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
推荐|第311篇 作者|饼爸 字数|5497字 时间|一辈子 转眼离开二军大已33年,86年我16岁,军营是我的梦想,在二军大成长,警卫连,政治部,二大会堂是我最快乐的记忆,进大门右边的旱冰场教会我激情与速度,收发室传递着亲人,朋友的信息,照像馆的老兵刘留下了我们第一个军礼,当然还有大家熟悉的华川歺馆跟大家留下的美味……每次上海之行都去看看老战友,老首长,美美的回忆,真好。 十年青葱岁月,感谢军大,感谢那些成长路上的老兵。 对母校的感情很复杂。有了她,我现在才这样。可如果没有她,我又会是怎么样。 真正的二医大人,都会把母校叫做“两军大”,这也是咱的特色之一吧。 其实,应该寻找那些学员队长们都健在吗?当年,他们与学员们同吃、同睡、同学习,几年制的队,一跟就是几年。学员们长大了,成才了,队干部们老了,悄然无声的离开了。 那一天在KTV里面 有二 三医大的校歌,点了唱,才发现自己骨子里是二医大的人,还会唱二医大校歌。 军大会堂留影的第一张照片里是我军医九零的兄弟们。 看到那些熟悉的地名,仿佛回到了四十年前。如今的母校从校名到……都发生翻天覆地的变化,欣欣向荣,为我从此走出而骄傲和自豪。 斗转星移四十年.军大再聚在昨天。母校巨变非常大,无时不在怀念他。……永恒的记忆…! 前段时间刚刚毕业十周年聚会,回母校看看。。变了好多,又几乎没变,母校仍然是记忆中的那个模样,变了的是随着时光流逝而逐渐长大的我们。。 有我的思念在飞,那是流星的眼泪: 八一大道的军训队列训练,研究生楼前篮球场的队列训练,操场上的迎评训练等等,这些记忆都属于我们04级!愿君归来仍是少年! 入学那时,军人服务社在正大门的紧临位置,买上海第一根牙膏时碰巧听到长海的著名泌外专家嘻聊服务社的大姑娘,给我上了男女邪对话启蒙一课,当时对我刺激很大大的 风雨操场 洗澡堂 外文书店 广播楼 虬江河上的小木桥 三下西 一下中 四下西 那时候还有的露天电影场,风雨操场搬个小板凳… 进大门右手溜冰场,每周都会去散步散心!军专八七与海狼八五踏三步四步,还有那往飞机楼边的图书馆过江前的咖啡馆!最最难忘的是篮球场边、开水房旁的理发店!让百分三十五十的男生烫发回家欢度春节!满满的都是美好回忆! 现在的大操场就是以前的盐厂,理发店,聚英楼,育英楼……的地方,你想起来了吗! 我的童年,我的青春都在二军大渡过,以前的28弄是大操场,还在豆腐坊的池塘钓过龙虾。怀念海医系门口的馄饨,怀念上完解剖课后去小食堂吃炝锅面…我真的是老了 楼上那位上完解剖课去吃混吞,我们每次上完解剖课食堂总是吃猪下水做的菜 海医系的铁锚、游泳池、药学院、军体馆、解剖楼后面护理系食堂+书店、长海礼堂(那些年的电影)、科技馆(基础楼后面那个)、长海路上小辣椒(羊肉夹馍)。个人经常去的是药学系对面小区里的公用电话(那些年的津贴基本都交那里了)。 怎么能没有中心公园呢! 八一大道?东训练广场?臭虬江?大浴室?日式建筑的基础教学楼?容纳三百人的梯形教授?卫勤楼?大量小龙虾的小水沟?卫生所?卫生所隔壁的花园及葡萄架?看露天电影的广场? 我们住的小红楼在哪里呢? 作为药学院的我,印象最深虬江,百草园,海医操场,,国和路,邯郸路… 也有说着说着就骂人的。 母校就是用来骂的,对不对?因为有个名人说过,母校就是允许自己骂她千百遍,却不能容忍别人说半个不的存在。不过骂的话,咱就不选录了,悄悄看过就好。 还有对美食恋恋不忘的: 犹记当年虬江边小卖部里的蝴蝶酥
还记得曾经黑山路桥后暗道直通学员楼 还有四川人家,还有煎饼大叔 六一小学门口的吴胖子生煎呢? 巴蜀的火爆鸡杂,必点,毕业若干年后带着儿子和父母一起去吃,巴蜀还在,四川人家已经不在了。儿子也爱上了鸡杂。现在又是好久没去了 22年了,除了熟悉的军大,还有魂牵梦绕的巴蜀,那时没有现在的五角场,巴蜀承包了我的青春,毕业很多年还是会去巴蜀订外卖。虽然现在没有了巴蜀,可是想起来就会想起我的青春、我的铁杆儿姐妹 在巴蜀喝醉过好几回 巴蜀饭店最牛的菜是泡椒籽鸡 爸妈送我报到就吃的巴蜀,学期中途来看我,也都在巴蜀吃。所以菜虽然好吃,总是伴随离别的不安全感。多年后我带爱人来吃,没了离愁别绪美味加倍。可是哥儿们说味道不过尔尔,哼!那是你不懂。