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新趋势!这几个城市正在迎来大量置业人口

 2018意气风发 2019-12-12
获取最新核心城市房价
白岩松说,30岁的时候,人得学会做减法。
 
在30岁之前,你要玩命做加法。因为世界很大,机会很多,你要拼命去尝试,才知道命运的眷顾会在哪里等着你。
 
但30岁之后,四处乱跑的年纪已经过了,不是所有适合你的事情都该去做,也不是所有有机会的城市你都该去闯一遍。你需要找准一条路,开启真正属于自己的生活。
 
过不了多少天,第一批90后就30岁了。

曾经的他们也许拼命在一线城市寻找机会,不停地在给自己做加法。
 
但随着年纪的日益增长,他们终究还是选择回归生活、回归家庭、回归幸福。
 
他们可能去了离家乡更近的那个二线城市,因为那里的房价更温和,或者,那里的阳光更温暖。
 
掏出一份全国房价收入比,四个一线城市无一不在前十名当中,用脚去想也知道,选择一个离家近的强二线定居,生活压力会更小。
 

如今,这种从一线城市回流二线置业的浪潮,已经成为了中国的一个新趋势。
 
在一线城市住宅不足、学校不足、医院不足、交通设施不足……等等大城市病频繁出现的今天,二线城市的空间也许更为充沛。相比北上广深,置业于强二线也是一个不错的选择。
 

逃离北上广,真的是趋势吗?
 
上海在2016年公布了《上海市城市总体规划(2017-2035年)》,规划要求至2035年,上海市常住人口控制在2500万左右;
 
北京在2017年公布了《北京城市综合规划(2016-2035年)》,规划称2020年人口规模控制在2300万以内,并长期保持这个水平。
 
北上控人的措施,直接导致了北京上海人口的迁出,2018年,北京常住人口减少16.5万,已连续两年减少,上海常住人口仅增加5.45万,只有2006年顶峰增量100万时的1/18。
 
拿成都来说,2019年人口迁入成都最多的地区是北京,而不是四川其他县市。

广深两地则敞开怀抱迎接移民,2018年的增量分别达到49.8和40.6万,但很显然,在高房价的巨大压力下,这些人中的很大一部分,都是来“打工”谋生的,并没有安居置业长久留下的打算。
 
无论从新房访问热度还是同比增速来看,广深两地的表现都不如众新一线城市。
 


从新房热度来看,这6个城市值得重点关注:西安,重庆,武汉,成都、沈阳和郑州。
 
这几个地方,分别吸纳了来自于中国五湖四海的一线回流人才,这些新一线城市不仅经济发达,其文化、饮食、风俗、语言和气候也和他们家乡极为相似,同时离自己家也更近一些,于是,他们成为了各自片区的返乡置业首选。
 
西安,整个西北五省的人口纷至沓来。
 
成都、重庆,西南地区的两个最佳选择。
 
沈阳,国家中心城市呼之欲出,东三省人民情之所钟。
 
武汉,长江中下游一带最发达城市。
 
郑州,中原地区1亿多人口的置业宝地。
 
至于长三角一带,经济发达的城市多,人民可选择的余地也多,就没有像以上几城一样虹吸效应那么明显。
 
不过,从人口流入来看,杭州、宁波、合肥、南京这几个长三角城市均有不俗的表现,长期来看,这些城市的房价支撑基本面也很足。
 


不过,新一线城市的房价的确便宜不少,可就业机会、营商环境和财富机遇,不也少很多吗?
 
的确,中国的一二线城市的经济差距仍旧巨大,但大数据告诉你,这种差距正在慢慢缩小。
 

新一线城市,机会就那么不如北上广?
 
