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平行志愿第一志愿重要吗?平行志愿该怎么填?

 阳春三月333 2019-12-12

平行志愿第一志愿重要吗?重要。实践证明每年的考生70—80%是第一志愿录取的。

平行志愿该怎么填?

一、平行志愿的填报要点

鉴于平行志愿的投档原则,我们填报平行志愿时既要讲究梯度也要注意搭配和排序。在设计志愿方案时,从前到后每个院校志愿和专业志愿像锁链一样环环相扣,相邻志愿间拉开合理梯度,稳步“下楼”,并设立兜底院校志愿。

建议把握以下几个要点。

第一、平行志愿虽然是平行的,但同样是有顺序的。有人片面认为平行志愿没有顺序,几所院校都一样,这是错误的。录取时是按照考生自己填报的顺序依次进行检索。因此,一定要把最想去的院校放在最前面。

第二、平行志愿的几所院校一定要有梯度。将自己最心仪的,同时也可能是录取分数最高的院校排列在平行志愿的最前面,再依次保持一定的梯度。平行志愿的投档规则是“分数优先”,但具体到每个考生来说,却是“志愿优先”,即排在前面的院校志愿先被检索。因此,考生应把最喜欢的院校填在第一志愿,依次拉开10~20分的梯度。否则,若第一所院校录取不上,后面几所院校有可能都录取不上,成为无效志愿。

特别一提的是,志愿梯度是跟个人密切相关的,不存在一个具体的数值。一般的建议可以在10-30分间波动,不过设置多少分的梯度应当考虑成绩水平。例如分数比批次线高一点的考生,志愿梯度就可以稍微设定得密集一点,以求保底。

第三、优先选择投档不退档或者是投档比例较小的院校。如投档比例为少有的100%的院校,以及公开承诺投档不退档的院校。

第四、平行志愿的倒数第1、2所院校一定要保底。各省实行平行志愿的批次大都只有一个志愿顺序,不再设置后续志愿。如果在平行志愿这个志愿顺序上保不住底,在本批次就只有征求志愿的机会了。但大家一定要清楚,就往年的录取情况看,有征求计划的院校在本批次的档次一般都较低。而且实行平行志愿之后,完不成招生计划的院校要相对减少,对通过征求志愿被院校录取的期望不要过高。

第五、压各批次分数线的考生,志愿不可能拉开梯度,因此,考生要尽可能选择那些往年一志愿录不满或者降分录取的院校。

第六、入取方式的选择。凡作为平行一志愿填报的院校,最好选择学校的专业录取办法为分数优先的(避免专业级差入取方式),也就是学校确定专业时也为平行志愿的。简言之,优先选择院校和专业的" 双平行"。

第七、高校对进档考生的专业安排一般有三种方式,即志愿优先、分数优先和专业级差,后两种方式更普遍。因此,考生在填报专业志愿时一定要有梯度,一般为1~5分。专业应冷热搭配,应用性、热门专业往前排,基础性、冷门专业往后排,尽量服从专业调剂。

1、考生在填报每所院校的六个专业时,尽量选择类型相近的专业,比如该考生对计算机有兴趣,在填报时可以选择:计算机应用基础、计算机网络基础诸如此类的,六个选项都尽量填报同属一大类的专业,这样在被调剂的过程中,能减少被调剂到其他类型专业的风险。

2、作为一志愿冲高的院校,在专业填报时,建议根据近三年的大厚本数据,选择几个提档线分数的专业放在四五六专业中填报,尽量避免被调剂到不喜欢的专业中。

3、作为有专业级差的院校,切记盲目填报热门专业。建议在专业填报时:

一是必须有梯度地填写1至6个专业志愿,“梯度”标准根据选报高校规定的级差分确定,一般要求第一专业志愿的分数要比较稳妥,后续专业志愿的分数低于减掉级差后的分数。

对应往年等效高考分数,根据近三年的大厚本中数段和众数段中,结合报考热度和招生情况,选择孩子相对喜欢且稳妥的专业放在一二三专业中填报,尽量避免被减去级差继续检索下面的专业。

二是在如果前几个专业把握不大的情况下,务必在第6志愿做好保底。

下面在用“三分法”填报志愿专业来讲解一下:

首先,我们将根据每所院校往年专业录取分数及位次高低划分三个区(三分法)

一区:录取分数、位次高区,即“热门”专业;

二区:录取分数、位次中间区,即“不冷不热”专业;

三区:录取分数、位次低区,即“冷门”专业。

专业报考策略:

1、冲击院校选三区冷门专业、目标院校(求稳部分)选二三区“不冷不热”专业,保底院校选一二区热门强势专业。

2、如果院校实行“分数优先”的原则,专业安排间不设级差,那么按照6个专业一区、二区、三区各选两个(不局限这样),注意一下高中低配置就可以了。只要6个专业拉开梯度,冲稳保结合,避免只填热门,就可以稳稳地规避调剂志愿了。

3、如果院校实行“志愿优先”的原则,专业顺序至关重要!把最喜欢的专业放第一位,而不是把热门专业放在前面,"志愿优先"面前,保持所谓的梯度没有任何意义。在"三分法"的运用上,一定要确保自己喜欢的专业录取位次与自己的实际位次匹配,即高于往年录取的平均位次。如果不能确保,又把专业看得较重,建议更换一所录取位次低一些的高校,如果对专业不挑,则直接无视。

4、如果实行级差录取,专业录取“分数级差”实际上相当于“分数优先 + 专业优先”,综合了以上两种录取方式的优点,既考虑到高分考生的优势,也兼顾到考生对专业的热爱。一方面高分考生比低分考生具备专业录取上的优势,另一方面如果第一专业填报过高,则要遭遇减分“惩罚”再去面对第二专业的录取。实际上“分数级差”录取办法是提醒大家不盲目追热,专业志愿信马由缰瞎搞乱填。