现在娃都可以吃川菜了,可惜餐厅不在了。 巴蜀酸菜鱼、水煮肉、炒鸡杂、小炒肉、酸辣土豆丝、夫妻肺片……不行了,口水直流 西门黑山路拐角修了好多年自行车的老于不见了,推着三轮车卖煎饼果子的山东大叔终于在政通路开了一个小的煎饼店,海缘的大姐还在,只是换了一个更小的门面 结果呢,巴蜀老板被炸出来了,受不了热情与怀念,从四川泸县发来贺电:我就是巴蜀每次在大厅欢迎你们的女士,感谢各位对巴蜀的认可与支持 当然,同学中也有发现商机的,比如打算在附近开一家“新巴蜀餐厅”。大家记得到时候去砸场子啊。 还有未来的家属也出来了。 男朋友刚从二军大毕业,我也算半个二军大的人啦,这些照片里满满的都是我们的回忆呀!食堂四楼的玉米烙和牛肉煲真的超好吃的! 留言有几百条,不能一一摘录。最后都表达了一个意思:不论岁月如何变迁,热血青春都留在了这所美丽的校园。 ![]() ![]() 01 校门 (图片提供:陈辉) 也有在其他地方合影的。 但是总体上,慢慢的,校门口没有那么宽敞了。合影的阵地就开始转移了。 02 军大会堂 (图片提供:陈辉) (绘图:蔡志华) 会堂旁边的小湖,是2009年在原来加油站位置上挖掘的。有人说叫“问湖”。去过湖边的你,数没有数清过,那里有几只鸭子几只鹅? 03 教学馆 学校第一教学馆于1990年建成。 说吧,你在那里上课睡了几觉还记得不? (图片提供:陈辉) ![]() (图片提供:陈辉) (摄影:郑玉) (图片提供:陈辉) (摄影:郑玉) 04 学员楼
要不要回来看看,当年睡过的那个铺现在住的是谁? (图片提供:陈辉) (图片提供:陈辉) (图片提供:陈辉) (图片提供:陈辉) 052 图书馆 ![]() ![]() ![]() 1992年底,学校决定在学校正门中心位置新建图书馆。原图书馆就成了长海医院的影像楼。最初楼上连个字都没有。 2018年,将“影像楼”三个字改为“长海医院”。 (摄影:饼爸) 从90年代中期开始,新的图书馆成了学校最耀眼的星。 (图片提供:陈辉) 50周年校庆夜景(图片提供:陈辉) 50周年校庆日景(提供:陈辉) 楼前逐渐成为重大活动和毕业留影的不二之选。 (图片提供:陈辉) (绘图:蔡志华) (摄影:张道军) 06 校史馆(飞机楼) ![]() ![]() ![]() ![]() 07 基础医学楼 (绘图:蔡志华) (摄影:郑玉) 08关 虬江 ![]()
![]() ![]() (摄影:郑玉) (摄影:郑玉) 09 大操场 说到流汗比较多,其实除了训练场,还有操场。 学校于1953年始建一简易操场,设有篮圈式400米6条直道和弯道的田径场,操场南面设置若干单、双杠。后经历年改建、更新,成为学校体育活动的主要场所。1980年学校翻新跑道,建成8条直道,6条弯道和400米半圈式田径场,将东、北、西三面砌成镂空式围墙。操场东头建有单、双杠各10付的大沙坑作器械场地。 ![]() ![]() ![]() (图片提供:陈辉) (图片提供:陈辉) (图片提供:陈辉) (摄影:袁鹏群) 10 军体馆 1979年将三面翻成三合地场地,安装篮球架,进行室内运动。 1990年建成军体馆。 11 科技馆 (绘图:蔡志华) (摄影:郑玉) 12 药学院 (摄影:贾敏) (照片提供:贾敏) (照片提供:贾敏) (照片提供:贾敏) (摄影:贾敏) 摄影:贾敏) 药学系的药用植物园,不仅是上海市建园最早的药用植物园,同时也是华东地区保存物种最丰富的药用植物园。 (摄影:贾敏) 13 中心公园 现遗存是长海小区内的“西湖园”。有九曲桥和带拱桥的长堤连接,上有五角凉亭一座,另一座小岛是孤岛,湖西面有水榭一座,湖北面残留有水台及太湖石假山,湖东面原有约近十米高小山一座,因东面建设小区被整体切掉一半,现存约6米高山包,湖心岛上有五株夹竹桃,胸径约60-70公分,应为建园时所种。 (90年代中期拍摄) 西湖园内仿三潭印月.湖心亭. 西湖园内平湖秋月 (图片提供:陈辉,摄于2000年) (摄于2019年) 几十年来,中心公园的湖心亭和九曲桥,看人来人往,唯有颜色未变。 14 巴蜀饭店 有阅读本文,热心投稿或者提供图片的, 有阅完本文要找当年熟人的,请 留言或者发邮箱xinaaaa2341@163.com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