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胸部摄影注意事项及胸部摄影技巧--影像技师必看

 zskyteacher 2019-12-12

往期精彩回顾:

 正常影像学表现(一)颅脑:X线平片---影像诊断基础   

 1.骨梗死---平片、CT、MRI的影像基础   

2.滑膜骨软骨瘤病----影像基础   

 3.详细的X线颈椎解剖---影像基础    

  4.髌骨软化症MRI表现---影像基础  

  5.正常脊椎、脊髓表现:X线、CT、MRI----影像基础  

  6.成像技术的优选和综合应用---中枢神经系统   

 7.脑膜膨出和脑膜脑膨出-颅脑先天性畸形及发育异常   

 8.脊髓空洞积水症---影像学表现  

   9.蛛网膜囊肿----影像学基础  

 10、肩袖解剖及损伤的MRI诊断---影像学基础   

 11.膝关节解剖及常见病的MRI诊断 

12.腰椎8种病变X线诊断报告模板---影像基础

13.树芽征:肺部CT诊断征象之一,影像基础

14.医学影像技术操作要求---影像技师必备

15.轨道征及印戒征--肺部CT诊断征象之二,影像基础

16.手部---影像技师摄影方法及操作标准、目的

17.腕关节、尺桡骨--影像技师摄像技术及操作方法

18.“磨玻璃密度影”肺部CT病变10大征象诊断之三--影像基础

19.肱骨、肘关节影像技师摄影技术--图谱

20.“肺部实变”肺部CT病变10大征象诊断之四

21.“结节与肿块”肺部CT病变10大征象诊断之五

22.肩关节、肩胛骨、肩锁关节影像技师摄影方法

23.“空洞与空腔”“马赛克灌注征”“碎石路征”肺部CT病变10大征象诊断之六、七、八

24.足、跟骨、踝关节影像技师摄影技术及摄影目的

25.膝关节、胫腓骨、髌骨轴位影像技师摄影方法和标准

26.“空气新月征”“肺间质征及蜂窝征”肺部CT病变10大征象诊断之九、十

27.髋关节正、蛙、斜及股骨影像技师技术和标准

28.脊柱摄影之颈椎---影像技师操作技术及标准

29.脊柱摄影之胸、腰椎---影像技师操作技术及标准

30.腰骶、骶椎、尾骨--影像技师摄影方法及技术

胸部摄影

胸部摄影注意事项:换穿薄棉衣,取下胸颈部饰物、膏药等;女性者需脱去胸罩,将发辫等置于头上;

常规采取站立位,对于外伤、体弱、病情严重或婴儿等不能站立的被检者,可根据情况取坐位、半坐位仰卧位;

为避免心脏放大,正位应采用后前位摄影;肺部侧位常规取右侧位或患侧侧位片,心脏侧位取左侧位片;

肺部摄影时,中心线经第5胸椎水平垂直入射;为减少甲状腺受照剂量,可将中心线向足侧倾斜5-10 °;心脏摄影中心线凭第6胸椎水平入射。

肺像应深吸气后屏气摄影,心脏摄影平静呼吸下屏气;不合作者应缩短曝光时间;

胸部前后径及左右径均较大,为减少放大摄影,源像距一般180cm,婴幼儿可100cm,心脏200cm;

摄影参数的选择应取最短曝光时间,减少运动模糊;心脏大血管摄影需增加5-10kV管电压;

若因病变两侧肺部密度悬殊太大,或欲观察被肋骨、心脏、锁骨等遮挡的病变,可采用高千伏摄影;

胸骨正位摄影,应采用低千伏、低毫安、近距离、长时间,并倾斜中心线的摄影技术,采用均匀缓慢连续浅吸;

肋骨摄影应使病变贴近IR,常规用正位,可加斜位、切线位片,不摄侧位片;膈上、膈下采用不同摄影条件及呼吸状态摄影,也可用高千伏摄影全肋骨影像;

幼儿胸部尽量取立或坐位,由家属陪伴固定位置。

幼儿头大颈短,注意胶片上包肺尖。

不能站立或坐立者,可摄仰卧位,也需固定。

婴幼儿胸部横径大于纵径,需认真确定中心线位置。

小儿大部分不能自控屏气,因此曝光时间尽量缩短,在吸气末瞬息曝光。大哭不影响摄片,因为呼吸深度加大,频率变缓,更利于选择时机曝光。

婴幼儿肺纹纤细,含气量少,软组织比例较大,需选择更适当技术条件,要求用小焦点、短时间摄影。

(五十五)胸部后前位(正位)

1.摄影目的  观察胸部的病变情况及常规的体检。

2.摄影体位  被检者面向摄影架直立,双足分开,胸部紧靠摄影架,双手内旋放于两侧髂骨上,双肩、双臂、双肘贴紧摄影架,两肩放平,头稍后仰,下颌置于摄影架上缘,两腋中线与摄影架等距。IR上缘超出双肩峰约3cm。

