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刻关注自身健康
1、第一次感觉到自己是肉体凡胎,都是从生病开始的如果你是亚健康的年轻人,或许熟悉这些生活场景:爱吃外卖,偶有烟酒;时常聚餐,机不离手;缺乏锻炼,睡眠不够;焦虑孤独,默默承受。 作为中年人,我必须认真的提醒你,我也是这样生活过来的,才提前步入中年! 以前的我,没有健康概念,一天一盒烟,持续17年;常去KTV,对酒当歌唱出心中喜悦,轰轰烈烈把握青春年华;晚12点前没睡过,除非停电;爱吃油炸烧烤,汉堡鸡腿可乐;不爱锻炼,一坐一天。 参加工作后,这种生活方式持续了十多年,周围朋友夸我身体好,让我一度以为自己骨骼惊奇,毕竟之前只去过两次医院,还是高考体检和入职体检,回头想想,朋友是在提醒我悠着点。 直到去年某天早晨,我一睁眼天旋地转,头痛欲裂,胸闷气短,才想起还有个地方叫医院。 到了医院,医生给我的胳膊套上袖带,捏了几下说,110-130,我松了一口气,想到有同事都140了也没什么问题。医生提醒说,下限110已经很重了。 那一天,我才知道下限比上限还难控制。 体检报告单出炉,一排箭头,医生问我,平时口渴不?眼睛模糊不?感觉疲惫不?一连串击中灵魂的提问,我没敢据实回答,生怕她说出什么摧残我意志的结论。 某项指标高达13.6,这回医生问都懒得问,直接让我住院打点滴,并且来了一句重击:现在很危险很危险。 除此外,还检查出别的毛病,一张报告单,让我重新认识了自己。 我当天就办理了住院手续,躺在病床上,感受着凉凉的液体在身体里流动,一种从未有过的疲惫和酸爽涌上心头,不禁感慨: 我有钱了吗?没有;追到心上人了吗?没有;同学会坐上C位了吗?没有;实现梦想了吗?梦想是什么来着? 既然活的如此平凡,如此不值得炫耀,为何还把自己累进医院?我对得起自己的身体吗?对不起! 这一躺,就是半个月,想想半年辛苦加班所得,半个月就躺没了,浑身更加无力。 出院之后,又请假回家休养多天,提前感受一下退休后的生活。 不敢复查,不敢面对尖尖的针头,透明的杯子,害怕被各种箭头支配的恐惧,我病好后第一件事,就是找个老头号脉。 老头闭目半晌,说,年轻人,你虽然没什么病,但有点魂不守舍啊。 魂不守舍,说的没错,住院后我才知道人太胖不好,为了保命,每天跑步五公里,愣是减掉了30斤,还顺便学会了跑鞋鉴定。 害怕花钱害怕倒下 2、第一次感到恐惧,都是从上网搜索开始的身边很多中青年人,初次了解疾病,都来自体检报告单,之后百度搜索,强化这些概念,再加入无尽的想象,把自己推向精神的绝境。 这种情况称之为百度恐病症,经历人生首次住院,我也成了惊弓之鸟,加入恐病一族。 那次住院后,我才知道尿里有泡沫不好,为了观察自己的泡沫能不能短时间内消散,我在一次嘘嘘后,愣是盯着马桶里的泡沫,半小时不敢喘粗气。 结果半小时后泡沫还没有完全消散,我的眼前一片灰暗,感觉里面都是毒。 偶尔用眼过度视线模糊,也马上联想到很严重的后果。 身体经过锻炼,饮食经过控制,明明比以前更好,但是更加不敢复查。很多人和我一样,从忽略健康,到处处害怕踩雷,从抽烟喝酒熬夜的一个极端,走向发丝养生的另一个极端。 你是否曾在疾病贴吧里和一群恐友抱团取暖,并在线咨询各路大神?你是否百度搜索后,对上某类症状就浑身发抖? 如果是,你也处于恐病状态,虽然这是一种心理疾病,但比不重视自身健康要好。 