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维生于武则天元年,从小就显现出极高的才能。出生在太原,名门望族之后。十五岁便参加应试,能写得一首好诗,并且画画意旨也很高。同时又很高的音乐造诣,能从一个乐谱片段,来分辨乐曲。年少成名,受世家的热烈追捧。 二十岁的高考,考中了状元。此处补充一下,唐朝当年的高考并不是一卷定生死,而是更加注重平时分。换言之,只要谁的名声更大,那次人就更可能得状元。王维凭着粉丝们的支持,成功上位。 而王维本该按部就班,慢慢地往上爬,最后心怀百姓成为一代位极人臣的好官。可是命运同他开了个玩笑,同年,因为聚众玩乐,看舞黄狮子的表演。黄同皇有冲撞,被认为对陛下不敬,于是被贬。 王维从小就是个按部就班的好孩子,于是认为锻炼自己也好。更能体察民意,知百姓疾苦,方才能当好官。但是朝廷似乎把他给忘了,并没有把他找回去。后来,也在大佬提携下,又渐渐有了起色。可惜,天不遂人愿,她的妻子因为难产,最后和孩子都没能活下来。王维的家没了。自此没有再娶,独自一人,风花雪月,没有人与他分享。无论朝阳亦或夕阳,都没有人共同欣赏。 但是,仍有劫难降临他身上,再一次被降官。并派他巡游边塞,这时的他已不是年少时的。少了些年少轻狂,多了些看透人生。多年前,他热爱官场,认为朝中有一席之地定有一处属于自己。但是心里也有点底,万一自己当不了,也就当不了吧。可以说这场边塞之行,是王维人生的转折。像许许多多的诗人一样,边塞之行洗去了年少的轻狂,多了些青年的深沉厚重。洗尽铅华,人生也经历了升华。 边塞之行结束,从风雪茫茫的大漠走出来,王维走进了风水田园之中。欣赏着花花草草,一草一木皆是画。从这个时候真正成了这一个派系的掌舵人,陶渊明的意志终有人继承。 我们学生时代,被王维支配的恐惧就是大部分在这里。但是人要是倒霉在家中安分的坐着,锅也能从天上下来,给你扣在头上。本来王维在山里思考着人生,结果爆发安史之乱。王维被迫当了伪政权的官,后来朝廷收复,被定了罪,亏得当时写了首不满伪政权的诗,他弟弟也辞官为兄担保,这才安全出来。 在那之后,王维真正意义上的半官半隐。每日参佛,写景。许多著名的写景的诗句,就是他意识的体现。放弃了为官之梦,却也收获了自己的一颗诗心。王维写诗自成一体,诗中含画,画中仍有诗。尽管命运待他并不温柔,他却仍然温柔的对待世界。没有愤世嫉俗,有的只有一片怡人的宁静。 独处与山中,与清风明月,花草树木为伴,不觉得寂寞,反而让人觉得很是安静平和。他的隐,不是被迫所致,更像是一种自己的追求,超然物外。这一生爱生活,爱人爱物,不沾染俗气。最后临死前一一告别自己的朋友亲人,平和的面对死亡,为人所敬佩。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