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张永祎:南京四平路

 老鄧子 2019-12-12

文:张永祎

本文作者:张永祎,著名作家,文艺评论家,江南文化学者,曾受邀做客中央电视台中文国际频道(cctv四)《文明之旅》栏目,讲授“梦里水乡江南镇”。著有《与我有约》和《水做的江南》等。江苏首届紫金文艺评论一等奖获得者。

有次搭同事便车上班,车到长江大桥上,忽然从交通台里传来急切而焦急的哭声。原来一位江北母亲抱着高烧的婴儿,正急急忙忙地乘出租车去南京市儿童医院,没想到,半途病情突然急转直下,严重抽搐,口吐白沫,情况十分危急,她赶忙打电话到交通台求救,电台主播得知消息后,深感问题严重,一方面安慰孩子的母亲,另一方面紧急通知沿途交通,设法给这辆出租车让路,并通报车牌号码。偏巧那天又是周一,大桥上的车子特别多,本来就是在爬行,出现这种情况,行车就更加困难了。

过了一阵,前面的交通好像开始管制了,我们这条道的车子都逐步靠边停了下来。这时,就见一位交警开着摩托车在前面引路,出租车紧随其后,从身边呼啸而过。透过车窗,隐约看到年轻母亲紧抱孩子,神情极度紧张。不管哪个母亲遇到这种情况都会如此,我们也不禁为其捏一把汗。过了一段时间,交通台里又传来了这位年轻母亲的应答声“我们已经到四平路广场了”......

四平路广场是从江北到江南的第一个交叉路口,因为住在江北,几乎每天都要与其打交道,上班总是急急忙忙的,不管出发多早,都希望尽快赶到这个地方,等于躲过了拥挤,越过了高峰,这时自己才能摇身一变,拥有自主的选择权。一般情况下,大桥还是比较通畅的,但说不定有个交通事故或紧急事情什么的,就会忽然打乱流程,变得拥挤不堪,有时甚至寸步难行。如果遇到这种情况,最大的麻烦就是进退不得,主观能动性无法发挥,特别是要赶着上班,哪怕你再焦急,也无能为力,无可奈何,所以我更多的时候还是乘坐地铁。只要挤上地铁,时间就可以保证。

问题是乘车到地铁站,这段路程也比较长,有七个站点,而且柳州东路作为江北的大站,人也特别多,基本都是挤着进站、挤着上车、挤着乘车,在车厢里,人与人之间都是没有隙缝的那种。乘公交车相对比较宽松,只要过了大桥,直线距离也比较短,如果顺利的话,时间会大大节省。有时因为到地铁站的车子迟迟不来,看到过江线捷足先登,也就不由自主地选择了公交,这也就是我经常盼望见到四平路广场的原因之所在。

四平路上第一公交站点现在叫大桥饭店,以前就叫四平路。我在上大学的时候,就熟悉了这个站点。每每假期结束,乘车到南京,下了大桥,就看到四平路,然后向东开一点路程,就到了中央门汽车站。对这个站点留下比较深刻的印象,还是来自于同行同学的提醒,他说自己每次都是在这儿下车,因为中央门车站里面的人太多,出站时人山人 海,拎着许多东西很不方便,关键是还要走很长一段路,而且那儿公交车也不好等,但这里就比较清静,下车的人也不多,选择机会也不少。不管是坐公交车还是打车都比较方便,你不用挪动脚步,在站台上就可以搞定一切。他说得眉飞色舞,我听得入迷入境,原来还有这么多的好处,何乐不为!我以后也都在这儿下车了,一来二去,与司机也熟悉了,不用提醒,他就会主动停车。有一次他忽然变卦了,跟我们商量说,以后不能在这儿下车了。我们以为他借题发挥,事实上乘客都是凭票上车,每次下车也作例行检查。他说我知道你们不会逃票,但公司领导为此专门找我谈了,说我执行安全守则不严格,对此请你们务必谅解,必须到站才能下车。原来他允许在这儿下车,本身就属违规操作,现在执行规定是矫正错误,肯定是对的,没有错!我们不仅要坚决服从,还应该向人家致歉。自此我们只能眼睁睁地从这里走过,却永远地记住了这个站点。

现在虽然许多时候要经过四平路,但对这条路其实并不十分了解。它处于四平路大转盘到中央门立交桥之间,中央门汽车站、南京站、南京长途东站,基本都是在这一条线上。有次我乘车专程到大桥饭店下来,认认真真、仔仔细细地走了一趟四平路。看到沿路有许多饭店丶商店、药店,居住在这里的人们生活挺方便的,音乐之声也布满街道,小巷子里还有修钟、修表、修车、修眼镜等许多小摊点,还有价廉物美的金桥市场,有城河村,有民生街,学校、医院、房产交易中介等应有尽有。一路走来,鳞次栉比,风景还真不少。我以前上班大都是在大桥饭店下车,然后改乘公交直到朝场门,再转地铁四号线到单位。自从实地勘察了以后,我改变了想法,转车直到朝场门,理论上讲是最快的,但实线中几次差点迟到,主要原因是没有把过马路、红绿灯等因素算进去,有时等车时间也特别长,真的还不如一直坐到南京站广场西,然后再转地铁一号线换四号线,这样到单位可能更加方便。我粗略地计算了一下,后者有时反而会快点。

自己对于四平路,没有先知先觉,也不是后知后觉,事实上是在不知不觉中被赋予了春风拂面的感觉,至少对我这个经常看过、路过、走过的人来说,应该是具有因事而成的熟稔。那天打开报纸,看到多方接力救孩子的报道,迫不急待地往下看,本来就想了解后续情况,对此一直悬悬于心,这个报道等于填补了后续的空白。听医生说,如果再来迟点,孩子就没救了,孩子现在病情稳定。这时,我的耳边忽然又响起那天年轻母亲的应答声“我们已经到四平路广场了”,此时听来倍感振奋,只觉得阵阵暖意袭上心头!看来四平路不仅是日常交通的平常路、平坦路和平顺路,更应该是给予危急生命充满希望的平安路!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