“三分法”用好了,可以直接避开分数级差,因为第一专业就被录取了!如果你的分数足够高,仍然建议一、二、三区专业搭配,其中二区的专业选择,必须确保减分后的位次仍然高于上年的平均位次,至少不低于最低位次,否则等于白填;托底专业必须确保减分后高于该专业上年的最高位次。中低分数,道理同样。

总之,如果实行级差录取,专业选择和排序上,一定要慎之又慎,即高分选一二区,中分选二、三区,差分选三区。

如果您特别看重专业的选择,而自己的位次又不能高于往年该专业的平均位次,为避免专业选择失败,建议远离该分数级差,更换一所分数优先或实行级差但录取位次低一档的院校,以防不测。

第八、招生专业数量的选择。填报志愿时,同层次的院校,选择招生专业较多的院校,这样考生选择的专业范围较大。

第九、不要轻易拒绝“服从专业调剂”。平行志愿一旦有一所院校提档,但比你分高的人占满了你所选择的专业,你又不服从专业调剂的话,必然会落到“征集志愿”的行列,那时可供选择的学校和专业更少。

第十、正确参考往年招生高校录取平均分。高校录取统计数据中,高校录取平均分尤其是各专业平均分,比参考最低、最高分更有效。分差是确定录取相对位置的一个重要概念。是指学生的成绩或学校(专业)的录取分数与它所在批次的省控线之间的差。考生用自己的高考分差(考生成绩-批次录取控制线)与所定学校的往年的分差(学校录取线-批次录取控制线)的最大值进行比较。如果自己的分差大于学校往年的分差的最大值,则录取的概率很大。

需要特别提醒考生的是,在参考拟报高校往年的录取平均分数线时,不能仅参考其前一年的录取分数,而要综合分析该校近三年的平均录取分数线。

第十一、充分何利用“一分一段”填报

随着各省市高考分数线的公布,一分一段表也将陆续公布,每年的《高考成绩一分一段表》,是由省招办(考试院)公布的全省每一高考分数的考生分布统计表。

所谓“一分一段”,是以“1分”为单位,统计获得该分数的考生人数和累计人数。文理科分开排名,每一个分数段上有多少人一目了然。

通过这个表,考生不仅知道各批次的分数线,同时还能了解自己在全省考生中的排位,更有利于考生对自己进行合理的定位。

1、在“一分一段表”中找准位置

填报志愿最关键的第一步,是在“一分一段表”中查找与自己成绩相对应的分数排名和这一位次成绩共有多少考生,以确定个人成绩在全省的位置。

找准自己的位置,这样比单纯地看分数更加准确。因此,考生不能仅凭分数填报志愿,而应充分利用“一分一段表”,以成绩排名作为填报参考。

无论与去年相比高考批次线波动是否明显,考生都不能仅凭分数填报志愿,而应充分利用“一分一段表”,以成绩排名作为填报参考。

2、看近三年的录取情况

对比一下近三年来的“一分一段”表,看看所想要填报的大学连续三四年的校线在哪个段位(即高出所在批次多少分),若自己的分数比至少两年的段位高,那报考该校把握较大。

考生在对照高校往年录取分数线时,应以对比人数位次为主,若所在位次高于往年该校在本省录取分数位次,则说明报考有希望。

3、多渠道了解其他考生填报意向

尽量多通过高校招办老师、同学了解其他考生志愿填报意向。

因为看“一分一段表”,有的分数段内只有数十名考生,有的则有数百名。分数处于密集段的学生,“一分一段表”的参考价值将降低。

考生填报志愿时尽量多通过高校招办、老师、同学了解其他考生志愿填报意向,慎重选择历年报考较热、今年在本省投放招生计划数少的院校,以避免因志愿“扎堆”而落档的风险。

排名不到前200名的绝对高分段内的考生,只要不是报考超一流名校,在正常情况下,报考全国各类一批院校应该没有太大问题。而这一分数线下的考生,在填报第一批本科院校时需慎重,谨防扎堆。

4、用“一分一段表”分析志愿梯度

由于高校招生是从高分到低分提档,所以考生对自己的定位是非常关键。一分一段表就是把定位具体化为排名,考生可以根据自己的分数对照一分一段表,再参照今年各类高校各批次招生计划数,确定自己该如何填报志愿。

考生要看该批次招多少人,自己处于哪个层次。如果成绩所在的某一分数段上其他考生过于集中,那么在填报志愿时就应注意保持各院校、各专业的志愿填报梯度。每所院校都要根据招生计划和生源情况,划定不同的提档分数线,还有不同分值的专业级差,填报时应考虑到这些因素。

在使用“一分一段表”的基础上,考生还要看高考分数与当年一本线的分差。假定去年超一本线30分的考生能上某所学校,再看今年自己的分数超过一本线多少分。如果超过了30分以上,报这所学校,被录取的希望就比较大。

如果同一个分数段里出现了考生扎堆的现象,就要更加谨慎填报,例如看去年的录取分数线时,假设去年考生的成绩要超过录取分数线30分能上某所学校,但是去年这个段位没有出现扎堆现象,所以今年要超过40分才比较有把握,这只是假设和比喻,具体还要计算扎堆的人数和招生计划数是多少。

第十二、要科学分析院校录取数据。对于那些首次实行平行志愿的批次,一定要慎重参考往年的院校录取数据。一般的说,多数院校实行平行志愿之后,录取分数相对于未实行平行志愿之前将有所变化——最高录取分可能会比往年有所下降,最低录取分数可能会比往年有所提高。

