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激光眼科手术到汽车制造以及房地产开发,伊斯兰革命卫队已经将它的经济网络扩展到几乎全部的伊朗经济领域。这种扩张甚至超过了其国内参与的其他任何领域。这些具体的商业活动展现了革命卫队多维度的特质。伊斯兰革命卫队通过将国内金融精英加入其子公司和分包商中来扩大其公众支持的范围。同样,通过将农村和底层人民纳入到巴斯基来实现卫队的人员流动。革命卫队通过非法走私网络、回扣、没有竞标的合同以及高级官员的财富积累来实现对伊朗经济的控制,为了了解革命卫队如何扩张经济以及以何种形式实现合法的经济收入,有必要全面的探讨革命卫队的商业途径和商业成果。 IRGC经济帝国路线,图源 / BBC Monitoring 01 法律框架下卫队的经济权力 伊斯兰革命卫队在伊朗经济中的作用是由宪法规定的。革命卫队的成员经常引用《宪法》第147条以及150条来证明其经济活动的合法性。更为确切的说,革命卫队赋予自身经济活动的合法来源并不是宪法直接规定的,而是卫队自我阐释法条内容实现的。 伊朗《宪法》第147条规定:“在和平期间,政府必须在救灾行动中充分利用军队人员和技术设备,在教育、生产以及建筑领域开展圣战,并坚持遵守伊斯兰公正原则......确保对军队的使用不会伤害军队的备战状态。”《宪法》第147条体现的精神也反应在卫队法令第10条中,该条例指出,伊斯兰革命卫队可以在政府要求下参与和平时期的经济建设。伊斯兰革命卫队成员以及革命卫队下名气最大的戈尔博集团(GHORB)都经常引用宪法第147条来证明其经济活动的合法性。 此外,《宪法》第150条规定革命卫队具有“保护革命及其成果的作用”,卫队的领导人经常对这一宪法作出更加广泛的解释。他们认为,革命卫队为了更好的去保护伊斯兰革命胜利以来的成果,有权力参与所有的经济项目,包括帮助政府经济部门发展、投资建设工业和农业、减少对外国企业的依赖、加强国家工业基础设施建设等等。 最近,伊斯兰革命卫队还经常引用《宪法》第44条来证明其参与国有行业的合法性。这一条例不定义了不同行业所包括的内容:“国有行业包括国内大型工业、对外贸易、主要金属矿物、银行、保险、电力、灌溉网络、广播电视、邮政、电信服务、航空、航运、公路、铁路等;合作部门包括城市和农村地区,涉及到生产和分配的合作公司和企业;私立部门包括了涉及到农业、畜牧业、工业和贸易的服务部门。通过三者的合作来弥补国家商业部门的经济活动”在艾哈迈迪内贾德总统时期,哈梅内伊重新解释了这一条例,并且要求将大型国有行业私有化,包括石油、天然气、矿产、对外贸易等等。在此期间,哈梅内伊迫使政府将伊朗经济的很多权力转移到私有企业中。这种私有化方案将国有行业相对透明的信息隐藏到不受公众监督的其他部门中,从而满足不同政治团体的经济诉求。 从以上我们看出,伊斯兰革命卫队对宪法广泛和自由的解释,是因为它不受宪法的控制。实际上,只要最高领袖支持革命卫队,它的任何活动都是合法的。这就直接导致了,伊斯兰革命卫队在伊朗经济中越来越广泛的参与,这种深度广泛的参与缔造了今天革命卫队的“经济帝国”。 02 革命卫队广泛的经济参与 伊斯兰革命卫队进入伊朗经济领域始于两伊战争之后。当最高领袖将革命卫队作为一个不隶属于任何政党的平行系统引入到伊朗政治体系中时,革命卫队的体制文化就有了拥有特权地位的概念。到了1992~1993年期间,拉夫桑贾尼总统倡导的将政府组织参与到商业领域的构想使得革命卫队的利润动机更加明显。到了20世纪90年代末,革命卫队真正开始了它的经济扩张进程。这一进程到了艾哈迈迪内贾德总统时期更加迅速。革命卫队通过获得大量的合同参与到经济领域中,特别是在石油和天然气开采、管道和大型基础设施中。 (一)革命卫队与社会住房计划——IRGC-CF 伊斯兰革命卫队合作基金会(IRGC Cooperative Foundatiom)是伊朗最大的社会住房承包商之一,是内贾德时期社会住房计划的核心。