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长白林海

 五者自居 2019-12-12

奔驰的列车,在松辽平原上向北疾驶。车窗旁,一双澄澈的眼睛,恰似心灵的窗口,凝视远方在神思遐想。那微微上挑的眼角,常常让人想起京剧的“吊眼梢”,特别是黑眼珠转动时,总给人一种愉悦的亲和力……

这时,一位小伙子递上一瓶饮料歉意地说:

“于老师,您太累了!喝点水吧!我们初次下山,不会办事。这么远的路程,您又有晕车的毛病,我们没买到卧铺,实在对不起您。”

那张温和的眼睛,瞬间转过目光,微笑着说:

“不要紧,买不到卧铺是常有的事,不能怪你们。”

望着这慈祥的目光,两个小伙子不约而同地脱口而出:

“您真是不一般呐!”

虽然两个人一直感到很内疚,但是,看到这双既无嗔怪、抱怨,也无委屈、牢骚的眼睛,看到那嘴角、眼角流露的甜甜微笑,第一次切身感受到:眼前这位“众星捧月”似的人物,不仅歌声美,内心世界也一样美。

由于天津到沈阳也没买到卧铺,所以,车子由沈阳开出后,她真的有点心身疲惫。多年来,她就像一只“追春的大雁”,飞遍祖国山山水水,却唯独没有走进真正的大森林。一想到就要亲临这童话般的奇妙世界,浑身的疲倦一下子被赶得无影无踪。坐了十几个小时的火车,从沈阳到达浑江市已经是8月3日。接着又转车前往临江。

汽车,在长白林海的盘山道上龟行。呼啸的涛声与陡峭的苍岩,交织成波澜壮阔的大自然音画。窗口,还是这双眼睛,望着清秀挺拔的云杉,粗犷豪放的紫椴,婀娜多姿的水曲柳,笔直通天的美人松,心中涌起无限激情:是想起了原始时代的刀耕火种?还是感慨没有森林人类将怎样求生?

临江,东北边陲的一个小镇。它不仅是名贵药材“人参娃娃”的故乡,它还有八十多年的采伐历史。说它远,它的神经血管条条牵着祖国的心脏;说它小,它却为辽沈战役、抗美援朝和社会主义建设做出过重大贡献。令人遗憾地是,由于交通闭塞,至今祖孙三代“木把子”,没走出过大森林的,还大有人在。因此,听到歌唱家于淑珍,不远千里来此演出,不能不在工人中引起极大震动。

这是林场一座简陋的俱乐部,虽然没有大都市剧场的金碧辉煌,却散发着森林松脂的馥郁芳香。为于淑珍伴奏的姑娘、小伙子,都是职工业余文工团的团员,虽然水平有限,但歌唱家却很快与他们融为一体。

“于老师,我们这里条件差,乐队水平低,真不好意思给您伴奏。”乐队队长腼腆地说。

“咱们不是一家人嘛!还讲这话就不对了。”

“于老师,这歌我实在唱不好,还是您自己来吧!”

一个身材高大的帅小伙,说完这话,竟然像大姑娘见婆婆似的,臊得满脸通红。

于淑珍以长辈的温存,拍着小伙子的肩膀:

“这个子白长了?大胆唱,大不了砸锅有什么关系?”她转身对乐队说:

“来!我们接下去练。”

小伙子叫郑天壮喜欢唱歌,有一副好嗓子。平时登个台还挺爽快,但和歌唱家唱二重唱,却打起了退堂鼓。

·041·

“您是著名歌唱家,我唱不好会影响您声誉的。”

“啊!你是为这个。来,我们不讲这些。我的昨天也和你一样,是从一个工人走上舞台的。你的明天也可以和我一样,用自己的歌喉为人民歌唱。”

听了这话,小郑感动得热泪盈眶。终于大胆地练下去了。

绿叶,绿叶,大地最美的衣衫,

 绿叶,绿叶,人民幸福的摇篮,

有了你,百花才能盛开,

 有了你,山泉才能弹起琴弦……

这首《绿叶,绿叶》是作曲家吕远,为临江林业局庆祝林业建设35周年而写的男女声二重唱。

1984年8月5日,在森林文化周开幕式上,林场工人郑天壮和于淑珍同声歌唱巍巍长白、莽莽林海。歌唱家陶醉于吉林山水美,小伙子自豪于鹿鸣山谷翠。当这抒情迷人的歌声,划破林海的夜空,在寂静的红土山林场回荡时,多少“木把子”泪水涌出了眼眶。他们唯一的表达方式,就是不停的鼓掌,一个劲的鼓掌。

“歌唱家同志:你不但谦逊质朴地来到俺林业工人中间,你还能和俺们工人同台演出,真是造化呀!多么难得的机会呀!请你多唱几首歌吧!”

