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优秀的专业学习者、优秀的工作者,难免会染上一些“职业病”和“专业病”,工作越久、学习越久,‘病情’就越重。 这些根深蒂固、深入人心的职业习惯,不经意渗透每一个动作,拦也拦不住。 今天,小职就来盘点一些典型案例,看看你中招了没? 吵架时会不自觉用排比,还一定要凑足三个。 看见有人穿不错的衣服,就想围着他绕一圈…… 看到一个人,喜欢分析他的行为,他做那个内部动力是什么?有没有是既有的行为模式的影响?特别喜欢听人家讲故事,尝试从言语中听一个人的价值取向。 每次买东西结完账,手不自觉抄起小票开始和实物进行比对,看小票的清单和实物是不是对得上,合计小票上的价格是不是正确、东西有没有少。 碰到双十一等活动,习惯性把优惠商品做成Excel表。 外出住店各种挑刺,一进酒店就要点评它是否专业、标准,在餐厅吃饭时看服务员手势是否正确,杯子是否用干布擦第二遍,菜品摆盘是否有品位等等……于是我变成了一个杠精! 逛街,上班,坐地铁,总有拍人家广告的习惯。有时候路过商场门口看到有活动,不自觉就会想:搭这个台子多少钱、材料如何、主持人和模特的档位如何。 偶尔一次拿现金出去买菜,对方找回钱来下意识点了点,还拿起来冲着灯光验了验真伪。 下一秒意识到同事说每次人工验真伪的时候,都像菜市场抢菜的大妈,意识到自己太蠢了,赶紧收手了。 加个好友,先帮我刷一单? 有好几次手机、杯子、粉饼掉了,会瞬间无意识地用中指和食指对着空气做个ctrl+z,企图挽回。 //我没有 //我绝对没有 //我是真的没有职业病 好吧,我有…… 有次老公从冰箱拿酸奶给我,我顺口问他:“过试用期了吗?” 打开一篇推文,习惯性一直拉到文末先看阅读量。 猛按Ctrl + s, 加个分号都猛按 Ctrl + s。很容易发现错别字,逛街看到招牌、广告上的错别字,恨不得帮他改过来。 看演唱会的时候,总是不自觉寻找最佳机位。看到一张图,就开始分析景深、光线、构图、色调,绝了! 刚工作时做了一段时间的电话客服,有次跟老爸打完电话,习惯性地来了句“打扰您了,再见”。 一次去吃火锅,结账的时候服务员问哪桌?我脱口而出11床,服务员笑了说,你医院上班的吧! 还喜欢盯着别人的手看,找静脉,如果形态比较好的会摸一摸。 以前暑假做过网管,后来开学去网吧,一起身开始挨个收拾,网管看我的眼神怪怪的。 跟谁说话都叫他“宝贝儿”,我想捶死自己。 外出吃饭也会把周边环境、人物扫视一遍。有一回发现邻桌是逃犯,然后就把他抓获归案了。 在非工作期间听到电铃声。尤其是电影院电影放映前和学校里的上下课铃,每次听到总是心头一惊,准备往外冲却又突然反应过来。 以上这些行为,更多可以算是职业习惯、专业习惯,是熟能生巧的条件反射、肌肉记忆,算不上真的身体上的疾病。 你到哪个阶段了? 每一个职业都不容易,工作后的成年人久坐、缺少运动、熬夜加班,不仅容易胖,还容易患上颈椎病、腰肌劳损、肩周炎、咽炎、鼠标手、干眼症、失眠、脱发…… 这些疾病就像是“磨人的小妖精”,把人折腾得不成样子。这些病都是与职业活动有关的疾病,但不属于能认定工伤有补偿的职业病。 法定职业病是指企业、事业单位和个体经济组织等用人单位的劳动者在职业活动中,因接触粉尘、放射性物质和其他有毒、有害因素而引起的疾病。 现在的年轻人哪哪都是病,有六成的年轻人害怕看体检报告。 如果列入了法定职业病,就会自动视为工伤,可享受工伤保险待遇。 你还有什么‘’职业病”、“专业病”吗?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