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黎苏富比“亚洲艺术”拍卖结果出炉,高估价领衔作均顺利拍出,191件拍品,斩获478万欧元(RMB 3,730万)总成交额。当中,一件原本不起眼、断代晚清的书箱更超估价25倍成交,令人大感意外。 清晚期 漆木雕花鸟纹书箱|20万欧元(约合人民币155.9万元)成交 初看照片,还以为是个精致的小铁盒,想不到却是硬木所制,而且更高达40.7cm,颇为硕大,实物看起来甚有气派,造工亦相当精巧。 虽然行方断代晚清,但书箱样式见元、明风格,背面更刻有“嘉靖丙午河汾书院置”的字样。如果此刻文并非后来加上,当中的历史就值得大家好好考究。 书箱背面刻有“嘉靖丙午河汾书院置” “嘉靖”自然就是指明代嘉靖年间;“丙午”正是嘉靖廿九年(公元1550年); 河汾书院历史可追溯到明嘉靖九年(1530年),由山西按察司副使陈讲在晋阳(今太原市)利用原巡抚衙门旧址开办“河汾书院”,召收城中学士、仕子讲读于此。“河汾”是黄河和汾水的并称,大儒王通讲学于河汾,名满天下,“河汾门下”,人才辈出。 只可惜,因万历帝听从宰相张居正之言,要“诏毁天下书院”,河汾书院便于万历七年被废止停办。直至万历二十一年,才得以托词以建宗祠为名,改名“三立”,变成了后来的“三立书院”。 1902年初,山西巡抚岑春煊遵朝廷谕旨,将晋阳书院与令德堂书院合并,改设为省会学堂“山西大学堂”。同年,英国传教士李提摩太利用山西教案赔款,准备与清廷签订办理“中西大学堂”。由于山西省已办起了“山西大学堂”,于是“山西大学堂”与拟办的“中西大学堂”合并为国立“山西大学堂”,内设两部,山西大学堂原来部分改为“中学专斋”,专教中学,拟办中西大学堂改为“西学专斋”,专教西学。由此,“山西大学堂”就成为了一所中西一体的新式学堂,与北洋大学堂(今天津大学)、京师大学堂(今北京大学)并立为中国最早的三所现代大学之一。 参阅行方状况报告:“漆有些许裂纹,金属部分有些锈斑。表面可见些许磨损,边角有轻微细磕。”以材质而言,算是保存得相当不俗。原本估价只是8,000 - 12,000欧元,最终却以16万欧元落槌,连佣20万欧元成交,足有最低估价的25倍,成为此场的“最强黑马”。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