因此,考生和家长在拿到相关志愿填报资料时,尤其是相关院校的往年录取数据时,一定要对这些数据进行科学合理的分析、整理,以增加自己报考相关院校或者专业的录取几率。考生在分析、整理院校或者专业以往录取数据时,一定要注意以下几点:

1、一年数据不如多年数据有效

  很多考生和家长在填报志愿时,都可能犯上述案例中考生的错误。以为自己的高考分数只要高出院校或者专业某年的录取分数线,就可以大胆报考了。这是一种认识误区,很多高校或者专业在录取时,往往受到一些不确定因素的影响,例如试卷难易度、考生整体素质、考生对院校或者专业的认知度等,而导致院校或者专业在某年的录取分数线会比较高,某年的录取分数线比较低。因此,考生和家长在参考院校或者专业往年录取分数线时,一定要参考院校或者专业以往几年(至少是以往连续三年)的录取数据。只有认真分析、总结院校和专业以往连续几年的录取数据,才能发现院校或者专业的录取规律,从而科学填报志愿。

  2、绝对分数没有相对分数重要

  考生肯定会问,什么是绝对分数,什么是相对分数?绝对分数就是我们在参考院校或者专业的录取分数线时,仅仅从分数本身去看,而没有把这些分数与相应批次省控线进行比较。而相对分数是用院校或者专业往年的录取分数线减去相应年份、相应批次省控线得到的录取分差。我们判断一所院校或者某个专业录取分数线高还是低,一般看其录取分差高还是低。在分析了院校或者专业的录取分差以后,考生就要认真分析自己的高考分差即用高考成绩减去相应批次省控线得到的差值。如果自己的高考分差高于院校或者专业以往连续几年的录取分差的话,那么报考该校或者专业,则比较有希望。反之,则可能存在一定风险。

  如果考生希望自己报考某所院校或者某个专业,把握性更大的话,则最好参照院校或者专业以往连续几年的录取平均分差。院校录取平均分差=院校录取平均分减去相应年份、相应批次的省控线的差值。专业录取平均分差=专业录取平均分减去相应年份、相应批次省控线的差值。如果考生的高考分差高于某所院校连续几年的录取平均分差的话,那么报考该校的把握性则比较大。如果考生的高考分差高于某个专业连续几年的录取平均分差的话,那么报考该专业的把握性则比较大。

  3、平行志愿:位次比分数更重要

  实行平行志愿填报方式的省(区、市),院校每年录取考生的分数波动不会太大,原来容易出现的“大小年”现象在高校录取中也基本不会出现。由于平行志愿是严格按照“位次优先,一次投档”的原则对考生进行录取。因此,实行平行志愿填报模式地方的考生,最好将自己的高考分数转换成自己在所在省(区、市)相应科内(文科还是理科)对应的位次。一般来说,实行平行志愿的地区,省级招办在公布考生分数的同时,也会同时公布考生的位次。如果没有公布考生的位次,那么考生可以根据省级招办公布的每个分数段的人数大致计算出自己所处的位次。同时,在参考院校或者专业往年的录取数据时,也要去查找自己所在省(区、市)往年公布的各分数段人数,从而将院校或者专业往年的录取数据转换成往年录取考生的位次信息。如果考生的位次与院校或者专业以往连续几年录取考生的位次大致相当或者就在录取考生位次范围以内,则报考这些院校或者专业把握性较大。

  综上所述,对院校和专业往年的录取数据的参考,并不是很多考生和家长想象得那么简单。我们要想志愿填报更加科学、合理,学会有效地分析分数、利用分数则是非常有必要的,也是必需的。

对院校录取数据的分析越全面、越精准越好。填报志愿时至少要对各批次院校作出如下判断:今年可能的录取位次是多少?今年可能的录取分数是多少?今年可能的报考热度是多少?哪些院校今年可能征集志愿?哪些院校今年可能降分录取?院校录取数据的年度波动幅度有多大?

二、预估高校的分数线的常用办法

在高考志愿填报研究领域逐渐分化出三种主张。一种是“位次法择校”,一种是“分差法择校”,还有一种是“位次分差综合法择校”。“位次分差综合法择校”每个位次对应一个分数,每个分数对应一个次位,所以位次和分差是一个硬币的两面。它们是不能被割裂开来的,任何只强调一点而否认另一点的论调都是片面的。综合了分数和位次两方面的因素之后,填报会比较准确。

排位法(位次法)

  排位法的基本原理是很好理解的。高校招生投档、录取均是以考生位次为依据,如今年5000名的考生、与去年5000名的考生,多数情况下其所能选择的学校层次是较接近的(当然要考虑招生人数的变化),因此排位法是我们填报志愿时最常用的方法。

  排位法适用于所有层次的考生,但对不同层次的考生而言其参考价值是不同的。越高分(超一本线40分以上)的考生,排位法的参考价值就越高,原因很简单——高分段考生总人数少,同分人数也少;相对应的高校数量也较少,高校录取线重叠的情况也相对较少。

  到中分段,位次法的参考价值就降低了。主要是中分段考生成绩高度密集,相对应的院校也数量庞大。简单地说,就是一大群成绩相近的考生,对应着一大批层次相同的院校,因而考生的填报行为很难准确预测——专业的冷热门程度与往年比可能会发生变化,今年考生的兴趣和意向也可能去往年不同,考生往哪些学校、专业上集中填报,哪些学校、专业的录取线就会上涨。一些学校录取位次动辄波动几千名的情况也不少见。

