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日本天皇即位仪式与大尝祭,皇室坚决不开放,背后原因很无奈

 DavidCCH 2019-12-12

摘要:日本天皇即位仪式与大尝祭,皇室坚决不开放,背后原因很无奈

随着明仁天皇让位给皇太子德仁,日本的新任天皇就此诞生。而即位仪式中关键的践祚之仪、即位之礼,却秘而不宣。践祚之仪和即位之仪是先后接连执行,因此也合称为即位礼。这是日本从古代开始,参考唐王朝的即位仪式和道教信仰,并配合日本美学混合而成的作法。

践祚,顾名思义,践是承袭,祚是天子之位的仪式,加起来是承继皇位之意。而日本天皇的即位礼分成践祚之仪和即位之礼。即位之礼是现任天皇向国民宣布将皇位传给继承人,与此同时,朝廷会派出敕使到伊势神宫和特定的几个前任天皇的皇陵,通知皇祖皇宗。

即使前任天皇已经死去,按照习惯也会把他当成活人人进行传位仪式,将三种神器里的剑、勾玉移交给新天皇后,才能下葬。换言之,前任天皇的死去不代表他已经完成使命,也不能立即入土为安,必须将皇位“活生生”地传给继承人才算完事,然后再安排他的身后事。

到了新天皇即位当日,皇族与百官会到京都御所内的主殿参加新天皇的践祚之仪。当时,负责传令、主持的宣命使会在众人和新天皇面前宣读即位宣命,群臣百官向新天皇行群拜舞踏之礼,然后齐叫万岁,等新天皇宣读登基极论后,仪式便告完成。

不过明治维新后,日本帝国宪法以及战后的新宪法规定“天皇终身制”,新天皇必须在天皇死后立刻践祚,继任天皇,以防出现空位的情况。因此,大正天皇和昭和天皇的即位礼都在践祚后进行,换言之践祚比即位礼的重要性来得高,例如大正天皇在1912年7月继任,但他的即位礼因故推迟到两年半后的1915年才正式举行。

与践祚之仪、即位之礼有着密不可分的,是即位后同年举行的大尝祭。原本天皇每年11月都会在皇宫内举行新尝祭,是天皇各种祭祀中属于大祭的重要宗教活动。当时,如果该年有新天皇即位,新尝祭便会改为大尝祭,规模、阵仗也会比例年的新尝祭大很多。而由于大尝祭只会在新天皇即位的同年11月举办,因此在皇室礼仪上会将两者合称为践祚大尝祭。

不过,如果当年新天皇的父母、祖父母病逝,而时间是在夏末秋初或十一月之前,大尝祭便会等到他们的葬礼和丧期过后,在第二年的11月进行。

大尝祭的本体新尝祭是日本天皇每年以新收割的谷物祭祀皇祖皇宗与诸天神的仪式。因此,新尝本义是新尝之飨,原本念作Nihi-no-ae,后来普遍使用汉字读法Shin-jou。至于大尝祭本来是大新尝祭,跟新尝祭一样,大尝原本念作O-Nihi-no-abe或O-ni-e,后来普遍使用汉字读法Dai-jou。

大尝祭是横跨数日的重大祭典,之后还有宴请诸神的大尝节会,另外,例行新尝祭时也会进行镇魂祭等,各项工作都需要将近一年的准备时间,开支极大。因此,在日本天皇式微的中世后期,即室町末期至战国时代的1466年,后土御门天皇举行了大尝祭后,大尝祭便被迫停办二百二十年,直到江户时代的1687年,东山天皇即位时才得以复办,一直延续至今。

传统上,日本朝廷准备大尝祭时,会有几项工作要先行准备。首先在同年的八月下旬,称为幤帛使的敕使,会到伊势神宫其他官定神社进行宣告,并在11月的其中一个旧历卯日开始祭典,通常是第二或第三个卯日。

另外,为了进行大尝祭,古代会特意建造临时会场大尝宫,作为新天皇祭祀的场所。还有,天皇进行祭祀时所穿的祭衣,也会在祭典前织好。

一般来说,天皇会在祭祀时奉上当年指定为祭拜所用的新收谷物,即被称为天御膳的新白米饭,而负责提供天御膳的田地则被称为斋田。除了谷物,祭典上还有事先准备好的黑、白两种酒酿,以及供神明享用的神馔。天皇在祭拜皇族皇宗和诸神后,便会食用这些酒菜谷物,以示与祖宗和诸神相感应,获得他们的认可和附体。

由于大尝祭是属于历代天皇的专断事项,所有相关作法、具体仪式和手续,一律严禁外人笔录和外传,在古代也只有极少数的高级贵族,如关白、摄政、才能在事前获得相关的纲领要义,但主体仍然只由天皇本人去执行。天皇本人如何获得相关知识、如何练习,都属于机密事项,外界和学者只能通过古代不完整的文献去推敲分析。

时至今日,日本皇室坚决不开放大尝祭,因此,它可以说是维持天皇和天皇制神秘主义的最重要、最后的一环。对于失去权力的天皇家而言,这恐怕是他们所剩不多的“遮羞布”,对此进行保密也是一件很无奈的事。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