于淑珍连唱了五首歌,工人们还是没听够,他们在下边互相低语:

“中!这歌唱家有咱大森林的‘松脂味’,好样的!俺们喜欢这样的歌唱家。”

足有一米八的小伙子郑天壮,做梦也没想到,能和歌唱家于淑珍同台演出。于淑珍在走访工人家庭时,也走进了由大森林做媒的小郑家,新媳妇热情地拉着于淑珍的手,乐得合不拢嘴地说:

“于老师,您唱得太好了!我男人演出回来高兴极了。您和他妈妈一边大,能和您唱二重唱,别提他那个‘兴’劲了,天天背歌词到很晚,生怕唱不好给您丢脸。”

正说在兴头上,摄影师走进了小院。于淑珍拉上小郑两口子,对拍照地说:

“来!给我们‘娘仨’拍一张。”

“咔嚓!”摄影机的音律和着歌唱家的心拍,留下了她与人民血肉相连的生动画面。看到这场景,旁边的一位“木把子”咧嘴笑着说:
   “于淑珍同志:你看到茫茫林海中的山花吗?它们五颜六色,艳丽多姿。有凤毛菊、梅花草、白山乌头、长白棘豆。可是山岩中有一种淡淡的小黄花,不管风多大、雨多暴,却始终顽强生长,它所以这样,是因为根根相连,密密盘结。你就是那山岩上的花朵,根植于人民的土壤,你的艺术生命就不会枯竭。”

森林文化周的演出,本来计划在桦树、红土山两处林场俱乐部举行。当她看到地图上标的东小山就问:“为什么没有东小山呢?”

主办者告诉她:“东小山林场距离临江有127公里,那里既没有适合演出的场所,交通也很不便。”

她说:“既然我来了,就不能让那里工人留下遗憾。还是我去林场慰问他们吧!”。

深受感动的局领导,当即决定派车送她去东小山。对于这个晕车体质的人来说,我深深知道这一路颠簸,她要用怎样的毅力来战胜自己啊!

到了东小山后,她走访了职工宿舍,看望了工人家属,然后来到大院的一片空地,兴奋地对大家说:

·042·

“这个地方挺宽敞,大家想听我唱歌,我就给大家唱一首东北民歌《小看戏》吧!”。

她那活泼俏皮的演唱,博得阵阵热烈掌声。有人议论:

“听这浓浓的东北味,多像俺老家的《二人转》呐。”

在大家的强烈要求下,她又唱了《我们的生活充满阳光》等歌曲。没有乐队,没有伴奏带,有的是一次真正的嗓音传递。工人们庆幸自己:

“我们面对面听到她最美的歌声,这是任何剧场舞台都无法取代的享受。”

“是啊!不愧是工人出身的歌唱家,有咱林海的松脂味。”

歌曲唱完了,没有谢幕和返场。可那些几代都生活在这里的“木把子”,却迟迟不肯离去。有的妇女抱着婴儿,憨厚地望着她没有任何话语;有的孩子扯着妈妈的衣襟,似想再听听阿姨的歌唱;有一位白发苍苍的老人,由亲属搀扶着走到她跟前:

“到这里来给我们演出的歌唱家,你是第一个。难得呀!辛苦你了!谢谢你了……”

“就凭她不远几千里来到林区,又不顾几百里的疲劳,从桦树和红土山林场来看望大家,没有乐器伴奏,也照为大家演唱这股劲头,我们建议职代会为她颁发‘荣誉伐木工’证书。”

第一次乘坐窄轨小火车,前往原始森林参观,她仿佛置身在《林海雪原》的夹皮沟,心中有说不出的喜悦。下了小火车坐汽车,真像走进了童话世界。

来到母树林:她看到这些经过多年培育的种树,方感到临江工人的伟大。

这些木质坚硬的岳桦林,在严寒恶劣的气候下,仍然顽强生长,甚至树干上憋出一个个疙瘩,也不忘向上舒展它的虬枝。它的下面却像铺了一层厚厚的绿毯,好一幅天然的油画呀!松的种类也很多,特别是她最爱的美人松:俊秀挺拔,笔直通天,姿态优美,风度潇洒,金黄与红褐色的表皮,紧裹着傲然挺立的风骨,真像是一株翠绿的大伞,有的已存活了一两百年……

于淑珍激动地对工人说:

