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985、211谢幕,“双一流”成高考生新宠,6所B类大学喜忧参半

 DavidCCH 2019-12-11

“天王盖地虎,全考985;宝塔镇河妖,都上211。”过去近20年,经历过高考的小伙伴们,相信对这句话都不会陌生。不过,至此之后,类似的内容或许将不会在高中校园里流传了。

近日,有网友在教育部官网上发起了关于985、211名单的咨询,教育部在回复中明确提到“现已将‘211工程’和‘985工程’等重点建设项目统筹为‘双一流’建设”。通过官方回复,我们至少可以读出以下三点信息:

其一,“985工程”和“211工程”已经是过去时,统筹演变成了“双一流”。

其二,“双一流”取代了985、211,成为定义名校的标签。

其三,高考志愿填报将不再追逐985、211,“双一流”将成为高考生新宠。

当然,也有人说从985、211到“双一流”,只不过是“换汤不换药”,因为原985、211高校全部在“双一流”之列。不过如果深入了解,还是会发现二者有诸多区别。

首先,“双一流”高校比原985、211高校数量要多,新增了25所非211世界一流学科建设高校。其次,“双一流”中的世界一流大学建设高校分为了A、B两类,对顶尖高校阵营做了进一步细分。最后,“双一流”实行5年一个周期,动态建设原则,不搞“终身制”。

虽然外界感觉从985、211到“双一流”变化不大,但对于高校还是有很大影响的。比如说原“211工程”大学,在成为世界一流学科建设高校后,由于仅有少数重点学科被扶持建设,所以与普通“四非”高校的差距有所缩小。除此之外,在“双一流”名单上的高校会有较大的压力,担忧下一轮评选时“下车”;而名单之外的高校,则会奋力发展,争取下一轮突围。

从2017年首轮140所“双一流”高校来看,6所B类世界一流大学建设高校是最后关注的一个群体,而且它们刚好是“三喜三忧”,其中,“三喜”的是云南大学、郑州大学和新疆大学;“三忧”的则是东北大学、湖南大学和西北农林科技大学。

众所周知,在985、211时期,云南大学、郑州大学和新疆大学均属于“211工程”高校,且水平在211中也仅处于中后档,但他们仨却在首轮“双一流”中跻身了世界一流大学建设高校方阵,虽然是B类,但也是不折不扣的最大赢家。

反观东北大学、湖南大学和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均属于原“985工程”高校,且实力很明显在985中并非后三名,被“降级”到B类世界一流大学建设高校之列让人唏嘘遗憾。虽然“入B”才短短两年多时间,但对东大、湖大和西农的不利影响已经显现。

在今年山西省招录选调生公告中,该省把面向范围划定为36所A类世界一流大学建设高校。言外之意是,东大、湖大和西农的毕业生连报考的资格都没有。而在此前的985时代,这三所高校的毕业生在求职时,与其它同档学校毕业生处于同一起跑线上。而且可以预见,未来在引才时,会有越来越多的用人单位设置A、B类的学历门槛。

庆幸的是,通过近些年的发展,东北大学、湖南大学和西北农林科技大学都展现出了跻身A类“双一流”高校的实力,尤其是在今年的“两院”院士评选中,东大、湖大和西农都有不俗表现。不过,至于哪一所高校最终能重返顶尖高校方阵,还看不出任何眉目。你觉得东大、湖大和西农,哪一所更有实力率先突围呢?欢迎留言交流分享!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