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企业流程管理如何起步?

 企捷科技BPKM 2019-12-12

研讨主体:企业流程管理如何起步?

在错综复杂的流程体系中,流程管理职能如何起步?如何建设?如何发展?如何逐步为公司带来价值?

研讨提纲:

1)流程管理初始职能设置

2)流程管理团队如何起步?

3)流程管理的发展路径(时间关系,未涉及)

4)相关其他话题

研讨成员:“智联·知产·至赢”流程互动群群内成员

【总体意见】

流程管理职能总体可能包括:

ü  流程规划

ü  流程设计和优化

ü  流程稽核

ü  流程绩效监管

ü  流程审计

ü  流程例外管理

ü  流程文档管理

ü  流程项目管理

ü  制度管理

ü  OA或类似系统配置和维护管理

ü  组织建设

ü  绩效规划

ü  流程信息化

结合大家的意见,总体上,有以下观点:

1) 流程工作,一开始就高举高大,基本没可能。先须营销自己,获得一定认可后,才有机会,所以对于初设团队,需要沉淀和积累。

2) 初始阶段,流程管理部门可以从相对比较直接的、简单的、孤立的流程开展优化,不涉及系统性的问题。

【切入点选择】

对于初级的初始流程团队,可以先从审批流以及简单的业务痛点开始,对于高级的初始团队,可以从公司稍微复杂一些的痛点业务开始。但大多数企业的初始团队,以初级为多。

讨论中,复杂的、系统性的流程优化专案,不作为初始切入主题,这点观点基本上趋于一致。

1. 就审批流是否适合作为初始切入点,有以下观点:

1) 赞同的观点:

A:审批流不仅是业务的痛点,也是领导的痛点;

B:审批流优化,能够起到示范作用,“先革自己的命”,让公司上下能够看到公司领导变革、优化的决心;

C:审批流所涉及的业务没有那么复杂,系统性相对弱一些。

2) 不赞同的观点:

A:审批流涉及治理格局,难处理。

B:审批流说起来好搞,细究起来也难,涉及到组织治理模式、分权体系、领导风格、企业文化……审批流,中层不放权。

3) 补充思考点:

A:各部门基本都对审批流有意见,尤其是业务部门,为什么要审批?可不可以不审批,不审批,领导干啥去。看优化到什么程度吧?抓抓痒还是刮刮骨?

B:审批流确实是好切入点,弄个报销审批优化,培训申请优化之类简单的可以,但系统性整理授权体系也很有挑战。在责权和流程都没理顺前,很难整清楚哪步可省,哪步可放权。

2. 就“流程稽核”是否适合作为切入点?对此大致意见是“不宜”,原因有:

A:流程稽核要有标准,如果流程没有固化,文件化细化,如何稽核?

B:稽核的标准在哪里?别人会认可吗?流程部门做稽核,人家不认,除了自嗨,没有实际意义,反而容易引起部门对抗。

C:流程稽核没有落脚点,很难出实际成绩,不像内控审计、体系审核,有内控风险、质量风险等落脚点。

但也有一些不同观点:

A:对于流程稽核,不能一刀切,要看情形。如对于一些国企而已,流程虽然不好,但规范是有的,就赞同先行启动流程稽核。

B:可以结合审计、质量体系内审等搞联合审计,可以遵从最原始的依据,就是体系要求。

C:没有标准化的体系文件和流程,审效率审结果的达成(多快好省)也是可以的,倒逼流程改善。

D:是暴露问题的好手段。

3. 就“流程绩效监控”是否适合作为切入点?对此总体有以下观点:

A:在初始期,流程绩效监控不宜与组织绩效、个人绩效因此冲突,不能让人力资源等部门感觉“被抢”的感觉,引起他们的反感;

B:初始的流程绩效,不宜提考核,更多的以监控为主,可定期发布监控报告,或者作为奖励的对象;

C:流程绩效监控,不一定是另起炉灶,可以在现有的绩效管控体系下考虑借用和复用问题。

从以上观点可以看出,大家倾向于“可适当开展”,但要注意方式方法。

以下几个相关问题,也是需要被关注:

A:流程绩效跟现行的绩效体系怎么分割?谁来统计是个问题?

B:绩效只是工具,目的还是为了持续优化,不能只停留在监控。

C:刚开始的时候,估计只有流程职能人员统计了,到了后面,可以逐步分解至业务部门。

D:可通过流程绩效专项分析,找出业务中存在的问题,然后推动专项优化。

4. 另外,在讨论的过程中,提到“流程E化”,普遍认为,这是一个比较好的启动流程建设的途径。

   A:流程E化是一个容易出成绩的地方;

  B:对于一些没有上规模的企业,IT投入比较灵活,另外,可在OA或BPM上做文章,投入不大,容易推动。

虽然如此,但在推动“流程E化”建设时,需要注意一些问题:

A:首先要处理好与IT的关系,明确好自己的定位:更多的是需求对接——流程E化,中间需要一个产品经理的角色,既要懂得流程,又要懂一点IT的技术,大概知道能不能实现,然后通过流程需求文档来牵动IT。

B:具体的业务需求,如涉及部分操作的问题,这个属于SOP层面的东西,流程梳理时多数不会涉及这一部分,所以不能先入为主,应该允许IT在实现时做进一步的调研(wxid_qgtfe3e2i7wv12)。

在讨论的过程中,也谈到了“流程规划”是否适合作为切入点,普遍认为不合适。

【结束语】

从讨论的意见可以看出,对于流程初始团队,大家都比较认可“脚踏实地,切实为业务带来价值”的观点,这也正与本群主旨“智联知产至赢”吻合。往期更多内容请关注‘企捷科技’

企捷,助力组织能力资产构建,成就未来企业!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