伴随着冷空气的南下,冬令的威力,让我们在寒风中瑟瑟发抖,在这个南方抗冷基本靠抖的时候,一个常见的问题又会困扰着我们——肩周炎。 记得,上次我回老家,遇到家族旁支的一个婶婶,突然想起来给她调过一次肩周炎,遂问,现在还疼不疼了,她说:别提了,上次你调完,痛了快好长时间,不过从那之后倒是没再犯过。我说上次就跟您说了啊,我只有一次调理的时间,所以给您用了重手法,痛是肯定的,不过没再犯病就是好事,多注意保暖吧。 肩关节周围炎简称肩周炎,俗称凝肩,肩凝或五十肩。肩部逐渐产生疼痛,夜间为甚,逐渐加重。重体力活的人容易得。 病名很有意思,肩凝,肩部的凝结。尤其这个五十肩更是说的很具体,五十岁的人的肩膀。 1 人从出生到五十岁左右,我们的肢体是处在从生长到身体巅峰,然后损耗,磨损的过程,然后,因为肩部周围组织因长久的损伤,出现局部筋肉的劳损,萎缩,再感受外界的寒湿邪气侵扰,出现肩关节周围的炎性黏连,从而出现,肩关节活动的受限,到晚间加重,疼痛逐步加重的一个过程,达到最大值后,疼痛有可能会消失,然后再会出现,下一个疼痛的轮回。 2 第一条说的,这个疼痛的轮转,是一个肩部炎症损伤变化的规律,就像现在办公一族,长时间伏案写作,用电脑,加上办公室吹冷风,也会出现短暂的肩部疼痛,然后,如果不当一回事,疼痛达到一定值会消失,然后,再下一个疼痛轮转,直到发展成为真正的肩周炎,为什么疼痛会消失呢?来自于身体的自我保护机制,刚开始的短暂疼痛,是提示我们开始出现局部损伤,如果我们不调整,身体自我保护,局部就会僵硬,乃至钙化,然后,疼痛消失,实际上损伤被掩盖起来了。不断掩盖的过程,最后,达到一个真正更严重的伤害。 3 上两条说的是局部损伤,其它病因还包括,局部所过经络主的脏腑疾患的感传,例如,心、肺、胆的毛病等,因为脏腑气机凝结所影响的局部气机受阻的一种病变,这个又要根据实际病象来进行辩证了。 肩髎、肩前、肩贞这三个穴位是治疗肩周炎症必用的穴位。 肩髎当臂外展时, 于肩峰后下方呈现凹陷处。 肩前在肩部, 当腋前皱襞顶端与肩髃穴连线的中点; 正坐垂臂取之。 肩贞在肩关节后下方, 臂内收时,腋后纹头上1寸。 以上三穴施灸时,可配合雀啄压气法,以痛的刺激进行适当的通络作用,痹症以痛为通的思路。多配合按导的作用。循序渐进的调理。 爬墙锻炼 ◆ 面对墙壁,自然站立; ◆ 用双手或问题手,自然垂直,使食指与中指,向前接触墙面; ◆ 食指与中指沿墙壁交替前进,做徐缓地向上爬动,使上肢尽量高举; ◆ 举至最大,定住,待肩部出现热胀感; ◆ 然后缓慢向下,回到原处,离墙。 ◆ 休息放松一下肩部。 然后重复1到5的动作,3次为一遍;可每天训练3到5遍。 坚持,配合艾灸效果更佳。 特别提示 同样病名因患者年岁、地域、体质的不同,在调理上都需详细辩证。文章所示案例及配穴,仅供学习参考! |
|
来自: roselihong > 《Diseas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