“没来长白林海时,我也唱过‘森林是绿色的摇篮’,是和吴雁泽在北京录的音。因为没到过森林,当然没有今天的感受。如今置身林海,方感森林的伟大。有了这深切体会,再唱这首歌就更懂得了森林是幸福的摇篮,也更能体会到工人们说的:‘四化要是没我们这些木把子,生命就要停止’的内涵。”

陪同人员向她介绍:这些“种树”正是临江百年大计、造福后代的种子,也是维护人类生态平衡的命根子,要是没有了母树林,人类将怎样生存下去呢?临江虽小,却维系着祖国四面八方。八十多年来,它为国家做出的贡献,是无法用数字来计量的。

走出了遮天蔽日的原始林,登上了耸入云霄的瞭望塔。这个高山上的小木屋,原来是防范森林火险的观测站,特别是夏秋两季,这里的责任就更加重大。可以想象:常年工作在小木屋的人,需要有怎样的担当和牺牲精神啊!

就在不远的山坡,树着一块青石墓碑,荒冢上长满了野草。陪同人员告诉她:长眠在这里的就是气象站老站长。他在林区工作了几十年,每天都要把周围巡视一遍。最终应了那句老话“青山处处埋忠骨,何必马革裹尸还”。

看到这简陋的墓碑,歌唱家掉下了眼泪:这些常年出没在松涛林海的劳动者,兢兢业业、勤勤恳恳,只知奉献,默默无闻,他们才是最可爱的人,他们才是最值得歌颂的人。

此刻的于淑珍,远眺“为我一挥手,如听万壑松”的奇境,思绪正张开神奇的翅膀,为

寻求艺术殿堂的乐土,而不知疲倦的飞翔。她在想:人类文明经过无数浩劫,又将怎样像林海的神木一样,质地坚硬、久旱不死、死而复生呢?

·043·

坐落在海拔2194米的长白天池,比新疆的天池还高出175米。它被海拔2691米的东北第一峰雪白峰、玉柱、龙门等十六座山峰环抱。由于山峰的颜色各不相同,有的红褐,有的青绿,有的橙黄,有的淡紫。宛若披着婚纱的神女,把天池紧紧环抱其中。三百多年前,这里曾有过三次火山喷发,现在是休眠状态。科学上叫做“火口湖”,也被人们称作“天上最深的湖。”

站在天池边上,仰望陡峭的峰峦和锯齿形的怪石,再看那波平如镜、深不见底的湖水,仿佛置身于巨大的天井中,真有一种羽化登仙的奇妙之感。抬眼望去,浮云变幻,绚丽多彩。俯瞰瀑布,飞流直下,拍打山岩。这林海松涛的庞大交响,令音乐家深深陶醉于大自然的恩赐中。她竭力寻找着生命之源、希望之颠:与林业工人和大自然相比,她总感到自己是那么渺小。她总觉得党和人民给予她的太多太多,自己为人民做的太少太少。她爱这大森林,更爱这些淳朴的“木把子”。所以,人还没走就想着:“什么时候能再来看望这些大自然的主人呢?”

当音乐周结束,人们请她写点什么留作纪念时,她心潮起伏、思绪万千。她爱这绿色的生命,爱这绿色的世界。她幻想着:如果能用大森林做笔,以天池水为墨,写下我的心声该多好啊!

山常绿,水长清,

山山水水牵我情。

未去已望归来日,

 愿做林海伐木工。+

——于淑珍

没过多久,天津歌舞剧院的领导,收到这样一封信函:

天津歌舞剧院:

    我局举办的庆祝林业建设三十五周年文化周活动,邀请了贵院著名女高音歌

唱家于淑珍同志到林区与林业工人见面,并为林区广大职工群众进行了演唱,受

到了热烈欢迎。

她来到林区以后,不仅用她那甜美似清泉流水的歌喉,给予了林业工人以高

超精湛的艺术享受,更重要的是她那淳朴与群众打成一片的作风,深深地感染了

林业工人。

    文化周活动原定于山里的桦树、红土山林场两地演出,她除了按时进行演出

外,还主动到离局所在地临江一百二十七公里的东小山林场与工人见面,并在广

场为工人、家属清唱了《我们的生活充满阳光》等歌曲。工人们说:于淑珍仍保

持着俺们工人那种朴实劲儿,我们喜欢这样的歌唱家!

    根据职工群众的提议,经局职工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讨论决定,授予于淑珍

同志“荣誉伐木工”称号,发给荣誉证书和局纪念章一枚。

临江林业局职工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

一九八四年八月十四日

·044·

于淑珍在长白天池

于淑珍与吕远在长白天池脚下

于淑珍与林业工人郑天壮夫妇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