  但是这并非位次法的问题,对于中分段的志愿填报,任何方法都难以做到准确预测。

线差法

  线差法是以分数线为基础,以考生成绩与批次线的差值,与高校录取线与批次线的差值两者对比分析志愿的方法。对于成绩处于批次线附近的考生而言,线差法是较具参考价值的。但线差法的局限性也很明显,随着线差值的增大,误差也会变大。

  分数线是按招生计划数的120%划定,因此每年分数线也基本上是等效的,这一点是线差法合理性的基础。但是,不同年份分数线上的考生成绩分布状态可能并不相同:

  例如:四川省2015、2016年理科一本线分别为528、532分,相差不大。但是这两个年份考生成绩分布状态是相差甚远的,我们先以2015年600分(线差72分)为例,当年600分以上有6945人;但2016年的604分(线差72分)以上则有13980人。因而这两个线差同为72分的成绩,在2015、2016年所能填报的学校必然是太不相同的。

  正是由于不同年份间分数线上的成绩分布状态不同,即使分数线是等效的,但分数线上的每一分可能并不等效,线差值越大就可能误差越大。因而,一般建议成绩离分数线差值较大的考生不宜将线差法作为主要分析工具。

在具体的应用中,不同的分数段用不同的方法:对于高考分数在一批重点线40分以上的考生,参考各大学历年的录取位次更有价值。而对于高考分数在一本线到二本线附近的考生,参考各大学历年的录取分数差更可靠。这是因为高考分数水涨船高,录取人数才是决定分数高低的根本,录取分数只是在大学录取满额后的最后一个考生的成绩。录取分数在一本线40分以上的大学基本是“985”、“211”和1978年前的全国重点大学,录取的都是较高分数的考生,普遍处于考生总人数的前10%以内,位于高考成绩金字塔的上端。因此这些学校历年录取的位次参考价值更高,可使用位次法。而一本线(高一本线30分以内)到二本线附近的考生,由于已经接近高考成绩金字塔的中部,人数比较庞大,可变因素也更多,因此录取分数差更便于参考,可使用分差法。对于一本线上20-40分以内的院校,大多都是近几年才进入一批本科招生的普通院校,这些学校实力相差不大,招生人数又多,因此在定位时可把位次法和分差法结合起来考虑。比值法对于定位所有本科院校都适用,现在常在选择专业时运用。

院校往年录取位置:录取分数对应省排名,超一本线分差。靠前院校(对于高考分数在一批重点线40分以上的考生)看排名,压线院校(对于高考分数在一本线到二本线附近的考生)看分差,中间院校(对于一本线上20-40分以内的院校)结合看。一句话:位次法特别适用于重点院校。

举例:

600分以上的考生,怎样填志愿才安全?

估分600分以上,怎么样填报不会被退档?要注意什么问题?

600分以上在多数省份都属高分了,尤其是文科。高分考生填报志愿与其他考生的方法、流程是基本一致的,但的确也有些要特别注意的问题。我在招考部门工作,指导过很多考生填报志愿,就上面的问题我谈谈看法。

1、优先使用位次法分析

  位次法(排位法)对于高分段考生而言,参考价值是非常高的,而且是越高分参考价值越大。

  实际操作上,仍看到一些高分考生使用线差法分析,这是比较危险的。因为线差法具有很大的局限性,在分数线附近的考生使用线差法参考价值比较大,但线差值越大参考价值就越低。600分以上的考生,其线差值普遍达到了100分以上,这时候线差法的误差就很大了。

2、特别关注招生人数的变化

  在高分段,招生人数的变化对录取线的影响是立竿见影的。高分的考生,除了要关注目标院校的招生人数变化外,还要关注上游院校招生总人数的变化。

  如某个排名2000的考生,参照去年可选择投档线排在20名左右的学校,但前面19个院校今年招生总人数增加了200人,则考生2000名的成绩就有可能冲到去年1900甚至1800名的位置。反之,如果前面的学校招生总人数减少,考生就需要谨慎了。

  因此,高分段考生要注意上游院校录取人数变化对你所选择的目标院校录取线的影响,哪怕使用手工方式计算一次上游高校招生计划数也是值得的。当然,高校的排序不是每年固定不变的,如今年的前20名与去年的前20名的高校名单可能不完全一致(实际上大多数名单是相同的,只是具体排位可能有小变动),考生要灵活应变,如名单不完全相同的情况下,我们可以计算名单相同的高校,以尽量摸清上游高校招生人数的变化情况。

  对中分段考生而言,由于上游院校数量较多,可能较难通过人工计算上游院校的招生总人数,但必须密切关注目标院校招生人数的变化。

3、以确保100%成功率为目标

  600分以上的考生,没有任何一个人承担得起被退档、滑档的后果。500多分考生填报志愿失败滑档到二本也许尚能接受,但600多分的考生要绝对避免这种结果。要确保100%的成功率,必须做好以下几点:

  (1)、志愿院校间要有合理梯度,且保底院校的保底幅度要足够。一般建议极高分考生的保底幅度最少20分以上,中低分考生保底幅度则要更大些。避免多所院校都定位过高,导致档案无法投出的情况。

  (2)、要服从院校内的专业调剂。这个层次的考生所能选的学校都是好学校,即使被调剂专业录取其结果也会好于被退档参加征集或下一批次。害怕调剂专业的考生,可以适当降低学校的层次,以高分进档以择专业,但仍然建议服从专业调剂。

  (3)、要熟读招生章程,注意目标院校、专业是否有单科成绩、身份条件等特殊要求,如不符合条件要主动规避。

三、院校之间梯度的设置

高校选择可覆盖冲、稳、保三个档次,各层次高校数量比例接近1:3:2即可。对于热门专业报考,可以没有冲一冲,但总体梯度拉开20分以上,要有保的高校。高校之间,平均拉开5分左右的梯度,梯度随填报学校数量灵活调整。

