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信深行远,不可思议|学员参与第二届黄帝内针(全国)论坛有感

 彼案 2019-12-11
上周末在深圳,作为内针基础班学员、媒体人的我,第一次以半个局内人的身份参加了第二届黄帝内针(全国)论坛。佛法里讲,不可虑量,亦不可思议。今天就斗胆有几个不可思议跟大家分享。

不可思议一

心手相应 知行合一

《三字经》里我们知道,苏老泉27岁,始奋发、读书籍。我今年已经36,有人说,人过30不学艺,我不信。活到老学到老,人生的可能性在自己手中。

2019年元旦,不小心摔坏了膝盖,连走路都成问题。作为一个跳舞爱好者本能的反应,我动了自救的念头。本来这些年就喜欢中医,恰好看到梁冬老师在学黄帝内针,而且他说这个针法最适合中医小白学,我就信了,一头扎进了内针里

这一扎不要紧,不但自己治好了腿,还发现了宝藏内针不仅仅是技法层面效如桴鼓,更重要的是打开了一条进入中国传统文化的通道。“人心惟危,道心惟微,惟精惟一,允执厥中”,儒学乃至中国传统文化的这十六字心传,以前总觉得玄妙,没想到从针法里读懂了涵义。

现在来看,这几年虽受传统文化浸润,但之前并没有真正领会“阴阳”、“中正平和”的本意。是内针这门技法作为钥匙和入口,让我进入到“心手相应,知行合一”的状态。中国人的琴棋书画诗酒花,不管是哪一项,其实都是过河的筏子,靠这项技艺来实证“知行合一”,不然永远都是“知”的层面,没有到“行”的层面。“知”为先,“行”为重,内针的学习和践行,让我的思想有了脚踏泥土的踏实感,文化不再是虚无缥缈的精神构想,而是可以真真实实的握在手中。

不可思议二

我看到了中国文人士子

应该有的样子

在论坛开幕式的宣传片上有一句话,印象深刻:从前的从前我们是孩子,以后的以后我们是士子。

第一次从上到下见到同有三和的团队,不管是杨真海老师、刘力红老师,还是最普通的志愿者,都是谦谦君子,儒雅真实。论坛上还听到了很多有才华年轻中医的见解和实践,心生仰慕,中医传承有望。

从他们身上我在想,到底什么是真正的文人、士子?也许不是读了多少本书就是文人,不是舍弃和牺牲才是士子。是魏晋的“情之所钟,正在我辈”,用最努力、最深情的方式活着。不仅为自己,还为天下有情众生。“人人知医,天下少病”的志向,一直不曾改变。

不可思议三

让内针回归平常心

中医有五术:针、灸、药、砭石、导引。针是五术之一,也是在古代最常见的急救和治疗方式。在针法的“江湖”上,门派林立,比如董事奇穴、阴阳九针等等,各有优势。论坛上,杨真海老师一再强调,不要神话内针。做自己该做的,守住本分,守住简单

内针践行不到一年,治好了很多,也有治好之后又反复的。兴奋过、懊恼过,这次听了杨师的话,坦然了。内针真正教会我的,不止是技法,是一直提醒自己,要处于中正平和的状态,还有那颗慈悲柔软的心。

信深行远,进德修业。内针于我,不仅是外在使用的一门针法,更是内在的自我完成。一切才刚刚开始。

文:李妮妮儿

图:三和论坛

辑:硕硕

人人知医 | 天下少病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