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娥(原名张式沅),中国现代女作家。从我们小时候熟知的《卖报歌》,再到曾入选“中国电影百年百部名片”的《渔光曲》,均是由安娥作词。而她与剧作家田汉(国歌《义勇军进行曲》的词作者)长达近半个世纪的爱情故事也时常被人们提起。 安娥于1905年出生于范谈村(位于今石家庄市长安区),她的父亲曾任直隶省立甲种工业学校校长,后来因病辞去校长职务去开办了织毯企业。所以,安娥家在当地也算是大户人家。然而,作为名门望族之后,安娥却并不是我们想象中的大门不出二门不迈的大家闺秀。相反,她却是一个思想先进,十分积极的革命者工作者。她不顾家人的反对,离家出走,投身到革命的洪流中。 1926年,她被党组织派往大连从事宣传和女工运动,年底,又被派到莫斯中山大学学习,1929年学成回国后,又到上海中共中央特科工作。1933年开始,安娥主要从事推动进步文艺工作,曾任百代唱片公司歌曲部主任。她的个人才华开始逐渐显现,也创作了大批脍炙人口的作品。除了开头提到的《卖报歌》《渔光曲》,还包括《高粱红了》《战地之春》等多部歌剧,以及诗集《燕赵儿女》,报告文学《苏联大嫂》等。可以说,安娥绝对是一个不折不扣的才女。 然而,安娥的感情生活却并不是十分的顺利。当时,组织上安排安娥做田汉的联系人,在频繁的接触中,两人从相识到相知,也慢慢产生了情愫。然而,因为田汉与南洋华侨林维中有婚约,而田汉的母亲也认定林维中才是自己的儿媳,所以,田汉后来与林维中结婚。可此时的安娥已怀孕,等孩子生下后,她直接把孩子送回老家抚养。甚至跟田汉说,孩子已经死了。也许是想彻底断了和田汉的感情纠葛。 而与此同时,田汉的婚后生活并不幸福,他的内心始终放不下安娥。1946年,他与林维中协议离婚,安娥与田汉终于有情人终成眷属。新中国成立后,安娥先后在北京人民艺术剧院、中央实验歌剧院从事创作。1956年,她突发脑溢血中风失语,田汉不离不弃,对她倍加疼爱,陪她一起读书读报,两人相濡以沫度过了20多年的晚年生活,直到1968年田汉去世。 可以说,安娥的一生伴随着新思潮的涌起,她独立、自信、心向光明,她创作的大量优秀作品犹如一盏盏明灯照亮人们的内心;而她在面对爱情时的隐忍与果断,又让我们看到一个女子的自尊与自爱。而安娥也是幸运的,她有着自己愿意为之奋斗一生事业,也终于等到了那个真心爱自己的人,携手走完了一生。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