依分填报高校顺序:

(以预测平均分为基准上下浮动)

冲一冲:预测最低分<考生分数≤预测平均分;

稳一稳:预测平均分<考生分数≤(预测平均分+最高分)/2;

保一保:(预测平均分+最高分)/2<考生分数≤最高分。

四、考生的报考目标与报考技巧相统一

1、以院校优先为报考目标的考生:

可以运用“冲一冲”“稳一稳”“保一保”的报考技巧。也就是说.这类考生的A志愿要以院校往年的录取最低分数或录取最低位次来确立。同时,考生还要分析这所院校投档后有没有被退档的可能性,如果有,考生就要考虑自己选择该院校是否合适。家长和考生一定要清楚,既然是院校优先,最后不被退档就是胜利。但是,往往还有一些家长和考生看到录取结果时.不能接受所录取的专业。这也是为什么我一直强调的首先要确立报考的目标。

2、以专业优先为报考目标的考生:

可以运用“稳一稳”“保一保”“保一保”,甚至只是“保一保”“保一保”“保一保”的报考技巧。这类考生的A志愿要以院校往年的录取最高分或最高位次来确立,或者以所选择专业往年的录取分数来确立。

确保心仪专业被入取的几要素:

(1)、院校放在A志愿,心仪专业放在最前面。

确保心仪专业被入,通常将院校放在A志愿,专业放在第一志愿位。

(2)、心仪专业院校,在平行志愿中处于“稳”的位子。

“稳”的位子,本人分数必须达到平行A院校上年录取中上分数段【(平均分+最高分)/2】;

同时,本人位次必须小于平行A院校上年录取该专业中上位次(平均位次/4)。

(3)、心仪专业分数,本人分数必须达到平行A院校上年录取该专业中上分数段【(平均分+最高分)/2】;

同时,本人位次必须小于平行A院校上年录取该专业中上位次(平均位次/4)。

(4)、心仪专业,如果只考虑用分数入取的话,还要考虑保险系数。

根据院校往年线差波动情况测算,波动在5以下取5,波动在5到10之间取10,超过10的取15,波动超过15的运用大小年的规律来填报(一般是这么取的)。说通俗些,就是往年线差波动的峰值。

3、以院校和专业兼顾为报考目标的考生:

可以运用“稳一稳”“稳一稳”“保一保”的报考技巧。一般这类考生的专业选择面较宽,如电气类、电子信息类、计算机类、机械类等,这几类所含的专业较多,开设这些专业的院校也较多。所以,考生以兼顾院校和专业为报考目标是较为合适的。

在各个批次的报考中,第一个位置的A志愿和第一志愿专业是重中之重

在志愿填报方案的确立中,不论是院校优先、专业优先,还是院校和专业兼顾的报考目标,各个批次中A志愿和第一志愿专业的选择是最为重要的。

一是因为从统计中可以看出,70%~80%的考生在A志愿被录取,二是因为A志愿的确立决定之后各个院校之间的院校梯度。因此,A志愿就是参照物,有了这个参照物,B、C、D等志愿院校才能够有合理的定位。同样,第一志愿专业的选择也是如此。

那么,平行志愿的A志愿,怎样填报才合理?

都说冲一冲、稳一稳、保一保,A志愿冲,调剂专业怎么办?

根据平行志愿的投档规则,A志愿是第一个被检索(也可能是唯一被检索)的志愿。因此,就重要性而言,A志愿要胜于后续其他志愿。

  按照院校志愿梯度设计常见的做法,A志愿常用于冲;比较注重专业的考生,A志愿也可以直接稳——即具体情况因人而异。

1、A志愿选择冲

  A志愿可以冲多高层次的学校?这要根据个人对学校的喜好程度及校内专业的接受度而言。

  多数情况下,A志愿的冲都是建议保留一定分数余量以选择专业的,但这种情况下被调剂专业的可能性仍然是存在的。

  还有一种情况,是对着投档线冲学校,如果考生看重某所名校又不在乎专业调剂,那么这种情况是可以冲得高一些的,只要预测自己的成绩排位接近目标院校近几年的投档线即可。

  A志愿选择冲一冲的可能结果:未冲进去滑档到B志愿;冲进去被调剂专业录取;冲到自己所填专业。因此考生在决定冲一冲之前,必须要了解目标院校中的专业设置,是否有自己很不喜欢的专业(及预期被调剂可能性大的低分专业中有无对单科成绩、身体等特殊要求的专业),再决定有无必要冒这个风险。

2、A志愿选择稳

  比较注重专业的考生,A志愿可以采取稳妥的策略。但实际上冲和稳之间并没有很明晰的界限,有些考生预计成绩会稳稳超过院校投档线,但其目标是校内较热门专业,这类情况从选择学校方面来说当然是“稳”,从选择专业方面来说又属于“冲”。

  如何在稳入A院校的同时又争取到一个相对好的专业呢?这绝对是个大学问,首先“稳”的尺度就较难把握——要保证专业就不能过分冒进,过度求稳却又可能大量浪费考分。即除了要考虑考生是喜欢冒险或稳健的个性,还要结合院校内的专业录取规则。

  在去年能录取到该校的中等专业,今年的情况会怎样呢?

