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警察同志,我要报警,公司收了我的古玩鉴定费,东西没卖出去,钱也不退。”自今年6月份以来,广州天河警方兴华派出所接到多起鉴宝纠纷警情,办案民警调解处理后,继续循线追查,竟揪出一个以拍卖“文物类藏品”为幌子,收取高额“服务费”的诈骗团伙。近日,广州天河警方展开收网行动,现场查获电脑、手机、假文物、话术本等涉案工具,抓获违法犯罪嫌疑人43名,涉案金额约200万元。 事主:流拍后要求退钱 公司以签合同为由拒绝 “先生,您好,是您有古玩藏品要鉴定或者出手吗?您加我微信,把藏品图片发过来,我让专家老师给您做个分析。”第二天,潘先生接到公司客服电话。 “专家老师已帮您初步审核,对您的藏品评价很高,从成色、包浆、品相来看,几件藏品都是老物件,每件价值都在百万元以上,建议您来我们公司一趟,做一个更全面专业的鉴定。” 一听说藏品价值这么高,潘先生很是心动,随即带着藏品找到这家拍卖公司。 在公司“专家老师”的鉴定下,潘先生带去的三件藏品总价值过千万元。这让潘先生既喜又忧,藏品价值越高,要交纳的费用也越多。 “先生啊,像您这类藏品,我们近期市场上都有成交的,根据现在的行情及以往成交记录来看,我们给您拍卖,给到您的是相对保守、稳定、好出手的价格。” “您的藏品确实是很适合现在的市场需求。近期公司有场大型的交易会,刚好是关于您这类藏品的,这是出手的最好机会,肯定卖得出好价钱,您可要珍惜这机会呀。” 在公司经理的一番言辞下,潘先生最终与公司签下拍卖合同,交纳各种费用共计10万元。想到拍卖藏品的收入约千万元,潘先生特别开心,感觉人生转运了。他和家人商量买房、旅游,要去做许多开心的事情。漫长等待后,9月30日,潘先生接到公司通知,三件藏品在拍卖会上流拍。 随后,潘先生多次到公司,要求退还交纳的费用,但公司以签订拍卖合同为由拒绝退钱。几番协商不成后,潘先生向天河警方报案。 嫌疑人:让客户感觉身份高贵 离“成功”就近了 “总监的底薪5000元,业务员的底薪约3000元,但提成高,按客户缴纳的费用算,3万元以上拿8%,3万元以下拿7%的提成。”据林某交代,公司有7个市场部,设有总监、业务员,后勤部有前台人员、财务,签合同和PS修图人员都是分开的,大家各司其职。 “鉴定费用300元起,展览费一般是5000元到1万元,拍卖需要3万元,包含宣传费、推广费、运输费、保险费、图录费等费用,商品拍卖成功后再收取成交额1%的佣金。”林某称,公司成立以来,每个月接待客户有30余个,少则几百元,多则十余万元。公司每周一至周五都会召开早会,通报各市场部的业绩,表扬有业绩的员工,并重申公司纪律要求。 “公司的业务员不需要知道怎么鉴定古董,只要按照我编制的话术去讲就可以了。但礼仪是一定要注重的,上班要着正装,男的不能留长发,女的衣服不能太紧身。办公室环境整洁规范,同事之间微笑、打招呼这些都是必需的。”林某要求员工把客户当成“领导”,楼下热情相迎,前台登记,问候寒暄。与客户聊天的时候,后背只能轻靠椅背,谈话前倾以示尊重。送客户离开时,帮客户按电梯,并送至楼下。如有客户远道而来,要了解有没有住的地方,在公司附近找宾馆安排入住,并准时到楼下接送。 “你得让客户感受到自己身份的高贵,他心动了,你就离成功近了。”这是嫌疑人林某给员工说得最多的一句。 民警揭秘“鉴宝”套路 第一步,包装公司。 第二步,寻找目标。 第三步,忽悠客户。 第四步,展出流拍。 第五步,诈骗得逞。 民警提醒:“这些公司并不具备任何藏品鉴定和拍卖资质,他们故意虚构事实,夸大藏品价值和评估费用,都是为了达到诈骗目的。”这类诈骗作案手法隐蔽,犯罪嫌疑人吃准了收藏者想一夜暴富的心理,通过环环相扣的‘套路’,将诈骗活动伪装成合同纠纷。收藏者想要不被骗,就要认清现实,不要幻想随便一个老物件就能高价卖掉发笔横财。需要对藏品进行鉴定时,要擦亮眼睛,寻找正规途径,到国家正规的文物鉴定机构去鉴定。如果遇到疑似古玩诈骗,应第一时间报案。
|
|
来自: 天宇楼33 > 《临时文件拍卖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