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我要找吴焕先,你敢不叫进去!

 古稀老人赵 2019-12-12

我要找吴焕先,你敢不叫进去!

红崖寺,一条狭窄的南北街道,石板铺就的路面,依旧是那么古朴、雅致,富有山乡情味。两旁的住宅店铺栉比相连,许多新兴的建筑群落之间,仍可看到几座青石板覆盖的老式屋顶。小街中腰,有一块可以容纳两三百人的场地,耸立着一座楼阁式的戏楼。据说,红军当年组建鄂陕第三路游击师、成立红崖寺区苏维埃政府时,就在此处召开庆祝大会。这里,曾经流传着一班牧童从军的故事……

1935年初,即农历甲戌年腊月的一天,有那么一伙可爱的放牛娃们,连夜翻了几架大山,蹚了几条小河,跑了五六十里弯弯曲曲的路,天亮时来到红崖寺。那会儿,他们都聚集在戏楼前面,七嘴八舌地吆喝着:“我们都要当红军,都要当红军!”领头的是个十八九岁的青年,名叫明道和,他竟然找到军部门口,当着哨兵喊道:“我们投奔红军来了!快叫我们进去!”红军哨兵看到这么一伙野里野气的小伙子,一时摸不着头脑,怕发生什么意外,当然不准他们进去。明道和不由把两手往腰里一插,气呼呼地说:

“我要找吴焕先,你敢不叫进去!”

我要找吴焕先,你敢不叫进去!

吴焕先

恰在这时,军政委吴焕先闻声从屋里走了出来,随口问道:“小伙子,你找吴焕先有什么事?你……认识他吗?——咹!”

明道和不由得一愣,瞪着两眼回答:“我们早就认识咧!三年前,吴焕先在红七十三师当过政委……”可他并没有认出站在他面前的吴焕先。

哨兵在一旁哧哧发笑,感到十分蹊跷。

愣了半晌,明道和终于认了出来,喜出望外地说:“你……就是吴政委,我认得你!”

可是,吴焕先搔了一阵脑壳,怎么也不敢相认。明道和急了,连忙又说:“吴政委,你不认识我了?我叫明道和,是红七十三师的,听你在队前讲过话呢!你说,你说过……我们的红军队伍,好比一把紧紧扎成的扫把,把敌人扫个落花流水。你还说每一个红军战士,都是一根又青又翠的竹子,只有扎成扫把,对敌斗争才有力量!

吴焕先被这几句话儿所打动,情不自禁地摸了摸他的肩头,随后才说:“好兄弟,这些话都千真万确。可你……怎么流落到这个地方?”

明道和猛一下扑到吴焕先的怀里,放声痛哭起来,哭得好伤心哟!

我要找吴焕先,你敢不叫进去!

这个明道和,老家原在皖西六安,1931年11月,红二十五军于六安麻埠成立时,他就参加了红军,编在七十三师当战士。吴焕先是这个师的政委,常在队前作动员讲话,战士们对他的一言一语,都记得十分清楚。1932年冬天,明道和随同红四方面军主力一起,从大别山转战到商洛山中,他因病走不动路,追赶了几天都没有赶上队伍,随后才一步一步地流落到柞水县境内……

我要找吴焕先,你敢不叫进去!

30年代的柞水县城

那是个大雪纷飞的傍晚,明道和扮装成一个逃荒的,手里拄着一根木棍子,一拐一瘸的来到张家坪附近的石槽沟口。这里,居住着一户独户人家,户主名叫何兴泰,老少六七口子,种着几块山坡地,喂着两头黄牛,穷日子也过得去。何兴泰见他蓬头垢面,又黄又瘦,两条腿肿得像棒槌一样,就将他收留了下来,将息养病。他当时就将何兴泰认作“干爸”,把其妻称为“干妈”,对几个跟他年岁相差不多的娃娃,都以兄弟姐妹相称。他在这家贫苦群众的关照下,病也好了,身体逐渐康复起来。不久,他就作为这个家庭的成员,每天赶着两头黄牛,跑上山去放牧。附近几条山沟的放牛娃们,听说他是何家的“干儿子”,都跟他亲热起来。张家坪有个放牛娃陈永寿,跟他特别要好,晚上总是跑上好远的山路,两人挤在牛圈里做伴睡觉,相互间无话不说。但他参加过红军的经历,对谁也没有讲过,伙伴们都以为他是个逃难的。他的“埋伏”好深哩!

我要找吴焕先,你敢不叫进去!

放牛娃

少年老成的明道和,就这样在石槽沟口居住下来,整整呆了两个年头。

恰在这年腊月间,明道和忽然听说红军队伍到了红崖寺,这才亮出了真相。他当着几个伙伴讲道:“小伙伴们,大家听说了没有,红军到了红崖寺。我这离了群的一只孤雁,就要远走高飞,归队去了!”他说,红军是打富济贫的队伍,打土豪分田地,专为天下穷苦百姓谋利益;红军首长说话和气,平等待人,不打骂士兵,像兄弟一般亲热呢!经他这么一说,伙伴们才恍然大悟,他原来就是红军播下的一颗种子!

眼下,他归心似箭,等不得过年,就要去找红军。伙伴们留又留不住,舍又舍不得,心里都不是个味儿。陈永寿这个愣头青,当下就和陈家才、水娃子、叶阳前几个好伙伴,决定跟明道和一块去投奔红军。经过一番秘密串连,就有好几个牧童伙伴,由明道和领着头儿,连夜奔出家门。他们终于找到了红军队伍……

吴焕先了解了事情的前后经过,不由得紧紧抱住明道和的肩膀,摸了又摸,看了又看。他忍不住讲道:“我的好同志,这两年叫你受苦了!”明道和哭得像个泪人儿似的,半天都抬不起头来。

好同志,别哭别哭,你是革命的坚决分子!你给人当了两年儿子,还没忘记自己是个红军战士,是一根又青又翠的竹子!”吴焕先一边好言相劝,一边替他揩着眼泪。

拥在门外的一伙放牛娃们,这时都兴喜冲冲地跑了进来。吴焕先挨个儿把他们打量了一番,点了点人数,总共八九个。他不由得拍了拍明道和的肩膀,呵呵笑道:“你这根孤孤单单的竹子,不又扎成一把小扫把,领来了一个班啊!

我要找吴焕先,你敢不叫进去!

小红军

明道和与他的牧童伙伴,刚好组成一个班,决定由他担任班长,编到学兵连去受训。不久,他们就分别补入战斗连队。这一班可爱的牧童,大都在那艰苦的斗争岁月,为革命奉献出了他们的青春和生命。陈家才战死在山阳城下,水娃子牺牲在长征路上……而今,也只剩下两三个幸存者。笔者在商县寻访到红军老战士陈永寿时,他无比感慨地说:“想起明道和同志,我们的牧童班长,我真想大哭一场!1944年,我们部队从延安出发南下时,老明在五连当连长,他……不幸牺牲了!”陈永寿情不自禁地抹了一把老泪,为那死去的牧童班长寄以深切地哀思!

本文节选自《红二十五军长征记》,作者卢振国。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