  如该院校今年录取分与去年基本持平,则其仍能录取到中等专业。

  如该院校今年录取分整体下降,则其有可能被录取到高分专业。

  如该院校今年录取分整体上升,则其有可能被录取到低分专业。

  上述三种可能性都是存在的,即目标院校的录取线是难以准确预测的。

  因此,如果一个专业接受面很窄的学生,想要稳稳保住目标院校中的某一两个专业,其代价是什么?必然是要以远高于目标专业的近年录取线的高考成绩来求稳;但如果该院校今年录取分刚好又下降,那么考生的成绩就被大大浪费了。

  上述分析并不是鼓励考生冒险,而是告诉考生一个道理:

  过度注重专业容易形成过度保守;对专业接受面越广的考生,越容易实现高考成绩的利益最大化。

  再举一个例子可能会更容易理解:如果某考生的专业接受面较广,在目标院校的高、中、低分都有能接受的专业,那么其以中等的成绩去冲该校的高分专业是完全可以的,冲上了就实现了成绩的利益最大化,冲不上也能落在中、低分专业上。

3、A志愿的常见填法

  前面我从理论层面分别讲述了A志愿冲和稳两种策略,下面我结合图例,分别列举很常见的A志愿填报方法,考生、家长朋友可以自行分析哪种填法更合理:

  (1)、保守:某些考生专业接受面比较窄,只想读目标院校的某一两个热门专业,其他专业接受度很差,为保证录上中意的专业,考生必须以高出目标专业录取线较多的成绩以求稳,如果目标院校当年录取线下降了,意味着考生的高考成绩大大浪费了。

  (2)、稳健:某些考生对专业要求比较高,因此以与往年专业线同等(或略超)的成绩填报对应专业(如上图以570的等效分填报中分段的专业)。这类考生的做法相当稳健(即不冒险),其录取结果落在自己所选专业上的可能性也较大,但也有可能会浪费一定的考分。

  (3)、上冲下保:这类情况通常适用于那些对专业接受面广的考生,如一个考生以上图等效分565分的成绩挑战高分的一两个专业,同时搭配几个中分、低分专业为稳、保。这个方案进可攻、退可守,但风险与收益也是同时存在——如果目标院校今年录取分整体下降,则考生的成绩实现了利益最大化;如目标院校今年录取线与去年持平或略有上升,则考生前面冲高的专业未能被录取,在院校专业录取规则的作用下,甚至有可能会错失与自己成绩相匹配的中分专业,转而掉到低分专业。

  (4)、压线冲高:此类情况也不少见,对着投档线冲学校,但冲进来后被调剂专业的可能性较大,考生须慎重考虑被调剂专业的后果。

  上述填报方式,除了保守型我认为不可取外,其余方式只要考生考虑清楚后果,我认为都是可行的。哪种方式更适合你呢?考生、家长朋友须结合实际情况自行斟酌。

  建议:为适当兼顾专业,A学校可选择自己的成绩能接近或达到往年录取平均分的学校,在专业选择上是稳健、或上冲下保,要根据个人情况及院校所采取的专业录取规则来决定。

4、关于A志愿填报的其它注意事项

  (1)、A志愿防止被退档是第一底线

  A志愿对着投档线冲学校,冲不进则会滑档到B志愿;但采取稳妥策略的考生,要有“A志愿必须一炮成功”的安全意识,(你的成绩既然有挑选校内专业的实力,那么超过投档线并被A志愿提档是大概率的事情),按照平行志愿的投档规则,如果被A院校提档但未能录取,就不存在从A志愿全身而退再投档到B、C等后续志愿的可能性。因此,多数情况下A志愿服从专业调剂是必须选项。

  (2)、专业志愿要高低搭配形成梯度

  即使你的成绩处于高分段,也不要看不起中、低分专业,没有人能准确预测目标院校的录取线今年不会提高,意外来临时,自己亲手选的中低分专业总比被调剂的专业更适合你。

  (3)、要熟悉目标院校的专业录取规则

  了解目标院校所采用的专业规则,掌握相对的应对技巧,会更有利于你选择到理想专业。对于中高分考生而言,分数优先是最适合冲专业的规则,专业优先、专业级差规则下则要相对谨慎。

如果A志愿是“冲”的院校,那么B、C、D等志愿院校之间的分数差就要相差大一些,也就是院校梯度中的“度”要大一些;

如果A志愿是“稳”的院校,那么B、C、D等志愿院校之间的分数差就可以相差稍微小一些;

如果A志愿是“保”的院校,那么B、C、D等志愿院校之间的分数差就可以非常接近。同时,我们也不难发现。

院校梯度中的“度”不是恒定值,这个“度”要以A志愿为参照物来确定。

目前高校最常见的专业录取规则有三种,分数优先(分数清)、专业优先(专业志愿清)和专业分数级差。

如果是分数优先,专业可以“冲”高,将最喜欢的排在第一位,第二喜欢,以此类推。

如果是专业优先,第一专业志愿的填写基本决定了他能录取在哪个专业,所以将最喜欢的排在第一位尽量避免“冲”。

如果是在分数级差的情况下,既要看成绩,也要看专业,所以报考这类有级差学校时,要尽量稳妥起见,不要连续多个专业志愿冲高,以免分数被一降再降错失理想专业,务必第一专业志愿录取。

在分数级差的情况下,如果高考成绩只比志愿学校预估投档分略高,不能简单按照历年专业录取分从高到低排列专业志愿,把更有把握的专业作为第一专业志愿更为合理。

无论是哪种入取方式,都要设计好级差,尽量服从调剂。

五、平行志愿下,“冲一冲”、“保一保”的核心技巧是什么?

1、“冲一冲”到底怎样“冲”?

大家常听说,志愿填报要遵循“冲稳保”策略。

那么,到底什么是"冲稳保"志愿策略?又如何填报“冲刺”志愿?