3.中心线  对准两肩胛骨下角联线中点(第6胸椎,SID为1.8m)垂直射入,深吸气后屏气下曝光,曝光后嘱被检者正常呼吸。有条件者尽量用高千伏摄影。

4.标准片显示

(1)显示胸部正位影像,两侧胸锁关节对称,两侧锁骨水平对称显示,肩胛骨投影于肺野以外。

(2)第1~4胸椎显示清晰,其余胸椎隐约可见。

(3)双侧肺野对称显示,心脏居中偏左,心脏大血管、两侧膈肌边缘锐利,肺纹理由肺门呈放射状伸向肺野。

(4)气管和邻近支气管清楚显示,肋骨骨小梁清晰可辩。

(5)锁骨与第4后肋重叠,肺尖充分显示。

(五十六)肺仰卧前后位

体位:患者仰卧于摄影台上,探测器放于病人背部,病人身体正中矢状面与探测器长轴正中线重合并垂直探测器面。两手放于髂部,肘部弯曲,向内旋。探测器上缘包括肩部皮肤、两侧包括胸壁、下包括膈肋角。

中心线:经第6胸椎垂直射入。深吸气屏气后曝光。

显示部位:除膈肌位置较高、心影较大外,大致同站立后前位像。

(五十七)肺半卧前后位

体位:患者于床上摆位后,探测器放置背后,身体正中矢状面与探测器长轴正中线重合,并垂直于探测器面。两手臂肘部尽量弯曲内旋。探测器应包括肺尖、胸壁、双下膈肌及膈肋角等部位

中心线:经两侧乳头连线中点垂直探测器面射入。深吸气,屏气后曝光。

显示部位:大致同仰卧位,即:可显示肺叶、心脏大血管、肋骨及双膈肋角等部位前后位影像。

(五十八)肺侧卧后前位

体位:患者侧卧于摄影床或病床上,身体垫高,尽量使脊柱棘突连线与地面平行。探测器横立于胸前,探测器长轴正中线尽量与身体正中矢状面重合并垂直。双上肢可以抱头,下肢弯曲保持身体平稳。探测器上缘要包括肩部、两侧包括胸壁。探测器要求紧贴病人前胸不动。

中心线:经两侧肩胛骨下角连线中点,水平射入探测器中心。深吸气,屏气后曝光。

显示部位:大致同立位后前位像,即:显示肺野、心脏、肋骨、胸壁、膈肋角等。

(五十九)胸部侧位

1.摄影目的  观察胸部病变以便确定病变的位置。

2.摄影体位  被检者挺胸收腹侧立于摄影架前,被检侧紧靠摄影架,双手弯曲高举抱头,使身体得冠状面与探测器垂直,胸壁前后缘与摄影架左右侧距离等宽。

3.中心线  对准肩胛骨下角与腋中线相交处(第6胸椎)垂直射入,深吸气后屏气曝光。

4.标准片显示

(1)胸骨及第4胸椎以下椎体清晰可见,无双边影。

(2)两侧后肋、两侧膈肌重叠良好,肺尖部清晰显示。

(3)从颈部到气管分叉部可连续追踪到气管影像。

(4)胸骨两侧缘重叠良好。

(5)心脏、主动脉、降主动脉走向清晰显示。

(六十)肺仰卧侧位

体位:患者仰卧于摄影床或病床上,背部用棉被垫高10cm,探测器侧立并紧贴患侧胸壁。探测器面长轴正中线与腋中线保持一致,并与身体正中矢状面平行。上肢上举保持身体稳定。探测器上缘(头侧)平甲状软骨,下缘(足侧)包括肋弓,前后缘包括前胸壁和后背。

中心线:经肩胛骨下角,腋中线处,水平射入探测器中心。深吸气后屏气曝光。

显示部位:显示胸部侧位影像,类似于站立侧位。

(六十一)胸部前弓位

1.摄影目的  观察肺尖的病变、叶间积液及右肺中叶不张的病变情况。

2.摄影体位  被检者双足分开面向球管立于摄影架前30cm处,身体后仰,头稍向前弯曲,背部紧贴摄影架,身体冠状面与探测器呈45°角,双手内旋置于两侧髂骨上,双肘弯曲,双肩、双臂向前伸。

3.中心线  对准胸骨柄下缘,向头侧倾斜5°~10°角射入,深吸气后屏气曝光。

4.标准片显示

(1)胸部呈半轴位显示,两侧肺尖肺野对称显示。

(2)两侧锁骨投影于肺尖之上。

(3)前后肋平直几乎接近重叠,肋间隙变宽。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