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自古不缺为情痴狂的女子,也不缺为了事业不顾家庭的男子,今天的故事的主人公就是一个痴迷事业忘记了家庭的丈夫和一个为了心中所爱抛弃一切的妻子,说起来,这对夫妻真是可笑可叹。 主人公叫陈芝秀,出身江南望族,从小就是个美人胚子,瓜子脸再加上水汪汪的大眼睛,不由得让人怜爱,她的气质更是非凡,不仅有着江南女子的温婉娟秀,更有名门出身所带来的典雅大方。 除才貌外,陈芝秀的艺术天分更是卓绝,七八岁时便是当地闻名的小小雕塑家,加上家里舍得花钱培养,陈芝秀的艺术生涯更是一帆风顺。 在艺术上顺风顺水的时候,爱情更是悄然来临,在杭州,这烟波浩渺,飘散着浪漫气息的城市,她与未来的丈夫——常书鸿相遇了。 正如许仙与白娘子的断桥相遇,同样是一个雨天,二人在亲友的介绍下相识了,这一刻两个人都像履行前世的约定一样,深深的爱上了对方,深刻而不可自拔。接下来便是三媒六聘,陈芝秀进了常家门,那年他20岁,她十八岁,正是最好的年纪。 婚后的日子和和美美、甜甜蜜蜜,好似神仙伴侣,自由快乐。不久,常书鸿自费前往巴黎学习艺术,一年后陈芝秀也追随丈夫来到巴黎。常书鸿的艺术天分同样令人惊艳,初出茅庐便在法国艺术界获得巨大赞誉,接下来的几场巡回画展更是将常书鸿的油画才能向世人淋漓尽致的展现出来。 而陈芝秀也同样才情惊艳,她的雕塑令导师啧啧称奇,直呼为东方奇女。1931年他们爱情结晶出生了,一个粉雕玉琢的小姑娘,在吕斯百的建议下取名常沙娜。 如果按照正常的剧本拍下去,这本该是一对令人羡艳的神仙爱情,再加上他们夫妻的家境和才学,不说大富大贵、名留青史,也能一生优渥,平淡一生,夫妻两个相濡以沫,白头偕老也是一段人间佳话,但他们的命运被一本书改变了。 一次偶然的机会,常书鸿在塞纳河畔的旧货摊上发现了伯希和的《敦煌石窟图录》,就像寂静夜空的一道惊雷,炸开了常书鸿对敦煌艺术的向往,也炸开了夫妻二人婚姻悲剧的第一道裂缝。 此时的常书鸿一心想回到中国去,去研究敦煌的伟大艺术,但是妻子并不支持丈夫的想法,陈芝秀认为“你在巴黎已非常被看好,连巴黎近代美术馆也收藏了你的油画,你还是巴黎美术协会的会员。这份殊荣,是众多海外学子难以比肩的。可一旦回到那块军阀混战、血腥杀戮的土地,国运衰微,岂有艺术的昌明?” 但常书鸿已经为敦煌艺术痴迷到“在面对祖国的如此悠久的文化历史,真是愧疚之极,不知如何忏悔才是”,铁了心要回国,陈芝秀见劝阻不成只能答应。 1936年常书鸿回国担任敦煌艺术研究会会长,开始了他热爱的敦煌研究。一年后,陈芝秀完成学业携女儿归国,但是陈芝秀的国内生活并不安稳,一开始母女二人住在北平,因为战乱不得南下,一路奔波,严重消耗了陈芝秀的生活热情,夫妻二人的感情裂痕越来越大。 从一开始只是为了人生抉择不同而吵架,发展到后来每天为了各种鸡毛蒜皮的小事吵架,在吵架中,曾经的甜蜜被现实中不同的选择所覆盖,陈芝秀曾经对女儿抱怨“你爸爸疯了,他嫌我们的苦受得还不够,非要将一家人搬到那荒凉彻骨的敦煌去不可。嘉陵才两岁,体弱多病,到了那天寒地冻的鬼地方咋活呀?” 但家庭的反对并没有阻挡常书鸿为敦煌奉献终身的期愿,1943年,常书鸿携妻女赶赴敦煌,而敦煌对于陈芝秀来说,只是古代诗词中所描绘的那样“羌笛何须怨杨柳,春风不度玉门关”,枯燥、凛冽,黄沙漫天,不是从事艺术的理想之地。 在敦煌的生活无疑是苦难的,每天的伙食只有再简单不过的水煮面条,额外再加点辣子和醋,日复一日的黄沙消磨掉了陈芝秀对丈夫最后的热情,而常书鸿似乎把敦煌当做了自己新的妻子,每天就是研究,考察,研究,考察,根本无暇顾及妻女。陈芝秀就像沙漠里的沙棘草孤独无助。 这时一个人出现了,就是当时敦煌研究所的总务主任赵忠清,他被重庆派来协助常书鸿进行敦煌的研究工作,算是常书鸿的半个学生,而且还是陈芝秀的老乡。常书鸿对自己的这个半个学生可谓信任有加,许多珍贵手稿都是由赵忠清保存。 同时为了专心研究工作,常书鸿把照顾自己妻女的工作交给了赵忠清,心想着毕竟是老乡,对饮食习惯什么的也比较熟悉。这一来二去,陈芝秀与赵忠清也就逐渐熟悉了起来,赵忠清的无微不至和常书鸿的不闻不问形成的鲜明对比让陈芝秀做出了一个大胆的决定。 1945年,陈芝秀跟常书鸿说自己要去兰州看病,需要赵忠清陪伴前往,满脑子是敦煌的常书鸿根本没细想还叮嘱赵忠清“忠清老弟,拜托你照顾好夫人。”就这样陈芝秀和赵忠清私奔了。没有什么险象环生,只有出奇的顺利。就这样撇下丈夫和一双儿女远走高飞了。 常书鸿知道这个消息是从报纸上陈芝秀刊登的离婚协议书上得知的,这一消息惊得常书鸿从马上掉了下去,昏迷了三天三夜。二十载夫妻,一朝为路人,其中悲苦只有常书鸿自己知道,但他还有敦煌,心中恋了一辈子的敦煌。 后来,陈芝秀和赵忠清回到浙江老家隐居起来,直到建国后,因为赵忠清的国民政府军官身份被牵连,生活逐渐落魄,后来陈芝秀曾写信给女儿、儿子希望得到原谅,但是姐弟两个默契的选择了拒绝,而常书鸿后来也没有和陈芝秀再有任何往来,直到陈芝秀去世,常书鸿也没有出现在她的葬礼上。 一段爱情佳话,终究还是败了。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