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放下“标签”,到底有多重要

 追梦文库 2019-12-12

NLP导读:你是否也感觉婚后的生活不如恋爱期甜蜜的?李棠丽女士同样也遇到这样的问题:“七年,生活比以前好了,可为什么快乐和甜蜜却全都没有了?”不过李女士在教练技术的课堂上找到了答案,因为课后她和老公做了这样一个练习……

  我们说,生活里的坑常常都是自己挖的。

  把自己交给痛苦,似乎比交给快乐更容易一些。

  于是,才有了无穷无尽的烦恼。

  前段时间真的很烦心,

  跟丈夫的关系似乎已经陷入最糟糕的境地,

  我们每天吵架、打架、闹离婚。

  我隐隐担心,这样长期下去,肯定会给女儿造成更大的伤害。

  我从小就是在父母的争吵声中长大,所以我一向很在意女儿的感受,可是我能怎么办?

  每天吵、恨、埋怨,难道这是我想要的生活吗?我每天不断问自己,这样子做我到底能获得什么?

  可是我能不跟这个男人过吗?换个男人,那女儿该怎么办?

  每天活在痛苦和纠结中,我不知道还能跟这男人走多远,难道我就只能这样过一辈子了吗?

  想起我俩谈恋爱那会儿,那时候两个人一起吃碗五块的酸辣粉,都能笑到肚子疼。

  徒步旅行,走错路啦,黑漆漆的夜路走了三个小时,我俩也能笑啊闹啊,走得有滋有味。

  那时候明明什么都没有,却过得特别的幸福甜蜜。

  这么多年过去了。七年啊,我们什么都有了,钱赚得比以前多,生活比以前好,房子大了,车子更好了,可为什么快乐和甜蜜却全都没有了呢?

  人无远虑,必有近忧。

  人好像每隔一段时间,都会有不同的烦恼要解决。像这样陷入家庭或事业的低谷,我也迷茫过。

  不过,在教练技术的课堂里,我找到了答案。

  课程里做的一些练习对我触动很大,我发现,原来很多时候我们都只是活在自己的标准里。

  回到家我就找了个合适的机会,开始跟老公做课堂里的那个练习。用便利贴,把每一个我认为可以代表他的词通通贴在他身上。

  比如,我说你是老板,”啪”的就贴一个。

  又比如,我说你不爱我了,“啪”的又贴一个!

  直到全部贴好,我发现我居然把他贴成了一面墙,厚厚的一打便利贴全被我用掉,贴得他满身都是标签哦!

  这个时候,当我开始省视这一个又一个的标签,我觉得好笑又难受。

  这都是我给他贴的标签啊,怎么这样多。

  我开始看着这些标签跟他说:“其实你不是这样的,这只是我认为的你,这个不是你。”一边说,一边撕掉标签。

  他就“嗯”的点头,我每撕一个,他就点头。

  直到全部撕完。

  我才发现,哦,原来你没变,你还是当初我爱的那个你,是我变了!

  他就说,是啊,你终于意识到了啊!

  我突然有一种恍然大悟的感觉,回想这么多年,为什么我会离想要的越来越远,为什么我们之间的甜蜜越来越少,明明当初我想嫁的就是这个人啊?

  他没有变,是我一直在动,一直在找,我把好多想象中他应该有的状态全部强加在他身上,所以才会每一次期待,每一次都失望,最后自己把自己搞得很痛苦很难受。

  以前我总是坚持自己是对的,你就得听我的。

  我有很多标准,如果不按我的标准做,我就很讨厌你。

  学完课程之后,我发现我变得宽容了,眼里放得下更多的人,我可以看到他们更多的闪光点,可以去包容,去接纳,甚至从他们身上学习到了很多以前我没发现的东西。

  我想,学会放下这些执念,我们之间也一定能回到恋爱时的甜蜜时光。

  这正是教练技术运用在我们日常模式的例子。

  在与自己相处,与他人沟通时,我们常常把自己限制在一个框里,所以毫无办法。

  或是把别人限制在自己的标准里,由此制造了许多的冲突与矛盾。

  试想一下,我们是否有用心觉察过,每一次我们对待自己,对待别人的方式,是增加能量的还是削减了能量?

  生活原本可以很美好,但很多时候,你是在建造你人生的高屋大厦,还是在给自己的生活挖坑呢?为什么有些人可以轻松达到自己想要的效果,有些人费尽心力,最后却两败俱伤?

  在教练技术的课堂里,我学到了许多大大小小的技巧,可以帮助自己或他人挖掘潜能,激发能量。

  一个发问可以帮你找到人生目标,一个简单的换框足以带你突破被卡住的问题状态,瞬间找到方法。

  我记得,有一位同学向戴老师吐露他写文章时的烦恼,他说:

  “很多时候,课堂里的某个瞬间其实是很打动我,让我感触很深,许多的思考与感动纷纷在脑海浮现,迫不及待想要分享出来,可一提起笔,就顿时卡住了,我想大概是我的文笔表达能力实在有限吧?一直以来,我写文章也都在设法想要突破这个瓶颈,挖空心思但起效不大。”

  戴老师说了这样一句话——

  “你只是书写的速度赶不上你大脑运转的速度,是你的脑转得太快了!”

  那位同学表示,听了戴老师的话,瞬间豁然开朗,让他感受到自己还是有“资源”的——

  “很多时候,当大脑里信息要爆炸,笔端却流不出一个字,也许我可以换个方式,尝试先把脑海里想到的说出来,录下去,再整理成文字记录,效果应该好很多......”

  而戴老师这句话,就是运用的正是教练技术中的“换框”,换个思维框架,帮助当事人瞬间增加能量,找到方法。

  只是简单一句话,就能转换能量,清晰自己卡在哪,从而找到方法,课堂里这样的瞬间有很多!

  人生有很多被卡住的坎,都是我们的思维模式挖的坑。

  换个角度,说不定就能挖出一堆宝藏呢!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