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人们生活生活水平的提高以及人均寿命的提高,心绞痛 (冠心病最常见的类型) 的发病率也是芝麻开花节节高。 心绞痛在增加患者经济负担的同时,也威胁着人们健康与生命安全。那么,什么是心绞痛呢?心绞痛有什么危害呢? 【中医对本病的认识】 本病属中医“真心痛”、“厥心痛”、“胸痺”的范畴,以胸骨后、心前区突然出现持续性疼痛或憋闷感,疼痛常放射至颈项、臂或上腹部为主证,有时伴有四肢厥冷、唇紫、脉微细等症状,多见于40岁以上之成年人,男多于女。 【病因病机】本病多因年老体弱,或过食肥甘,七情内伤所致。本病由于心阳不振,脾阳不运,以致脉道凝涩血瘀,痰浊内生,痰浊和瘀血痺阻心脉,则发生血行障碍,胸阳不通,因而发生剧烈的心前区疼痛。甚至由于气血不通,出现四肢厥冷、青紫、脉微欲绝等证候。 【临床表现】 因个体差异不同,临床表现略有不同,依据临床观察大致分为以下几种: 1、阳气闭阻型 【主证】胸闷憋气,阵发性心绞痛,心悸,气短,面色苍白,倦怠无力,畏寒肢冷,时有自汗,夜眠不宁,食欲不振,小便清长,大便稀薄,舌淡胖嫩,苔白润或腻,脉沉缓或结代。 2、气滞血瘀型 【主证】阵发性心胸刺痛,痛引肩背,胸闷气短,舌质暗 滞,舌边尖有瘀点,脉沉涩或结。 3、阴虚闭阻型 【主证】胸闷气憋,阵发性心痛(夜甚),头昏耳鸣,口干 目眩,夜睡不宁,盗汗,腰酸腿软,或足跟疼痛,夜多小便,舌质 嫩红,苔薄白或无苔,脉细数或细涩或促脉。 4、阴阳虚痹型 【主证】胸闷心痛,有时夜间憋醒,心悸气短,头晕耳鸣, 夜卧不宁,食少倦怠,腰酸腿软,遇风肢冷,或手心发热,夜尿 频多,舌质紫暗或淡白,苔白少津,脉细弱或结代。
1、然谷穴(放血):然谷为足少阴肾经之“荥穴”,心绞痛多为心阳不振,气滞血瘀所造成,刺然谷放血可祛胸中之瘀血,调畅胸中之气机,振奋阳气,止痛。定位:在足内侧缘,足舟骨粗隆下方,赤白肉际。
患者,赵XX,女,58岁。 主诉:胸闷、胸痛10余年。 病史:患者于10余年前开始心前区疼痛,胸闷、时有喘憋,夜间时有咳嗽,咯吐泡沫痰。纳可,眠差,二便调、伴气短,双下肢浮肿。 望诊:舌质暗、苔白。切诊:脉沉细。 既往史:高血压病史。 西医诊断:冠心病。 辨证分型:气滞血瘀。 治则:益气活血通脉。 取穴:内关透郄门、筑宾。 刺法:火针背部腧穴点刺不留着针,毫针取穴内关透郄门沿皮刺,筑宾直刺0.8分。 2诊后:患者症情有所好转,仍感胸痛、胸闷、夜间咳嗽,咯吐泡 沫痰,针取内关透郄门、筑宾、天突、膻中(毫针)。针后自觉胸闷减轻。 按语:在临床中除上述穴位的使用外,还需要调整生活规律,不要熬夜,放松心情,保证睡眠才会大大降低患此疾病的规律,祝大家都将有一颗健康的“心”。 如果喜欢我的文章就请@贺氏三通针施广大 ,转发并关注,谢谢。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