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红楼梦》里,有好几名女子身上都有林黛玉的影子,她们或者容貌和黛玉很像,或者性情和黛玉相似,或者命运和黛玉同样悲苦,无论如何,读者总能从她们身上看到黛玉的影子,令人不得不感叹在古代名著中,总是红颜薄命。 秦可卿。秦可卿乳名兼美,意即兼有宝钗和黛玉二人之美,由此可见,从容貌来看,她和黛玉有几分相似之处,原文评价秦可卿“生得形容袅娜,性格风流”,就是从贾母眼中看去,秦氏也“生得袅娜纤巧”,这样的身形,自然瘦削柔弱,可以与黛玉的弱柳扶风之态相媲美了。秦可卿心思细腻好思虑,这样的个性,和黛玉敏感多思也有几分相似。有这样个性的女子,一般内心比较好强,不肯输与别人。正如可卿对凤姐所言:“这都是我没福!这样人家,公公婆婆当自己的女孩儿似的待。……这如今得了这个病,把我那要强的心一分也没了。公婆跟前未得孝顺一天。就是婶娘这样疼我,我就有十分孝顺的心,如今也不能够了……”秦可卿在病中这番肺腑之言,已揭示了部分病因。正如尤氏说的“他可心细,心又重,不拘听见了什么话儿,都要度量个三日五夜才罢”,这样的性格,思虑过多,中医讲“思伤脾”,长此以往,脾气郁结,自然会进一步伤害身体。黛玉正是如此性格。去怡红院找宝玉吃了闭门羹,就独立墙角花阴下,呜呜咽咽哭了起来,回到潇湘馆,又倚着床栏杆,两手抱膝,“好似木雕泥塑的一般”呆坐到晚上十一点前后,才慢慢睡去。从黛玉的习性,就不难想到秦可卿在病中,听到弟弟秦钟在学房里跟人打架的事之后,该是怎样的又气恼又难过呢。这样的情绪状态,自然容易生病。所以,从容貌和性格来看,尽管年岁比黛玉大许多,但秦可卿颇有黛玉之风,同样是富贵丛中身世悲苦的佳人。 香菱。香菱与黛玉同为姑苏人,只不过,一个是乡宦家的小家碧玉,一个是侯门的大家闺秀。相同的是,香菱的甄家和黛玉的林家,在当地都可以推得上是个望族,甄家“家中虽不甚富贵,然本地便也推他为望族了”,林家祖上袭过列侯,林如海也钦点为巡盐御史。以上是香菱和黛玉各自的家庭出身情况。香菱的为人品貌,有口皆碑。正如原文第六十二回所说,“香菱之为人,没人不怜爱的”。周瑞家说她“像咱们东府里蓉大奶奶的品格儿”;贾琏对香菱“眼馋肚饱”的,说香菱“生的好齐整模样”,“越发出挑的标致了”;凤姐更是说薛姨妈看香菱“模样儿好还是末则,其为人行事却又比别的女孩子不同,温柔安静,差不多的主子姑娘也跟他不上呢”;非但如此,黛玉和香菱之间的关系也极为融洽,黛玉直呼香菱为“傻丫头”;宝玉因能帮香菱周全遮掩石榴裙的事而“喜欢非常”,觉得“更是意外之意外的事”,也因此格外怜惜香菱。在贾府里,能受众人怜爱的,还有黛玉,正如宝钗对黛玉所言,“众人爱你伶俐”。这点,正是香菱和黛玉另一相似之处。说起命运,二人皆一样悲苦,香菱一生命途多舛,从乡宦家的小姐沦为一个傻霸王的小妾,最终香消玉殒。黛玉长时间客居他乡,最后泪尽而逝。两人最大的共同点,应该就是佳人薄命,惹人怜惜了。 晴雯。晴雯是容貌最像黛玉的丫头。从王夫人眼中看去,晴雯的眉眼“有些像你林妹妹”,从身材来看,晴雯长着“水蛇腰,削肩膀”,以当时的审美观来看,是个标准美人。在个性上,晴雯伶牙俐齿,颇有些得理不饶人,因此处处树敌。