言,全球金融危机触发了公司意识到该对金融系统承担更广泛的责任的强烈内省,因而在两年后设立了业务标准委员会。如过去金融危机时期一样,在这次金融危机中,高盛化危机为机遇,在度过困境的同时让自己变得更加强大。 2019 ![]() 我认为让高盛脱颖而出的一个重要因素是我们有忠于公司固有信念、原则、文化的能力,同时又能够与时俱进。这是我们公司一直以来做得非常好的地方。 – 苏德巍 (David Solomon) |
|
来自: hercules028 > 《行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