所谓的"冲稳保"策略,就是建议考生填报志愿的时候,首先根据录取的可能性把大学划分为"冲刺的大学"、"稳妥的大学"以及"保底的大学"三个梯队。

一个合理的层次:

研读政策,设计合理设置志愿层次

从整体志愿表的角度出发,冲刺志愿占的比例应该要根据个人成绩,以及不同省市的志愿政策进行调整。一般填报“冲”的学校的数量是占总数1/3左右。

以2017年辽宁省本科批为例,辽宁的考生可以填报7个大学志愿,所以在冲刺大学的选择范围上的,考生一般可以选择3个学校作为“冲一冲”的目标,后两个为问“稳一稳”,最后两个为“保一保”。

而不同的省市在志愿数量,投档比例的设置上面会有差异,在选择冲刺志愿之前,一定要看清楚所在省市的相关规定!

然后根据各省的志愿设置和考生的成绩选择每一个层次的大学,从冒风险的冲刺,到确定保底的大学,通过这样的志愿设置均衡冲刺与落榜风险。

我们普遍理解的"冲"其实就是指不浪费分数的情况下,最终以略微超过或者持平最低录取排名的成绩被好一些的大学录取,实现分数价值的最大化。

填志愿是不是一定要冲刺?

不是的!

实际上,"尝试冲刺大学"是一种选择,并不是所有人都适用。当然,在平行志愿规则下,我们的同学也可以使用1-2个院校志愿来尝试被更好的大学录取。

一般情况下,对学校的重视程度高于一切的同学,更适合考虑怎样去冲刺好的大学。(这样才能忍受被好大学差专业录取的逆差)例如未来打算考研、出国等的同学。

而如果有同学不小心发挥失常,只要差距不是特别大,也是可以尝试继续去冲刺心仪的学校的。

如果读大学是将“就业”为首要目标,那么专业的重要性大于一切!真的要好好考虑是否该“冲一冲”这个问题。

如何填报“冲刺”志愿?

核心是什么?

三个前提:

一是院校优先的同学。一般来说,即使你运气好,冲进某所学校也不会有你满意的专业在等你,如果你对专业无所谓或者说专业意向还不明确,只看重院校因素,那么你适合冲一冲。

二是冲一冲的学校没有你不满意的专业,只要学校冲进去了,这个学校在当地招生的所有专业你都可以接受,且调剂的专业我都有能力学好,顺利毕业拿到学位和毕业证。因为,大学“严进宽出”时代已过去。教育部陈宝国部长说过“玩命的高中,快乐的大学”这种现象要改变!

三是转专业没有条件限制的院校,那就可以用大家熟知的“冲一冲”。

39所985大学转专业到底有多难?明确专业职业方向真的很重要!

详见:第五篇第八节“二十六”

一个:准则:

选择冲刺大学的首要准则:拿考生的排名对比过去该大学的录取最低排名,如果过去几年或者一年这所大学的最低录取排名与考生的接近,才适合把该所大学作为冲刺的大学。

例如,16年、17年的华南理工大学录取北京理科考生的排名基本维持在3900名上下浮动。那排名范围为3850-4000名的考生就可以考虑尝试报考华南理工大学了。

冲一冲不代表盲目选择大学填报,不符合上述对比方法的冲刺大学只会是浪费大学志愿。

有何技巧?

一是填报承诺“提档不退当”的院校。查找那些“投档比例小、招生数量大、投档后只要填写服从调剂的就不退当的院校(见招生章程)。如果有100%投档的院校,优先选择此类院校。一定要避免“先被提档而后又被退档”的情况。

例如,招生章程中,有的学校明确,如果考生选择了服从调剂,就一定会被录取;有的学校预留了机动招生计划;专业录取进程中,是不是通过志愿优先的原则录取等等。

二是填报那种录取分数可能会有波动的学校。既然冲一冲提供的只是一种可能性,所选的目标学校的录取成绩必须不是很稳定的(我们看第一条数据,可以看到 2017 年到 2014 年各年的等位分数分别为 622、590、592、595,可以明显看出 2014 年到 2016 年的等位分数异常稳定,波差很小,但是 2017 年的录取分数突然变高,这样的专业在 2018 年录取分数有较大的几率会低于 2017 年的录取分数,这就是可以冲的志愿),或存在大小年的现象(如果前四年等位分,波浪型(大小年)比较明显,从2014到2017,依次是低、高、低、高,那2018年录取分数降低的可能性也非常大);所选目标院校的招生计划发生明显变化的,可以作为冲的学校。那我们就要找出那种录取分数可能会有波动的学校,只有录取分数线水平有起伏,考生才有可能冲上自己心仪的学校。本省的学校一般会比较稳定,省外院校的录取分数可能会有比较大的波动。

三是“冲一冲”院校之间的梯度设置。两所以上冲一冲院校做平行的话,可以在基本并列的框架中,相隔3分左右,形成一个逐级下降的小梯形(也可零梯度),且院校不能选择同一城市或同一类型的院校。

四是前面几个志愿全部填报冲一冲的院校,最后两个做好充分保底。

五是事先填报好几个能够接受的冷门专业。

六是一定要选择“服从调剂”,尤其是报考投档比例大于100%的院校更需要。

冲一冲,能提高考生院校录取的格次,也能把考生的高考成绩最大化。但是,要高度警惕,“平行志愿不平行”!不论填报几个志愿,对考生而言,投档只有一次机会。因此,风险亦然巨大,如果做不到上述六点,还须理性冲,慎重冲。

另外,下面讲讲另一种极端的填报方式,也可能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

以七个平行志愿为例,前五个为“冲一冲”,最后两个为“保一保”。

只要我们最后两个为“保一保”志愿做充分了,前面的“冲一冲”就可以灵活运用。

例子1:

2017年填自愿的经历,重庆的考了608分,按照他的意思最差也要填重大,因为是985。按他的成绩排位4200名,参考2016年的排位6000多名就能读重大,妥妥的。他和他妈就是按照冲冲稳稳保保填的,重大就填在第三被录取了,其实完全可以在确保重大能录取的情况下前面五个都填冲冲冲冲冲再填重大保,因为有时好的大学可能会招不满人而在补录中降分录取。后来的事实就是南京大学和厦门大学都降分补录的,我记得厦门大学是临床医学607。所以记住要查排位确保你的最低一个大学绝对能够录取的情况下要敢于博一把!

