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ureka! 熟悉《星际穿越》的观众,对这个单词一定不会陌生。影片中墨菲在解出了老布兰德教授遗留下的方程式,最终拯救了人类时,正是在地下基地大喊出了这句话,以示庆祝。 我相信很多人都被这一幕戳中了泪点,2014 年的我就是这样。这句台词相信没有人会陌生: 就在上个月,《星际穿越》达成了上映五周年的成就,从当年的票房来看,它成功在中国市场实现了三周连冠,最终票房为 7.55 亿;至于口碑,不妨看看导演昆汀·塔伦提诺对诺兰的评价: 已经很久没有人能够像诺兰一样,提出这样一种宏大的叙事场景。他用古老的电影制作工艺,向那些对此不屑一顾的导演证明了电影的重要性,对于那些人,我只想打他们的脸,但是诺兰作为英国人,已经把他们远远甩在了身后。 同意昆汀的评价的媒体有很多,从芝加哥太阳报、纽约邮报、帝国杂志到电讯报、娱乐杂志 Variety,纷纷给出了满分评价,史诗般的电影,烧脑杰作,精湛的特效,诺兰迄今为止最好的电影等等; 两极化的评论也是由此开始,比如英国卫报只给出了 60 分,认为电影只有恢弘的场景,却没有足够的人物和情节;更多的评论还有——“不管诺兰的强项是什么,他的电影都没有人情味”,“幸运的是,在太空中打哈欠,不会有人听见。” 不要以为这就是最低分了,华盛顿邮报、华尔街日报和电影电视媒体 the Playlist 分别打出了 50、50 和 40 分,给出的理由是对科幻的解读过多,而缺少戏剧性。 尽管两极化如此严重,但是迎来上映五周年纪念日的《星际穿越》,还是收到了来自科学界的“礼物”。 作为一部科幻电影,诺兰做到了很多科幻电影没有做到的——在影片中担任顾问的理论物理学家、诺贝尔奖获得者基普·索恩是这样说的,“从没有一部好莱坞电影准确地描述过黑洞,而《星际穿越》是第一部对爱因斯坦广义相对论做了如此描述的。” 不知道你是否记得今年四月,全球多地的科学家联合公布了人类历史上首张黑洞照片。这个黑洞位于 M87 星系附近,距离地球 5400 万光年,质量是太阳的 65 亿倍,负责观测的是由科学家联合发起的“事件视界望远镜”项目。 消息公布后,大家立刻想到了《星际穿越》中的黑洞卡冈图雅(Gargantua),起初大家质疑既然电影对黑洞的描述是准确的,为什么和科学家拍下的黑洞不一样? 来自麻省理工的博士后研究员 Kazunori Akiyama 为《星际穿越》中的黑洞做了申辩,她同样是“事件视界望远镜”项目的成员之一,“两者实际上没有太多差别,只是因为观测角度不同,现实中的观测角度和电影中的正面视角不同,而是从靠近黑洞两极的地方出发。” 随后基普·索恩站出来解释了,“诺兰的电影为了艺术性考虑,而忽略了黑洞本身的明暗差异。”这才会与真实的黑洞看上去不太一样。 无论如何,在电影上映五周年后,能够被科学正名,难道不是一份珍贵的礼物吗? 当然解释这部电影究竟如何厉害,并不是我的目的,虽然它确实很棒。我想先请你仔细回想一下,这部电影中谁才是真正的主角。 首先肯定不是墨菲,哪怕她算出了方程式; 那么是她那位穿越黑洞的父亲库珀吗? 或者是年轻的布兰德教授? ![]() 公布答案之前,让我们倒退回 Eureka 之前的情节,相信我,如果知道了“真相”,你也会脱口而出“Eureka”的。 就在诺兰打造的五维空间中,库珀通过一块手表加上摩斯电码,成功将方程式中缺少的关键信息告诉了女儿墨菲,这才有了后面喊出 Eureka 的一幕。 ![]() 回到故事开始的地方,库珀同样是在这间房间里,含泪与女儿告别,并将手表送给了她。 ![]() 可以说从没有哪部电影中,手表占到了如此重要的戏份,如果没有这块手表,故事便不会有这样皆大欢喜的结局。所以这部电影的主角难道不应该是手表吗?! ![]() 想想看,五年前的我们是不是都被诺兰骗了,他花了整整两个小时又四十九分钟,为一支手表拍摄了一部宣传片,并且是面向全球数十亿观众。 事实也的确如此,据说就在电影开拍前几周,制片团队找到了手表厂商来特别设计一款手表,由诺兰亲自与产品设计师 Nathan Crowley 共同合作完成,很快团队得到了十枚手表用于拍摄,而且如此高级别的待遇竟然不是给贵为影帝的马修·麦康纳(影片中库珀的扮演者),他只能从品牌的标准款系列中获得一枚佩戴。 ![]() 不过话说回来,既然手表是主角,给谁戴都一样。 这张图就是手表当年的设计稿。 ![]() 因为戴在了墨菲手上,手表也因此得名“墨菲表”(Murph Watch)。更加过分的是,为了增加这支手表的身价,电影拍摄结束后,制片团队归还了全部十支手表,由手表厂商在影片上映几个月后,将其中一支送给了一位幸运儿以作纪念。 ![]() 也许是为了放长线钓大鱼,五年后的今天,这家手表厂商突然传出消息,宣布量产当年大家苦苦求而不得的“墨菲表”,售价只要 995 美元。 ![]() 与电影中不同的是,量产的墨菲表在秒针上加入了新的细节——正是那句 “Eureka” ,以摩斯电码的形式被刻在上面; ![]() 仅仅是这样还不够,第一批生产的 2555 支手表用电影中的同款五维空间做了限量包装盒。 ![]() 至于为什么是限量 2555? 因为 2555 天是七个地球年的时间,刚好等于库珀一行人登陆的第一个行星上一个小时的时间。 到底是什么样的手表品牌,能够让诺兰心甘情愿地为它拍“广告”? ![]() 如图所示,汉米尔顿。 手表开售后,买到它的粉丝第一时间在 YouTube 上分享了开箱视频,相信很多人的心声是一样的:Shut up and take my money. ![]() 其实早在诺兰之前,汉米尔顿对于在好莱坞大片中出镜已经习以为常了,甚至可以说生产手表并非它的主业,拍电影才是。 从上世纪六十年代至今,在五百多部电影中你都能够发现它的身影,平均下来每年至少有八部“作品”;更可怕的是,其中有些电影的名字一部比一部响亮。 如果你还记得《星际穿越》中马特·达蒙扮演的那位企图抛下众人逃跑的曼恩博士,大概是为了弥补他没能戴上汉米尔顿的遗憾,在《火星救援》中,他终于如愿以偿,在距离地球 5500 多万千米的火星上,看了一眼手表。(看过电影的你,不记得这一幕也没关系,毕竟只有一秒钟的镜头。) ![]() 与《星际穿越》不同,这支手表并非为电影定制,而是常规款式中的一支,名为 the Hamilton Khaki Navy BeLOWZero,为了呼应 BeLOWZero,仔细观察你会发现,手表原本应该是 12 的位置,被特别设计为 0. ![]() 曾在 BBC 有着十年工作经验的道具大师 Noel Cowell 负责这部电影的道具工作,他解释说,选择汉米尔顿的原因很简单,《火星救援》是一部讲述探险英雄的电影,他的手表自然要是能够将这种困境中的形象真实且丰满起来的,同时也要有英雄色彩,而探险与勇气恰好是两者共同表达的英雄主义。 ![]() 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汉米尔顿停止了商用手表的生产,转而全面支持美国军队,整个战时提供了超过 100 万支手表,很多士兵在战后将手表保存下来并长期使用,而这段故事在《珍珠港》中被还原了出来。 ![]() 在电影中,丹尼·沃克手上的飞行员腕表正是汉米尔顿对照 1941 年向军队提供的腕表精准复刻的版本。 ![]() 至于说到为一部电影定制手表,汉米尔顿在 1968 年便迎来了这一高光时刻,没错,就是那部影响整个电影史的伟大电影《2001:太空漫游》。 ![]() 1966 年,库布里克与英国科幻小说家亚瑟·克拉克共同完成剧本,两人决定找到 40 家品牌来共同打造一个前所未有的未来,这份名单中包括了 IBM 计算机、派克钢笔、VOGUE 杂志,当然还有汉米尔顿。 日常生活中的库布里克非常喜欢戴手表,所以两只手腕上各有一支手表。在找到汉米尔顿后,库布里克要求品牌和当时的产品开发师 John Bergey 设计一款电子座钟和一支电子腕表。 最终完成的电子座钟是这个样子: ![]() 在 2011 年法国电影博物馆策划的库布里克电影回顾展上,当年的电子座钟和电子腕表的设计初稿也面向公众展出; ![]() ![]() 最终确定的腕表设计草稿也位列其中。 ![]() 同时展出的原型腕表几乎没有任何磨损; ![]() 在 1966 年设计完成后,这支腕表立刻出现在当年的 VOGUE 内页中,这意味着所有人都想得到它!只是由于生产技术有限,汉米尔顿不得不放弃了这个计划。 ![]() 取而代之的是,在最初两款备选腕表中,汉米尔顿选出了一款进行量产,并将其命名为 Odyssee 2001,可能你已经注意到,腕表的名字和电影并不一样,这是为了避免因为版权问题产生纠纷,汉米尔顿干脆改掉了一个字母。 ![]() 至于落选的另一款,我想先请你记住它的样子,在后面的文章中,我还会再次向你介绍它。 ![]() 然而,事情到这里并没有结束。 四十年后的 2006 年,对那支原型腕表念念不忘的汉米尔顿真的量产了一批四十周年限量款 the ODC X-01——钛合金表壳搭配蓝宝石表面,拥有四个石英机芯,可以同时显示四个时区的时间,售价为 1195 美元。 ![]() 此外配合电影的名字,汉米尔顿吊足了影迷的胃口,这支腕表全球限量只有 2001 支。 ![]() 在好莱坞复杂而完备的电影工业体系下,电影与腕表品牌的感情总是如胶似漆,有时候说服观众去相信一个角色的信念感,只靠一支腕表就够了。对于汉米尔顿来说更是如此,作为观众,也许你在不知不觉已经见证了它与好莱坞的“爱情长跑”。 假如你是漫威的粉丝,在2005 年和 2007 年先后上映的《神奇四侠》系列中,一定会看到汉米尔顿的出现; ![]() ![]() 或者,在李安执导的《绿巨人浩克》中也不难找到汉米尔顿的镜头; ![]() ![]() 甚至是蒂姆·波顿的作品《大鱼》中。 ![]() ![]() 一方面是大师们的加持,一方面汉米尔顿几乎一手包办了系列电影中的经典造型——《黑衣人》系列。 ![]() 从第一部开始,当威尔·史密斯拿起这块表时,它便成为电影中的特工们身份的象征。 ![]() ![]() 《黑衣人》 从没有一支腕表可以像它一样成为电影角色的完美搭档,观众甚至可以依靠它的独特外观来一眼分辨出角色是谁。 ![]() 《黑衣人 III》 也从没有一支腕表,能够和荧幕上的流行文化结合的如此紧密。实际上,早在威尔·史密斯之前,就有一位流行巨星把它戴在了手上,就连汉米尔顿都不太清楚是怎么回事,但是大家都知道,这是一支设计非常成功的腕表。 这个人是猫王 Elvis Presley。 ![]() 1961 年,浪漫音乐喜剧电影《蓝色夏威夷》上映,作为猫王在夏威夷拍摄的三部电影之一,《蓝色夏威夷》在上映当年和次年的票房收入榜单上均排名第十。 就是在这部电影中,观众们见识到了这支腕表的魅力。 ![]() 在片场中休息的猫王佩戴腕表的照片一度成为汉米尔顿绝佳的宣传照,人们甚至因此称之为“猫王表”,而它的真正名字是 The Ventura。 ![]() 时间再向前推进,回到 1957 年。当年一月,汉米尔顿在纽约为 The Ventura 举办了新品发布会,此前从来没有一支腕表被设计成如此特立独行的形状,它的开创性在手表发展的历史上也是值得称道的。 ![]() 战后的美国迎来了黄金年代,与当下对新复古的追逐不同,五十年代的美国对未来充满了迫不及待的向往,人人都迷恋着未来,未来派的设计浪潮成为当时的主流,The Ventura 的诞生就是最好的证明。 The Ventura 的设计师是 Richard Arbib,美国当时最富盛名的工业设计师: ![]() 在接受汉米尔顿的设计委托之前,他已经为美国汽车公司设计出了极具未来主义的流线型轿车,标志性的 V 字型设计语言,就是他对黄金年代人们的情绪和审美的精准捕捉。 ![]() 这一设计语言同样被延续到了 The Ventura 上面。 ![]() 现在我们再来看看这款被库布里克淘汰的备选腕表,其名为 Electric Flight II,正是基于 The Ventura 的设计进行的再创作,不过库布里克并不认为它代表着未来。 当然这丝毫不影响猫王和越来越多人对它的狂热和喜爱,尽管彼时 200 美元的标价已相当高昂,The Ventura 还是供不应求,一跃成为收藏家眼中的硬通货。 1965 年平安夜,猫王前往孟菲斯当地的一家珠宝店购买圣诞礼物,也为自己购买了另一块 The Ventura。这支黑面白金表壳的腕表,在 1999 年于猫王的故居 Graceland 进行拍卖,后被收藏在汉米尔顿品牌博物馆中。 ![]() 在黄金年代量产了七年之久的 The Ventura 功成身退,直到 1988 年才再次投入生产,并在设计师 Richard Arbib 的设计上重新进行创作,直到今天还在吸引着从未知晓它的人,去发现其中蕴藏的无限魅力。 每隔一段时间都会推出新品的 The Ventura 系列,在今年带来了纯黑色设计的 Ventura All Black。 ![]() ![]() 全新的 Ventura All Black 对精钢表壳做了 PVD 电镀处理,保证表壳可以被黑色均匀覆盖; ![]() ![]() 纯黑色也是 Ventura 系列从未有过的颜色,从表壳到真皮材质的表带,黑色为 Ventura 赋予了新的活力和神秘。 ![]() 不仅贯穿着电影的历史,Ventura 每个年代的不同设计,也成为都会的浮光掠影。 如果你是经典款的坚决拥护者,不妨再看看先后被猫王和威尔·史密斯加持的六七十年代 Ventura; ![]() 表盘上的电波图案则暗示着,Ventura 是世界上第一个依靠电池提供动力的电子表。 ![]() 而八十年代的 Ventura 一改黑白两色的单一,用纯金色包裹表壳; ![]() 到了九十年代,轻松的时髦成为都市人生活的风向标之一,Ventura 也换掉了沉重的金属材质表链,选用皮质取代; ![]() 随着千禧年的到来,人人都渴望崭新的开始时,一块纯白色的 Ventura 便出现了。 ![]() 总而言之,每个时代的 Ventura 都有自己的风格和亮点,就像汉米尔顿对电影的拥护与支持一样,Ventura 也在表达着自我对于时间的态度—— 即使不能让时间停下来,也可以选择用最美好的方式体验它的流逝。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