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掀起《内经》的面纱来(系列五)「图说“地支”的由来

 lvlin6000 2019-12-11

学习《黄帝内经》就必须理解其“阴阳”理论所涉及到的内容,“太极图”、“五行”、“二十八星宿”在前几篇文章里已探讨了,再探讨一下“地支”的由来。

世间万事都有起源,而原由是很纯朴的,“二十八星宿”如此,“地支”也是如此。

古人在有了每的记录标志“月亮”,也建立了每天的历标志“二十八星宿”。但也需要更大的寒暑交替的时间周期“”的标记。

在夜空的漫天繁星中发现,木星(可能当时还没有命名)每年也就是地球绕太阳一周,会移动一个角度(顺时针30度),转到原起点时会移动十二次。也就是一周期是十二个地球年。从现代天文学11.9年看也是很近似的。

掀起《内经》的面纱来(系列五)「图说“地支”的由来」(原创)

但是在星空中没有绝对十二等份的星座做标志,只有“二十八星座”的“北、东、南、西”方向的“子、卯、午、酉”四星是正对的。其它方位是取二十八星宿相对的邻近的星座命名。

于是就把这颗星的移动次数作为计算年度的标志。称之为“岁”星,来记载寒暑周期的次数,并且把这“十二年”作为一个周期,并按排序赋予名字为“子、丑、寅、卯、辰、巳、午、未、申、酉、戌、亥”。

那么怎样来理解这个现象呢?

按天文学讲地球和木星都是绕太阳为中心旋转(太阳并不是绝对中心),但是各自公转速度不同,我们把太空比喻作一个钟表盘面,太阳作为轴心,分针当作地球,时针当作木星。

以地球(分针)绕太阳(轴心)一周360度为基本单位,木星(时针)绕太阳(轴心)是30度,分针转12圈时针转到原起点。

图片

掀起《内经》的面纱来(系列五)「图说“地支”的由来」(原创)

这应该是时钟最早的原型,西方国家发明的钟表要比古人晚几千年。

但是这只是标示的地球与木星的公转之差,(还有其它“行星”的内容暂且不探讨),这仅是一个框架,《黄帝内经》中的“天干”、“地支”的学说不止于此,重要的是通过这个框架来阐述天体与人体的生理关系

这就是“地支”为什么是“十二”个数的原由。并不是凭空捏造的,是古人几千年前观察到行星运行规律的天文数字。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