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王昌龄赏月时写下一首诗,最后5个字意味深长,堪称一绝

 淋浴阳光书屋ch 2019-12-11

月是我国古典诗歌中出现最早、使用频率最高的意象之一,是历代诗人表达某些特定情感的载体。最为常见的是将月视为团圆的象征,寄托着诗人对故乡和亲人朋友的怀念。于是“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等佳句,便在浅吟低唱中流传至今。

本文向大家分享的这首诗《同从弟南斋玩月忆山阴崔少府》,便是一首赏月怀人的佳作。它出自于盛唐著名边塞诗人王昌龄之手,是王昌龄创作的一首五言古诗。从诗题来看,这首诗的内容,主要是写王昌龄与其堂弟在南斋赏月时的情景,以及抒发了王昌龄对友人崔少府的思念之情。

从艺术手法来看,这首诗则是笔不离月,景不离情,情景交融,具有很强的艺术感染力。尤其诗的最后5个字“微风吹兰杜”意味深长,堪称一绝。即不去具体说明对朋友的思念之意,而是以朋友的高洁情操,如兰杜之芳,来寄托情意。正如《王闿运手批唐诗选》所说:着墨不多,自觉深远。

《同从弟南斋玩月忆山阴崔少府》

高卧南斋时,开帷月初吐。

清辉澹水木,演漾在窗户。

冉冉几盈虚,澄澄变今古。

美人清江畔,是夜越吟苦。

千里共如何,微风吹兰杜。

首先,诗的前四句可以看成是一部分。它所描绘的正是这首诗的主题“玩月”,也就是赏月时的情景。这四句的大概意思是说,我与堂弟在南斋高卧的时候,掀开帘幕发现月亮才刚刚升起。月亮逐渐地升高之后,它的清辉泻在水上、树上,将波光涟漪荡入窗户。

这里的“澹”和“演漾”,均是月光照地时,人对月光的感受。而王昌龄会有这样的感受,全是因为月光如水,澄明清澈。另外,如此美丽的月光,能够轻松地荡入窗户,便说明王昌龄与其堂弟高卧的南斋,必定是依水而建。由此可见,王昌龄在遣词造句上的巧思之处。

《唐诗别裁》载:“高人对月时,每有盈虚今古之感”。王昌龄这首诗中亦是如此,“冉冉几盈虚,澄澄变今古”,即时间荏苒,窗外的这轮明月圆了又缺、缺了又圆,世事沧桑变化,唯一不变的便是这清亮透明的月光。这两句诗便是一部分,主要是写王昌龄对月的思考。

其意境恰如我们所熟悉的“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也就是亘古以来,人发现月亮圆了又缺、缺了又圆,可是人呢?一代又一代的人,看着的却是同一轮明月。月光依旧,而人生无常啊。在这样的情景下,王昌龄便情不自禁观月怀友了起来。

最后一部分“美人清江畔,是夜越吟苦。千里共如何,微风吹兰杜”,便是王昌龄观月怀友的具体描写。它的意思是说,在这样一个月光澄澈的夜晚,你崔少府一定也在曹娥江畔苦吟,思念着我。虽然我们人隔千里,可谓赏着的是同一轮明月啊,这微风正吹拂着清香四溢的兰杜呢。

这部分的前三句诗,很好理解,也较为寻常,在其他赏月诗中也多有出现。唯有最后一句“微风吹兰杜”最有意味,且不常见。“兰杜”,指兰花和杜若,古人一般用来比喻人的高洁情操。可见王昌龄不仅仅以兰杜之芳,传递思念之情,更多的还是对好友崔少府高洁情操的赞美。而如此意味深长的内容,却尽蕴含在大自然普通的景色中,这便是诗歌中情景交融的艺术魅力。

综观王昌龄的这首诗,从赏月,到古今之感,再到怀人之思,无疑是层层深入,动人心弦。总的来说,这首诗是一首赏月怀人的佳作,尤其最后5字意味深长,堪称一绝。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