例子2:

比如说2017年黑龙江理科低分考生赌天大,459分就堵上了,而且500分以下的还不止一人!

也就是说,压线考生为了尽量争取进入上一层级的院校,所采取的常规策略,能上最好,去不成还有兜底的。

黑龙江理科考生,在2017年之前,如果要去天大,基本上要到620分以上,那么2017年,竟然出现了459分去了天大,出了天大的新闻!

因此,挑赌一赌或冲一冲志愿的方法就是:

(1)、查询前四年的等位分(等位分:当年录取的原始分数,按位次折算成今年的录取分数)。

(2)、前四年(比如2014、2015、2016、2017)的等位分,最早的三年(2014、2015、2016)相对波差很小,分数稳定,但是最近的一年,分数突然变高(2017),这就可以设置为可以冲一冲或赌一赌的志愿。

(3)、还有一种判断方法,如果前四年等位分,波浪型(大小年)比较明显,从2014到2017,依次是低、高、低、高,那今年录取分数降低的可能性也非常大。

2、“保一保”的核心技巧是什么?

保底:是最后的一道保险,虽然用到的可能性比较小,但是要保证万无一失,要注意"三个避免"。

一是避免用新招生院校保底,这类院校通常是中外合作居多,大家的认可度不一样,新院校未知因素太多。

二是避免用招生计划少的院校保底,某院校只招2人,万一其他人也拿来保底,很有可能导致自己滑档。

三是避免用往年录取波动大的院校保底,万一自己正好遇到录取大年,可能导致保底院校失效。

有何技巧?

一是保底要有双保险,也就是说要有两个保底的志愿,这样才能保得稳妥。

外省院校投档线波动性要大于本省院校,利用外省院校保底,最好有两所院校保底,但在一般情况下不宜选同一城市或同一类型院校。这样的话,即是一所院校在本省招生遭遇大年,另外一所还可以保底,两所院校同时遭遇大年的可能性非常小。

以七个平行志愿为例,第六、第七志愿一般为“保一保”。

二是利用本省院校保底,只要一所院校就基本能保底,理由就是省内院校非常稳定,遭遇大小年的可能性非常低。但这种方法我不太提倡,我还是坚持自己的一贯理念——保底要保双重底!

高校录取分数排名的波动,还有不确定性,如果招生政策、招生计划再有变化,综合作用下,前几院校失误落档扔有可能。二是大小年的院校,特别是文科院校,招生计划少,波动性根本就不可控,这种情况下,前边校整体偏高、意外落榜肯定是有的,为了避免批次落榜,保底志愿一定要双层保护。上可以保院校,下可以选专业。

三是本人分数必须达到保底院校上年录取中上分数段(平均分+最高分)/2。

四是保底院校,是以能较大机率选择到保底院校内强势专业为度。

六、在各个批次的报考中.第一个位置的A志愿是重中之重

在志愿填报方案的确立中,不论是院校优先、专业优先,还是院校和专业兼顾的报考目标,各个批次中A志愿的选择是最为重要的。

一是因为从统计中可以看出,70%~80%的考生在A志愿被录取,二是因为A志愿的确立决定之后各个院校之间的院校梯度。因此,A志愿就是参照物,有了这个参照物,B、C、D等志愿院校才能够有合理的定位。

如果A志愿是“冲”的院校,那么B、C、D等志愿院校之间的分数差就要相差大一些,也就是院校梯度中的“度”要大一些;

如果A志愿是“稳”的院校,那么B、C、D等志愿院校之间的分数差就可以相差稍微小一些:如果A志愿是“保”的院校,那么B、C、D等志愿院校之间的分数差就可以非常接近。同时,我们也不难发现。院校梯度中的“度”不是恒定值,这个“度”要以A志愿为参照物来确定。

志愿填报具体步骤

第一步,根据自己的高考分数和考试院发的一分一档表,查出孩子的位次,即全省排名。打个比方,700分排名第一,600分位次2332,然后查阅自己分数所在的位次。

第二步,结合省级划分的各批次的控制线,计算出线差。

第三步,查阅自己这个分数段的院校,每个划线区域分三段,比方说一批线,可以分为一批上等院校,一批中等院校,一批下等院校,一般来讲,30分左右是一个小阶段(各个省份有所不同),如果500分是一批线,那么500到530之间属于一批下等院校,560到590就属于一批上等院校(211高校)了。再高于这个分数30以上就属于国家级985高校了。

第四步,找出含有孩子喜欢专业的各学校的往年的专业录取平均分的分差和位次,然后对号入座, 就能找出第一目标院校。需要提醒大家的是,如果你报考的专业录取人数较多,比如5个以上,那么它每年的录取平均分就比较稳定,可是如果特别少,就一两个,那么分数就很容易出现大的起伏,按平均分也把握不大,这时你报考时分数就得留一部分余量了。

以上步骤虽然看起来很简单,其实学问很大的。看往年的分差和位次是看几年?是1年、2年、3年还是更多?一般是3至5年,至少3年。可以把预报学校及其专业近几年的数据,搜集做成表格,便于比较。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