尽管如此,她高洁的品行仍然值得赞扬。怡红院如同大染缸,为了靠近宝玉,为了争个更为得体的脸面,丫头们明争暗斗,背地里时常一较高下,甚至为达目的不择手段,发生龃龉。而晴雯虽然言语厉害,对小丫头多有责骂惩罚,却从来不屑为了攀高而使手段,做那些在她看去“瞒神弄鬼”的、“鬼鬼祟祟”的事儿,这正是她人性里的光辉所在。晴雯这样的心性,和黛玉高洁孤僻的个性,也有几分相似。她们都是那种宁为玉碎不为瓦全的人。不仅如此,晴雯和黛玉较为相似的另一点就是她们两人都爱撒娇,也会撒娇。撒起娇来,和现在的恋爱中的小女生差不多。比如晴雯,对于宝玉吩咐让她贴字的差事,“亲自爬高上梯的贴上”,又跟宝玉说,“这会子手僵冷的呢”,哄得宝玉心甘情愿地替她渥手。她知道宝玉在意她,才会在宝玉骂她摔坏扇子之后,跟主子顶嘴:“二爷近来气大的很,行动就给脸子瞧。前儿连袭人都打了,今儿又来寻我们的不是。要踢要打凭爷去。就是跌了扇子,也是平常的事。先时连那么样的玻璃缸、玛瑙碗,不知弄坏了多少,也没见个大气儿。这会子一把扇子就这么着了!何苦来!要嫌我们,就打发我们,再挑好的使。好离好散的倒不好。”一席话把宝玉这个少爷气得浑身乱颤。事后晴雯再碰到宝玉,还说:“何苦来,又招我。”惹得宝玉只好拉她坐下又笑着跟她说话,直到最后宝玉心甘情愿让她撕扇一笑。而黛玉的撒娇,就不止是对待宝玉了,她如果真要撒起娇来,别说宝玉,就是宝钗,也会动心。宝钗笑道:“不用问,狗嘴里还有象牙不成!”一面说,一面走上来,把黛玉按在炕上,便要拧他的脸。黛玉笑着,忙央告道:“好姐姐,饶了我罢!颦儿年纪小,只知说,不知道轻重,作姐姐的教导我。姐姐不饶我,我还求谁去!”……黛玉笑道:“到底是姐姐。要是我,再不饶人的。”宝钗笑指他道:“ 怪不得老太太疼你,众人爱你伶俐,今儿我也怪疼你的了。过来,我替你把头发拢一拢。”正如宝钗所说,难怪上至老太太,下至姊妹们喜欢黛玉,黛玉这样一撒娇,她也疼惜起了黛玉了。所以有人说“晴为黛影”,是有几分道理的。晴雯不仅眉眼像林妹妹,在性情方面,也和黛玉很像,两人都比较孤傲,会撒娇。 龄官。《红楼梦》原文是这样形容宝玉眼中的龄官的:只见这女孩子眉蹙春山,眼颦秋水,面薄腰纤,袅袅婷婷,大有林黛玉之态。龄官从容貌到气质,都和林黛玉很像。她是十二个女孩子中的小旦,而且唱腔是得到元春赏识的,元春曾说龄官“极好”,又“命不可难为了这女孩子,好生教习。额外赏了两匹宫缎,两个荷包,并金银锞子食物之类。”可见,这个女孩子才情不一般。不仅如此,龄官也很有个性,她有主见,思想也比较独立。元春命她再做几出戏,于是负责管理戏子的贾蔷命她唱“游园”、“惊梦”两出。龄官因为这不是她本角的戏,所以执意不作,一定要作“相约”“相骂”二出,贾蔷也拗不过她,就随她了。非但如此,龄官在心里有意中人的时候,对于其他异性,是划清了界限的:宝玉忙至他房内,只见龄官独自倒在枕上, 见他进来,文风不动。宝玉素昔与别的女孩子顽惯了的,只当龄官也同别人一样,因近前来身傍坐下,又陪笑央他起来唱“袅晴丝”一套。 不想龄官见他坐下,忙抬身起来躲避,正色说道:“嗓子哑了。前儿娘娘传进我们去,我还没有唱呢。”宝玉见他坐正了,再一细看,原来就是那日蔷薇花下划“蔷”字的那一个。