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李世民放390名囚犯回家,约定秋后自觉回来受死,结果如何?

 hyxz_ljf 2019-12-12

李世民毫无疑问是一个相当有作为的君主,在他在位的那段时间里,虽然是面对着一些争议,但是他确实是一个非常适合当皇帝的人。

在他在位的期间,做出了许多不错的政绩,而关于他所做的一件事,在后来有着许多不同的评价,李世民曾放390名囚犯回家,并约定让他们在秋后自觉回来受死,结果如何?

李世民放390名囚犯回家,约定秋后自觉回来受死,结果如何?

虑囚制度

在现代,当地方的法院宣判了犯人死刑之后,这起案件还要到最高院进行最后的审核,若是觉得不妥的话也可以驳回重审。这种少杀慎杀以及防止错杀的刑罚理念,最早可追溯至汉代,当时已有对在押犯人进行二次讯察以减少冤假错案的机制,称之为录囚或虑囚制度。

虑囚的目的是为了防止冤假错案,故而以平反冤案为宗旨,如若是刑罚得当无差错,也就自然也不会无辜给囚犯减刑甚至一释了之了。但是,实际上每次执行虑囚,尤其是皇帝带着个人色彩的虑囚,总会有随之而来的宽宥以及赦免之举。

李世民放390名囚犯回家,约定秋后自觉回来受死,结果如何?

世民虑囚

于贞观六年的十二月二十二日,李世民又一次亲自录囚。而与之前针对具体案件的宽免不同,他亲自询问了所有死刑犯是否悔改,并得到了满意的答复,之后他看着眼前的囚犯们,忽然心中就有了一个大胆的想法,他要把这些人给放了,于是他对囚犯们说道:朕想跟你们做一个约定,我想现在就放了你们,让你们回家和家人过年,等到来年秋天的时候,你们再回来接受死刑,你们同意吗?

而在跟囚犯达成明年秋天前自归的约定后,李世民当即将被判死刑的390名囚犯全部释放,让他们回家过最后的年。这件事情虽遭到了众臣子反对,但李世民还是做了。

李世民放390名囚犯回家,约定秋后自觉回来受死,结果如何?

囚犯守约

到了第二年秋天,这390名死囚竟然无一记载,全都返回了京师。太宗见他们如此信守承诺,也是非常感动,便将他们全部赦免了事。

这惊世骇俗的纵囚事件就这样完美落幕,而太宗爱民如子的仁君形象再次得到淋漓尽致的展现。 一百多年后,白居易有感于此,写下《七德舞》:“怨女三千放出宫,死囚四百来归狱。”来歌颂太宗的英雄事迹。

遭到质疑

但欧阳修则是将他的疑惑写在名篇《纵囚论》中:“此岂近于人情哉?”在他看来,这纵囚自归不过是双方私下勾结的一场秀而已,不过是为了图名罢了。

李世民放390名囚犯回家,约定秋后自觉回来受死,结果如何?

而据《后汉书》的记载,钟离意便曾经有两次纵囚的行为。一次他受命将囚犯从洛阳押往河内,但当时正值寒冬,因此一些囚犯因缺少冬衣而受冻生病,以至于无法行走,便被释放。

而另一次事件则是因一个名叫防广的百姓因为替父亲报仇而被捕,期间母亲病死,钟离意怜悯他,便放他回家办理丧事。其手下的人纷纷劝他不可,但钟离意却毫不动摇仍放了防广。等到丧事完毕后,防广也果然如约还狱,于是钟离意将此事上报政府,结果防广被免除了死刑,可谓皆大欢喜。

释囚看法

这其实是用来收买人心的一种方式,李世民通过这种方式,向他的子民们传达了他的大爱精神,并且告诉了他的子民,他是十分仁爱的,他对于那些即将要死的死刑犯,都能够如此的仁爱,所以可见李世民真的是一个十分亲民的皇帝。

李世民放390名囚犯回家,约定秋后自觉回来受死,结果如何?

并且,在儒家看来,刑罚最多只是消极地禁止作恶,而无导人向善的能力,如果要想达到天下大治的太平局面,就应该以道德的力量教化众人。遵循这种理念行事的官员便是所谓的循吏或良吏。

演戏看法

也不乏有人像欧阳修一样认为是演戏的。因为贞观之初距离大唐开国不过十余年,当时的政权并未稳固,更重要的是,李世民的即位本身并不合法,他面对着巨大的伦理压力以及严重的合法性危机。

李世民放390名囚犯回家,约定秋后自觉回来受死,结果如何?

因此,李世民迫切需要做出一番突出政绩,以显示出自己的治国才能。因此,通过人为手段减少犯罪的人数,便成了李世民宣扬德政以及提振民心的重要举措。

于是,本着这种原则,在即位之后的李世民便极为的重视刑事案件,并屡屡亲自录囚。在贞观四年,更是出现了全国死刑犯仅29人的历史最少纪录,于是,他当即迫不及待地对臣下宣称贞观盛世指日可待。接踵而至的,便是这次规模空前的纵囚事件。

图片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联系删除!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