中国人身体状况不容乐观,亚健康普遍,每年直接猝死的大部分人是从来没发过病的中青年人。 熬夜加班,熬夜玩手机,熬夜追剧,熬夜思念某人,熬夜考虑工作,总之,如果收入低属于老天惩罚懒惰的人,那么疾病就是老天惩罚“勤奋”的人,没有人能摆脱生理规律的束缚。 现代人,尤其大城市中青年,压力大,白天忙,大家把所有发泄减压的乐趣都安排在晚上,是一种普遍现象,也是无奈之举。 尤其晚饭,摄入美食多,囤积太多热量,继而导致腰围暴涨,失去健康的同时,还要失去身材,失去气色,失去颜值。 太多中青年用自己的健康透支着人生账单,所以也就有了太多的假健康,真到生病那一天,又开始病急乱投医,矫枉过正,从此一朝被蛇咬,十年怕井绳。 因为长期熬夜,我发际线以天为单位边打边退,现在的我不但网购各类神水,还认真考虑起植发。 从挥霍健康,到精神高度紧张,我就是亿万亚健康中青年的真实缩影。 人要懂得呵护自己 3、第一次激发求生欲,都是从出院开始的人生有不敢细看的三单:工资单、账单、体检报告单。尤其体检报告单,几乎没有不带箭头的。 所有人都深知治病成本,所以,背负房贷的同时,都在祈祷自己不要生病。可是,买不买房你说了算,结不结婚你说了算,唯独生不生病,你说了不算。 人在面对贫困和不公时,尚有反抗机会,而面对重疾,连反抗的资格都没有。 工资单和账单,看着只是心寒,体检报告单,才让人心悸,所以有太多太多的中青年人,试图用百度搜索为自己宽心,妄图逃过一劫。 然而,百度之上无小病,什么症状都能对上大病,越看恐惧越多,最后让人陷入没病找病的状态。 于是,养生成了一门生意,各种哥本哈根食谱,各种代购保健品,各种辅助养生黑科技,成了很多中青年生活的一部分。 可是不改变糟糕的生活方式,吃再多补品,都相当于用刀划一下自己,再贴创可贴。 最好的养生,就是培养正确的生活习惯,并且自律坚持,只有身体才是值得长期投资的私有资产。投资正确,未来收益是无穷的,否则,以现在的医疗成本,你多少努力都有可能化为乌有。 我没有完全康复,戒烟后嗓子却不痒了,养生和戒烟一样,任何时候开始,都能立竿见影。 什么样的养生习惯才是好的?下面是我的总结: 多吃蒸煮炖,少点腌炸烤;蔬果比肉多,每顿八分饱;烟酒早点戒,枸杞泡一泡;手机要少玩,闲时多跑跑;千万别熬夜,睡觉要趁早;凡事想的开,没事笑一笑。 是不是看着有点low?带着浓浓的中老年鸡汤风?请不要嘲笑,至今我才明白,这是很多人用病痛的人生过往,熬出来的干货。 与其百度各种病症,自己吓唬自己,不如马上行动,彻底改变自己。 自从去年出院,我每周跑五次,每次五公里,戒烟限酒,稍微戒口,虽然睡的时间仍然有点儿晚,但精力大有改观,日常走路轻松不少。 除此外,一些以往难受症状基本消除,可想而知,如果我能彻底戒掉熬夜,并且保持平衡心态,是否会焕发第二春? 很多小病,都属于生活方式病,在初期都是可控甚至可逆的,一旦进入中期之后,都无法逆转,最轻也需要终生吃药,你怕不怕? 朋友,我劝你从现在开始,就对自己的后半生负责,培养好的生活习惯。不能因为年轻,认为一切来得及,就把自己拖到后悔那一天。 在你生病前,我希望你做一个脱离了生活低级质量的人,一个没事儿走两步的人,一个无聊到能够鉴赏枸杞品质的人。 当然,更希望你做一个远离恐病症,用行动找到自我的人。 |
|
来自: wym7185 > 《生命.疾病.健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