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25日,今天我们离开里斯本向葡萄牙第二大城市波尔图进发。 早上,我们整理好行李,接着就把民宿收拾得干干净净,碗勺杯子归位,桌子灶台纤尘不染,出门时把垃圾带出来。多么好的旅客,给国人长脸。 本来还想听到房东太太的表扬,谁知她迟迟不到,只好把钥匙留在屋里,赶路了。 里斯本到波尔图300公里,在途中经过一座葡萄牙人称之为“葡萄牙民族的象征和求得独立的标志”的巴塔利亚修道院,也是世界文化遗产。 ![]() 还得插播一段我现趸现卖的葡萄牙独立简史:12世纪,伊比利亚半岛上有若干基督教小国家和若干伊斯兰小国家。莱昂王国的国王阿方索六世让勃艮第的一个贵族恩里管理莱昂王国的葡萄牙州,还把私生女嫁给了他。恩里没让老丈人失望,把领地打理得不错,还忙里偷闲地吞并了南方邻州科英布拉。恩里在儿子阿丰索·恩利克斯不满3岁时就挂了。 年轻的寡妇耐不住寂寞,有了情夫。阿丰索·恩利克斯长大后集结支持他的人撵走了母亲和她的情夫,成为了葡萄牙的领导者。 阿丰索统治葡萄牙将近60年,他白手起家,南征摩尔人来扩张领土,清楚地画出了未来葡萄牙的轮廓。他借助十字军的力量攻下里斯本,里斯本从此永远成为葡萄牙的一个城市。他肃清特茹河以北的一些穆斯林反抗据点。他移民到荒凉的新领土,鼓励农业种植和饲养牲畜。他摆脱了对西班牙人的臣属关系而自立为葡萄牙国王。 毋庸置疑,葡萄牙国家的历史是从阿丰索·恩利克斯开始的。 说完了开头,中间就省略了,到14世纪中间,国王叫费尔南多一世。 费尔南多一世没有儿子,只有一个女儿比阿特丽丝公主,许配给卡斯蒂亚国王胡安一世,还答应以后生出一男半女,便为葡萄牙之主。 费尔南多一世龙御归天后,葡萄牙的大部分贵族担心卡斯蒂亚会借机吞并葡萄牙,要拥立费尔南多一世的同父异母兄弟,他父亲佩德罗一世的私生子,阿维斯骑士团的首领若昂为新君。眼看到嘴的肥肉飞了,胡安一世当然不干,既然条约成了废纸,就只有开打。 当时卡斯蒂亚和莱昂早已联合,对独立的葡萄牙一直看不顺眼。胡安一世联合了法国,阿拉贡和意大利的多国部队,气势汹汹杀进葡萄牙。 若昂虽然有葡国上下的支持,毕竟实力相差悬殊,他向英国求援,英国派来一支几百人的精锐长弓射手队伍。 1385年8月14日,双方在葡萄牙中部的阿尔儒巴罗塔进行了决定性的一战。若奥手下的军队6500人在佩雷拉将军的指挥下,对阵胡安一世的三万多联军。 ![]() 佩雷拉将军像 面对拥有重装骑兵数倍于己的敌军,佩雷拉利用地势,采用步兵密集队形正面坚守,侧面迂回的战术,发挥长弓兵和弩兵的远程优势,最后以少于一千人的伤亡代价歼灭敌军一万人,取得了彻底的胜利。阿尔儒巴罗塔战役的胜利,确保了葡萄牙后来两百多年的独立和长治久安。战役之后,若昂正式加冕成为葡萄牙国王若昂一世,开启了两百多年的阿维斯王朝。 为了纪念阿尔儒巴罗塔战役的胜利,若昂一世决定在战场附近修建一所修道院——就是“葡萄牙民族的象征和求得独立的标志”的巴塔利亚修道院。 1386年,修道院正式动工,定名为圣玛利亚战役胜利修道院,修道院所在地也因此得名巴塔利亚。修道院前后花了一百多年,于1517年才竣工。 我第一眼看到巴塔利亚修道院时,觉得这座古老的哥特式教堂的外观有点与众不同,几个平头的建筑高耸探出教堂墙外,最上面还有一圈黑乎乎的,像镶了一条黑色花边。黄色的墙面上也有一块块,一条条的黑色沁迹,不知道用的建筑材料含了什么。 ![]() 教堂正面大门 ![]() 教堂正门上的葡萄牙王室纹徽 ![]() 教堂大殿宽大优雅,巨大石柱庄严垂直向上,在高30多米的拱顶侧肋交叉支撑。 ![]() ![]() ![]() 从进门到主祭坛有80多米的进深,除了花窗,几乎没有任何装饰,却给人朴素崇高的感觉。 ![]() ![]() ![]() 修道院的精华不在大殿,在从这座有花饰门框进去的创业者礼拜堂。 ![]() 这是王室陵寝。 ![]() 礼拜堂中间是葡萄牙王国的开国君主若昂一世和王后菲利帕的石棺。 ![]() 石棺的体量很大,只能看到侧面,我绕着石棺转,还是找不到能拍到石雕人像正面的地方。从网上找到的图片,估计是用自拍杆拍的。 ![]() ![]() 王后菲利帕是大力支持若昂一世,并派来几百人的精锐长弓射手队伍的英国兰开斯特公爵的女儿,他们是在大战开始之前成婚。这纯粹是政治婚姻,而且菲利帕相貌平凡,葡萄牙国王的风流成性也是有传统的。 大家闺秀菲利帕王后为人贤淑,把王宫管理得很出色,夫妻之间融洽,而且教子有方,赢得国王的尊敬,慢慢地把国王的心收拢过来。 菲利帕王后死于1415年,她临死前葡萄牙船队即将出航去攻打摩洛哥的穆斯林港口休达,王后催促她的丈夫和儿子们准备出征。据说王后死了,若昂一世痛不欲生,终生未再续娶。 石棺上刻着两人的雕像,国王拉着王后的手,表现了一对生同衾死同穴的恩爱夫妻相。 礼拜堂设计得很高雅,下面是正方形,到上面收成八角形,穹顶如同星空向外放射。无论是叶状券拱的花饰还是石柱和墙上的雕饰都漂亮得恰到好处。 ![]() ![]() 美轮美奂的花窗 ![]() ![]() 沿着墙壁还安放着若昂一世4个儿子的棺椁,其中有“哲学家”美称的杜阿尔特一世,“航海家”恩里克王子,圣费尔南多王子、圣地亚哥骑士团大首领胡安王子……虎父无犬子。 ![]() 恩里克王子的石棺 ![]() 修道院里也有一个庭院,庭院四周是欧洲最美丽的回廊之一的“王之回廊”, ![]() ![]() ![]() 回廊是15世纪建造的,内部是哥特式风格,对外镶满了曼努埃尔风格的花式窗格,窗格的花式还不同,中间嵌入基督骑士团十字徽章和葡萄牙王室的浑天仪标志。 ![]() ![]() 在回廊的拐角还有座曼努埃尔风格的洗手池,极美。洗手池上的人脸的嘴,至今依然滴答滴答地吐着水滴,水滴打乱池水的平静,阳光零乱地映照在人的脸上,仿佛他们在动了。 ![]() ![]() 在西南角上方的尖顶钟楼,名为"白鹤钟楼"。 ![]() ![]() 庭院里有个现代派造型,是一堆扭成一团的钢管,看不懂喻义是什么? ![]() 走出庭院,看到一些游客进入一个小门,便也跟着想进去,被门卫拦住,翻着葡萄牙语,谁都不懂,但明白是不让进。 ![]() ![]() 小于过来问我们有没有进小门里去参观?然后带着我们去和门卫交涉,进去以后,吓了一跳,哇,别有洞天啊! ![]() ![]() 里面是一座未完工的,及其奢华的露天宫殿。 第一眼就被矗立着一扇充满了印度风情的曼努埃尔式大门惊着了,这座15米高、7.5米宽的宏伟大门上面雕刻各种繁复精致的花纹,令人叹为观止。 ![]() ![]() 里面是宏伟的无顶八角形圆厅,这是一座未完工的礼拜堂,是若昂一世的儿子杜阿尔特国王为自己造的王室陵寝,八角形殿堂的设计装饰独具匠心。 ![]() 为什么至今都没有封顶,说法不一。一个说法是因为设计上的失误导致工程失败而终止;还有一个说法是为了新建里斯本的热罗尼莫斯修道院,转移了人力和财力而导致了工程的停工。 礼拜堂的墓室里安放着杜阿尔特一世和王后的石棺,也是手拉着手的。 ![]() 墓室上方虽然有顶,不至于直接被雨淋风吹,但没有房顶的礼拜堂实在是挺尴尬的,君王去世时陵墓没有建好是正常的,后面的君主通常接着盖,像这样就让祖宗的陵墓就这么晾着,很少有。 ![]() ![]() 这座未完成的礼拜堂已经完成的部分比创业者礼拜堂更为奢华,花窗、墓室的拱顶、礼拜堂中央向上的的支柱都已经完成得十分完美,这些半截的支柱就是从教堂外面看到的那些平头的建筑。 ![]() ![]() ![]() 匪夷所思的是,1438年杜阿尔特国王挂了,工程就停了,直到1509年,曼努埃尔一世又修建了礼拜堂独一无二的大门后也不管了。 也许残缺的美更让人们感叹沧海桑田而印象深刻,我们抬头仰望蔚蓝的苍穹,环顾历经几百年后依然有着可以傲视天下的精美雕塑的礼拜堂,还有墓室里王室的棺椁,也感慨这戛然而止的帝王富贵。 ![]() 午饭我们在一个加油站的餐厅吃的三明治和汤,接着赶路去波尔图。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