利用135不论的第一个字的平仄自由,创建了每句诗的开头一字都相同的同头诗,其中有五言同头律诗,可以排成一种图形的,这种图形叫飞雁体诗。 集句诗是中国传统诗词领域中的一朵奇葩,有较高的艺术价值和欣赏价值。最早的集句诗,为西晋傅咸的《七经诗》,它集别人的的诗句成对子。集句律诗却是宋朝朝才出现的,据说王安石是写这种诗的鼻祖,根据史料记载,集句诗在宋代最为盛行。像王安石、苏东坡、文天祥、辛弃疾、黄庭坚、晁补之、杨冠卿等诗词家都有大量的集句诗作。这是一种再创作,严羽《沧浪诗话》谓“王荆公集句最长,《胡笳十八拍》浑然天成,绝无痕迹,如蔡文姬肺肝间流出” 虽然诗句均是前人之作,句字本身没有独创性,但是不同风格的诗句只要被创作者遵循诗词的平平仄仄和“启、承、转、合”的相关原则重新组合,做到状物抒怀、浑然一体,给人一气呵成的艺术美感,那么便是上好之作,让人耳目一新。正因为集句诗在很大程度上受到严谨的制约,所以它的创作比起填写近体诗词的难度更大;而它的再创造,使得诗词的耐人寻味、可感性的审美特征更进一步地发挥出来,艺术性和赏析性更强了。 回环顶真诗、半字顶真体、半字顶真回环体,看来所谓“游戏三昧”,却是一笔不小的文学遗产,又非“游戏”一语可了。它是汉语言文字独有特征的充分体现和巧妙运用,显示了汉诗艺术形式的多样性和丰富性。 第三个是神游境界。 就好像卖油翁一样,熟能生巧,格律也好,奇诗形式也好,已经胸有成竹,融会贯通,不再成为障碍与束缚,于是便把重点移到谋篇布局、形象思维、敲词炼句上,脚镣手铐举重若轻,手铐好像长袖善舞,脚镣好像长裙曳地,还增加了打击乐。从宋代起奇诗怪词已不满足点缀格律诗,它们开始开拓新路,品种多样化,横向的纵向的,向其他的文体渗透和融合。 最先开辟这条道路的是苏东坡,他创造了文字图形化的神智体,后人又把神智体与颜色相结合,使神智体更加绚烂多彩。 诗歌文字图画化,产生了竹叶诗、花鸟图诗,一个个的字就是一片片的竹叶或一只只的鸟和一朵朵的花。给人韵律的熏陶和艺术的享受。 游戏诗歌也更优雅,诗歌的迷宫化,公用字连珠的梅花形诗、八枝盘鉴图诗、方结连环诗、五句同头诗的梅花三弄,诗趣谜趣图趣结合在一起了。 在填词中也可利用公用字制成各种图形的阡陌诗、相思璧等。这些形式在填词中将有很大的市场,有很多的词牌可供利用。 拆字诗发展成拆字图诗、纵横田亩诗、综合离合的蜘蛛图诗、拆字与复字结合的花心诗、拆字与宝塔结合的三角形诗。 由姓名诗发展成多丽碑诗。 诗与词走向合璧,如诗与词合璧的虞美人,让我们看到了诗词的广泛前景。诗联、联诗,把诗歌与对联又结合起来了,词联则把词与对联扭成一对儿。曾经有人担心诗歌的出路,我看,这也是诗歌的出路之一。 最值得一提的是回文诗,这是诗歌中最灿烂的一朵奇花,是人们最早正确认识奇诗怪词的先锋,现在大家对回文诗不能简单看作文字游戏几乎无异议了。这是世界上独一无二的诗体,也是中国文字在世界上独一无二的语言结构形式。它的品种甚多,有十字形状的十字图诗;两首本句回文的七律可组成火环诗、四首鳞叠连环七绝可构成翠蕉图诗、三十首鳞叠连环七绝则可构成金花连环诗;与顶针结合的顶真回文诗、锦缠枝、矩式连环回文诗;还有一首变多首的反复体,一个主题变多个主题的双篇回复式。它的语言展开形式则有通体回文、本篇回文、双句回文、本句回文,以及几种形式结合的回文。 当人们从对杂体诗的偏见中走出来,当杂体诗与格律诗和平共处,当杂体诗与其他文体和谐地融合,那时,诗歌的春天才真正到来,百花齐放、百花争艳才真正显出诗歌的魅力。 |
|
来自: hejunwei_yeah > 《奇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