又见如此景况, 从来未经过这番被人弃厌,自己便讪讪的红了脸,只得出来了。贾府里的丫头媳妇、小戏子以及其他仆从、清客等,对宝玉或多或少是有讨好和谄媚的心理的。十二个唱戏的女孩子中,宝官和玉官见了宝玉,都是笑嘻嘻的让坐的。而龄官不但无视宝玉,更是抬身躲避他,正色和他说话,其情其景,真对宝玉有几分厌弃了。龄官应该不是故意针对宝玉,只是她心里只有贾蔷,而她对感情应该又非常专一,所以其他的异性,在她眼里,都是必须无视和回避的对象。想想黛玉对待北静王拿过的鹡鸰串,说是“什么臭男人拿过的,我不要他”,再对比黛玉对宝玉讲的那句话:“你明儿再想我的东西,可不能够了。”黛玉碰都不想碰别的男人拿过的东西,却因为生气不肯把自己做的东西给宝玉,足见她对宝玉用情之深。龄官和黛玉一样,也重情专一。除此之外,龄官也多病多灾。她在恋爱中的状态,敏感而多疑,和黛玉非常相似。就连他们之间的对话,都让人觉得像宝玉和黛玉之间的对话:龄官道:“你们家把好好的人弄了来,关在这牢坑里学这劳什子还不算;你这会子又弄个雀儿来,也偏生干这个。 你分明是弄了他来打趣形容我们,还问我好不好。”贾蔷听了,不觉慌起来,连忙赌身立誓。又道:“今儿我那里的香脂油蒙了心!……罢,罢,放了生,免免你的灾病。”说着,果然将雀儿放了,一顿把那笼子拆了。龄官还说:“那雀儿虽不如人,他也有个老雀儿在窝里,你拿了他来弄这个劳什子也忍得! 今儿我咳嗽出两口血来,太太叫大夫来细问问。你且弄这个取笑。 偏生我这没人管没人理的,又偏病。”说着, 又哭起来。贾蔷忙道:“昨儿晚上我问了大夫,他说不相干。他说吃两剂药,后儿再瞧。谁知今儿又吐了。这会子请他去。”说着,便要请去。龄官 又叫站住,“ 这会子大毒日头地下,你赌气子去请了来,我也不瞧。”贾蔷听如此说,只得又站住。明明彼此喜欢,但是爱意却被表面的责怪和纠缠替代。情思缠绵,也能见到彼此对对方的关心和牵挂。 五儿。五儿是大观园厨役柳嫂子的女儿,原文对她是这样介绍的:原来这柳家的有个女儿,今年才十六岁,虽是厨役之女,却生的人物与平、袭、紫、鸳皆类。因他排行第五,便叫他五儿。因素有弱疾,故没得差。近因柳家的见宝玉房中的丫鬟差轻人多,且又闻得宝玉将来都要放他们。故如今要送他到那里去应名儿。原文将五儿与平儿、袭人、紫鹃、鸳鸯对比,说明五儿有几分姿色或天分。她因为身体不太好,所以没有工作。在被冤枉偷了玫瑰露之后,被关起来监守了一夜,病情加重,据王夫人所说:“幸而那丫头短命死了”,可见五儿后来极可能早早去世。柔弱的五儿,内心原本也是要强的,正如她所言:五儿道:“虽如此说,我却性急,等不得了。趁如今挑上来了,一则给我妈争口气,也不枉养我一场;二则添上月钱,家里又从容些;三则我的心开一开,只怕这病就好了。——便是请大夫吃药,也省了家里的钱。”这样的五儿,尽管体弱,却也懂得替母亲着想,还希望尽一己所能,帮家里减轻负担,五儿和黛玉的共同点不那么多,只是都属于体弱多病的女孩。黛玉是《红楼梦》里最为重要的人物之一,曹公笔下有情,有意无意、或明或暗地将另几位高低贵贱不一的女子和黛玉联系起来,也许,如林黛玉一般的女子,已经在曹公生命中留下深刻烙印?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