革命卫队在社会住房领域的活动与卫队成员需求变化密切相关。最初,革命卫队成员并没有住房需求,这是因为第一代卫队成员都是单身青年。这种状况在两伊战争结束后发生改变,为了改善革命卫队的生活条件,革命卫队合作基金会应运而生。该组织的任务是为卫队成员提供建筑材料从而拥有自己的房子。此外,它还负责为卫队成员及其家人提供贷款以满足购房需求。为了满足日益增长的住房需求,革命卫队合作基金不断地参与公共住房计划,并将住房的交易特权化、政治化。 图源 / BBC Monitoring 有资料显示,革命卫队所拥有的社会住房资源对于购买者有着具体的要求。购买者的身份和贡献直接同住房的优先权挂钩,其中拥有学士学位的卫队成员、战争中牺牲3名亲人、娶了烈士遗孀、在前线有三年战斗经历的购买者可以优先获得带院子的房子。虽然伊斯兰革命卫队声称这些房子欢迎任何穆斯林,实际上这些住房只卖给那些思想上同卫队一致的人。从社会住房的投资,可以看出革命卫队的住房项目都有一定的政治目的。这种优先给予卫队的住房使得卫队成员及其家人住在相对集中的环境中。这种投资方式既能获得一定的经济利益也能为伊斯兰革命卫队监视其成员提供便利。此外住房计划可以使卫队通过无息贷款等方式换取成员对伊斯兰革命卫队的忠诚。 (二)革命卫队经济集团的代表——GHORB 伊斯兰革命卫队承包的项目不仅限于社会住房领域。自从两伊战争结束后,以拉夫桑贾尼总统为首的政府为了限制革命卫队参与政治,给予卫队大量的经济优待,这使得革命卫队的承包项目快速扩张。两伊战争结束后,伊斯兰革命卫成立了戈尔博集团(GHORB)。该集团由革命卫队首席指挥官领导,其董事局成员包括联合部队司令、伊斯兰革命卫队五个分支部门的首领(卫队陆军、空军、海军、圣城旅以及巴斯基武装力量)、伊玛目侯赛因大学校长、伊斯兰革命卫队合作基金会会长以及革命卫队自给部门部长。 GHORB官方网站,图源 / 网站截屏 戈尔博集团如今是伊朗最具实力的公司之一,它从事的项目包括修建大坝、高速公路、石油和天然气管道等等领域,在与其他公司竞争时,戈尔博集团借助革命卫队强大的实力总是能够获得较大且丰厚的合同,并且通过与国有银行的联系获得充足的资金支持,且不用上税。最为典型的是戈尔博集团在伊朗石油和天然气领域的活动。2006年6月25日,伊朗国家石油公司给予戈尔博公司一份未经任何社会投标的合同,让其开发南帕尔斯天然气部分领域,这也是伊朗最有价值开发的天然气项目之一。除了给予开发合同外,伊朗国家石油公司还与戈尔博集团签署了一份管道修建合同,该合同授予戈尔博集团修建一条长达600英里通往印度和巴基斯坦的油气管道。这系列的行为引起了伊朗最高审计局的不满,他们指责这种行为严重违背了国家关于石油和天然气合同的规定。但伊斯兰革命卫队通过政治途径使得这种指责很快烟消云散。 到了2010年6月9日,联合国通过了关于制裁伊朗的新决议,这份决议制裁的首要对象就是伊斯兰革命卫队及其子公司。美国财政部公开宣称“伊斯兰革命卫队应当为伊朗的核计划承担最大的责任”针对美国的制裁,最高领袖哈梅内伊于2010年2月在《凯汉日报》上发表非官方言论说道:“美国甚至不知道伊斯兰革命卫队是干什么的,更别提制裁它了,制裁只会提高革命卫队在伊朗国内的声誉”与此同时,德黑兰很快做出回应,艾哈迈迪内贾德直接同戈尔博集团高官进行对话,让他们做好准备“进入高端油气技术领域,以便满足国内需求”。到了2010年3月,伊朗石油部长又与戈尔博公司签订了一份价值8亿5000万美元的管道项目合同。到了4月,由于土耳其公司从南帕尔斯油气第三阶段的开发领域退出,戈尔博公司又一次在没有任何竞标情况下签订了一份70亿美元的合同。 除了戈尔博集团外,伊斯兰革命卫队还控制了很多同样类型的商业集团,这些集团往往从事的都是不透明的经济活动,这就使得他们在公众眼中的形象很差。革命卫队通过这些公司来渗透经济的行为一定程度上导致了伊朗经济的持续混乱。 (三)革命卫队与国外资本的恶性竞争 在结束了两伊战争后,伊斯兰共和国政权开始趋向稳定同时国内经济也逐步恢复。在这种背景下,一些国外公司开始进入伊朗市场寻求经济利润。伴随着革命卫队不断扩大经济领域。卫队开始同别国公司展开竞争,通常卫队采取的竞争方式却使得原本混乱的市场更加无序。 伊斯兰革命卫队很早就进入了国内的电信市场,到了2002年2月,土耳其电信公司(Tukcell)——土耳其最大的上市电信公司,在为伊朗建设第二代手机网络的投标中取胜。这有可能结束国家对电信部门的垄断,伊朗政府也十分欢迎土耳其电信的加入,这能够让更多的外国资本参与到伊朗国内的建设中。土耳其电信一直备受欢迎直到革命卫队开始公开反对。这是因为土耳其电信可能与隶属于革命卫队的通信技术和电信公司直接竞争。面对这样的局面,革命卫队再次使用了其强大的政治资源来反对土耳其电信的发展。与革命卫队关系密切的监护委员会直接抗议土耳其电信进入伊朗市场,并认为伊朗人民应当拥有该公司百分之三十的股份。 此外,革命卫队也在一些媒体资源上宣传:“土耳其电信会危害到国家安全,伊斯兰共和国怎么能允许外国人控制伊朗的电话通讯呢?”这些举措最终导致了土耳其电信退出了伊朗市场。无论革命卫队是出于国家安全还是自身经济利益来恶意打击土耳其电信,其结果是一样的,革命卫队希望继续保持自己的主导地位,不仅仅是国有行业同样包括民用领域。 (四)革命卫队与非法走私 伊斯兰革命卫队也参与了大量的伊朗地下经济。它利用对伊朗边界和机场的控制权获得了大量的非法收入。例如,位于德黑兰西北部卡拉季(Karaj)的帕亚(Payam)国际机场。由于帕亚机场仅仅最为备用机场,没有海关控制。2005年,一家伊朗报纸揭露:“每天有大约两千吨的商品,主要是化妆品、药品和电脑产品由帕亚机场进入伊朗”。每天可能有四架走私航班,节假日会增加两倍来走私产品。帕亚并不是唯一的走私航空。2005年总统候选人迈赫迪·卡瑞比(Mehdi Karrubi)说:“德黑兰的梅赫拉巴德机场有超过25个安全出口不受海关检查,而且没有任何对此的管理措施”。 除此之外,伊斯兰革命卫队还参与被伊朗人成为“无形的码头”(eskeleh-ha-ye namari)的业务,在伊朗1500英里的波斯湾和印度洋海岸线上。革命卫队用小型船只走私一些日常消费品,比如酒和其他违禁品。而一些大的海岸设施如霍尔木兹的港区则走私利润丰厚的石油。由于国内石油价格极低且有政府补贴,革命卫队通过走私石油可以获得两至三倍的利润。一位议员说:“伊斯兰革命卫队通过走私每年可以获利达到120亿美元,这么大规模的走私绝不可能是通过牲畜和乘客完成的,一定是通过大型运输工具通过非法亦或是非官方的渠道实现的,比如那些被革命卫队和掌权者所控制的无形码头”。 针对伊斯兰革命卫队的走私活动,曾参加2005年总统大选的候选人迈赫迪·卡瑞比曾猛烈抨击革命卫队在走私业务上的行为以及他们在选举活动过程中的舞弊行为。他说:“我们没有从码头得到钱,也没有通过走私挣钱,没有涉及任何这样的业务,但我的支持者却因为革命卫队的这些行为付出了代价。”他暗示,如今的革命卫队更加关注现实的物质利益而不是光荣的革命原则。 伊斯兰革命卫队的经济活动对伊朗的经济和社会有深远的影响。它相对封闭的经济方式,以及希望维持伊朗经济封锁现状一定程度上削弱了美国和国际制裁对它的影响,但是它对于经济领域的无限制干涉扭曲了伊朗正常的市场秩序,不仅使许多私立部门和服务部门边缘化,还使外国资本无法顺利的进入伊朗市场。面对日益全球化的全球经济市场,伊斯兰革命卫队却极力维护其经济的垄断性,拒绝任何形式的公开竞争,这本就违背市场经济的规律。伊斯兰革命卫队不透明经济力量以及不断渗透伊朗经济的特质是否会阻碍伊朗未来的发展已经成为伊朗国内争论的主要问题之一。 本文选自学位论文《伊朗伊斯兰卫队研究》部分章节 |
|
来自: hercules028 > 《一般知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