且不谈2019上半年新一线城市8%左右的平均增速高于一线的6.7%。
 
我们说点实打实的薪资差距。
 
据智联招聘发布《2019年秋季中国雇主需求与白领人才供给报告》显示,本季度北上广深的平均月薪环比涨幅均在3%以下。
 
而南京、宁波、武汉等新一线城市,和厦门、佛山、南宁、贵阳、福州、无锡等二线城市的平均月薪,环比增幅在5%左右。
 
随着新一线和强二线的经济发展,与一线城市的薪酬差距正在逐渐缩小。

今天,二线城市对中高端人才,也可以开出一份体面的收入,尽管和北上广深还是有差距,但这种差距远比房价的差距要小。
 


曾经,一个程序员小伙在深圳科技园可以拿到1万5的月薪,而在武汉光谷,可能只有8千。如今,他在深圳可以拿到20866元的高薪,而光谷的14334,似乎也没有差那么多。
 
拿中高端人才收入和房价这两个维度来进行全国范围内的对比,二手房均价1.3万的佛山,1.6万的成都,1.6万的东莞,1.1万的长沙,1.5万的无锡,还有1.8万的武汉,都是中国性价比比较高的城市,同样也是现在以及未来回流置业人群的重点选择城市。
 
当然,这些新一线城市的魅力,并不是说只在工资和房价上,其带来的生活体验,也是十分令人神往的。

 

新一线们,值得吗?
 
从一线回到新一线,你可能放弃了未来的机遇、自己的梦想和下一代的起点。
 
然而,你的生活感和幸福感,大概率是能提高的。
 
上海有2400万人口,66家三甲医院,西安只有1000万人口,但却有41家三甲。
 
我曾在西安学着当地人徒手掰泡沫,块儿太大了还被老板娘打回重掰,一切都很有生活的滋味。
 
但如果在上海,这种可以让机器去做却非要自己来行为,简直就是浪费时间。
 

 
武汉的中考很难,6.98万人参考,普高仅录取3.92万,录取率只有56.1%。可在深圳,这个数字是44.4%。
 
我曾在武汉的江边踱步发呆,看三五成群的市民谈笑风生,热辣而分贝十足的武汉话,填满了江城盛夏的夜晚。

但如果在深圳,填充夜晚的一般都是灯火通明的一个个写字楼小窗格。
 


长沙1万5的房子,窗外可以不是湖景就是江景,而北京1万5的房子,窗外。。。不,没有窗外,因为北京市区1万5恐怕只能买到地下室。
 
我曾在长沙的湘江边和朋友吃着小龙虾吹着小牛皮,朋友来自衡阳,刚落的长沙户口,再过一阵子就可以买房了,而在北京,户口。。。算了我们进入下一段。
 

 

新一线们,有未来吗?
 
自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经济已经高速发展了30年,曾经的一线城市,动辄十几个点的GDP增速,让无论是去工作、创业还是购房的人,都能享受到改革带来的经济红利。
 
可今天,前0.5%的精英阶层基本成为既得利益者,再想去北上广深享受城市发展带来的红利,确实比以前更加困难。
 
当然,这并不是说一线城市就没有机会了,北上广的大门永远为每一个追梦者敞开,只是,我们也可以看到,新一线城市们,同样在崛起。
 
杭州,2019上半年数字经济核心产业实现增加值1756亿元,占地区生产总值的25.3%,增长15.5%,快于地区生产总值8.6个百分点。
 
南京,2018年南京净增高新技术企业1282家,爆增70%,总数达3126家,进入二线城市第一梯队。
 
成都,仅高新区就聚集了京东方、深天马、中光电、富士康、戴尔、联想等龙头,已然形成从上游原材料、中游显示面板到下游终端生产的全产业链。其电子信息业有望成为中国下一个万亿产业集群。
 
。。。
 
这些崛起的新兴产业,一方面是给回流就业的人一份符合自己职业期望的工作,另一方面,也给当地带来了收入的增长,和房产购买力的增长。


 
你说,
 
为什么候鸟要在秋天飞回南方?
 
为什么江鱼要在产卵时集体洄游?
 
为什么非洲角马要在六月时规模迁徙?
 
那些地方气候一定最温暖吗?食物一定最丰富吗?
 
不一定。
 
但那些地方,一定最适合他们。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