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有没有回忆过自己的成长? 不只是关于喜悦和泪水的那些。 还有在这之外—— 有没有一些事,是让你如今想到,就倍感荒唐的。 我有。 那时我十几岁,和身边的伙伴学着吸烟,学着酗酒。 我渴望被理解,渴望得到身边的人的注意,也渴望着与众不同—— 我竭力在证明这样一件事,就是我不是你们想象里的那个我。 我有更真实的一面。 虽然我也不知道那一面到底是怎样的,总之,不是任何人的想象。 我反抗着对我来说最重要的人的期待,我以为那是他们给我上的枷锁。 可我却没想到,锁住我的,恰恰是这荒唐的反抗本身。 前不久,我看到王源吸烟被顶上热搜,被许许多多的人讨论。 有些是震惊,有些是声讨,有些是同情和理解。 声讨的人说,作为青少年的偶像,要维持自己的正面形象。 同情和理解的人说,吸烟并不是什么大事,这么多人都吸烟呢。 我从开始的无法接受,到后来的释然理解,也花了一些时间。 无法接受的原因,自然是因为一向对王源的喜欢。 然后看到他做了本不该做的事,感到格外遗憾。 事件刚刚开始的时候,其实我会想,既然已经走到了一个被那么多人瞩目的,而且是格外正能量的位置,自然要“在其位,谋正政”。 事情发生了,虽然并不严重,但终究情感上难以接受。 我如此失望,却忘记了一件格外容易被忽视的事,那就是: 我是在用一个被岁月打磨很久的成年人的心态,去要求一个刚刚来到成人世界的少年。 而且那少年,和普通的少年是不同的。 他从小就被聚光灯照耀着,鲜少拥有安安静静,属于童年的,被妥当保护起来的时光。 从走上这条路开始,他就被教育着如何微笑,如何表演,如何同媒体打交道。 什么话能说,什么话又不可以说…… 不是说这些事,有什么不好。 但人生里,最幸福的那些时光,必然会因此有了缺失。 而且这种缺失是永久的。 你知道,假如一个人,一直都在舞台上,被那束聚光灯照耀着。 被灯光打亮的地方,其实就成了囚笼。 在光源之外,是他不曾经历过的世界。 那个世界是平常的,对他来说却是新鲜的。 或许,能在那里找到真正的自己也说不一定。 所有的情绪都没办法真实地表达。 所有的依恋,困扰,期待,都不再是由心而发。 而是成了必须要小心翼翼地去做,才不会出错的工作。 青春叛逆,大概是每个人都会经历的事。 而这种成长过程里的蜕变,几乎无一例外,都会与前程相伴。 被光打亮,又被光灼伤。 被人赞美,又经受着诋毁。 少年的我们急于长大,可很多时候,这种对于长大的憧憬,恰恰正是心中的孩子气。 然后,又因为对这种孩子气的“不自知”,做出了一些出格的事。 而且,往往会和曾经的自己背道而驰。 这并没有什么好奇怪的。 因为想要摆脱“强加于自己”的事,原本就是每个人天性的一部分。 只是有天,当我们真正得以成长,终会明白,当内心真正强大的时候,是能够不被任何人,任何事强加的。 一切都可以是自己的选择。 长大后的世界,也并不是“出格”,而是问心无愧的,做那些认为对的事。 在人们的期待,和自己真正的心愿之间,找到那可贵的平衡。 因为当一个人,无法满足喜欢自己的人的期待时,大多是愧疚的。 而当一个人,无法表达自己内心里最真实的声音时,也总是充满愧疚。 如同两个极端。 所以平衡才如此可贵。 这才是真正的,长大后的世界。 即使是在无法入眠的深夜里,也不会感到分毫的自责,才是做了真正的自己。 它并不容易,不是那种简单的反抗,而是需要更多的努力,更多的诚意。 但长大后的世界,却正是因此,而充满乐趣。 青春是叛逆的,但叛逆绝不是青春的全部。 它只是在告诉你,有一扇门在等待着被你打开。 在你原本平静的生活的水面上,投入一颗小小的石子。 荡漾开来的波纹,会让你触及到更真实,也更深刻的自己。 我不知道王源有没有做过灯光熄灭后的准备。 但是我曾经历过同样的少年时光,也明白在这样的一个年纪里,总是难免会想要反抗,想要喘息。 想要停下来,做一些不一样的事。 想要表达更“真实”的自己。 虽然在这样的年纪里,其实很难知道,到底怎样的自己才是真实的。 可是一旦有天,心里有了这样的愿望,在触及心底里的那份真实之前,往后所走的路,必然遍地荆棘。 或者会有那么一天,你会明白: 虽然你不是别人想象里的样子,但也绝对不是为了反抗他们的希望而故意成为的样子。 你会成为你自己。 依旧目光澄澈,内心笃定。 只是,总要经历些和痛有关的日子。 <END> 文/勺布斯 微博:@勺布斯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