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中国和意大利艺术交融碰撞

 孟溪ProbeT连山 2019-12-13

桑德罗·特劳蒂&雷小洲作品联展在李自健美术馆开幕

中国和意大利艺术交融碰撞

  •   李自健和雷小洲(左)、桑德罗·特劳蒂(前)在一起。   李自健和雷小洲(左)、桑德罗·特劳蒂(前)在一起。
  •   12月11日,“交融&碰撞——桑德罗·特劳蒂&雷小洲作品联展”在李自健美术馆开幕,展出两位艺术家217幅作品。均为长沙晚报全媒体记者 陈飞 摄   12月11日,“交融&碰撞——桑德罗·特劳蒂&雷小洲作品联展”在李自健美术馆开幕,展出两位艺术家217幅作品。均为长沙晚报全媒体记者 陈飞 摄

  长沙晚报12月11日讯(全媒体记者 胡兆红 通讯员 丁阳亮)今日下午,“交融&碰撞——桑德罗·特劳蒂&雷小洲作品联展”在长沙李自健美术馆开幕,本次展览展出了两位艺术家包括油画等在内的217幅艺术作品,免费对公众开放。以此促进两国的文化交流与互鉴,庆祝即将到来的中意友好建交50周年。

  特劳蒂画里澎湃着中国艺术的神韵

  桑德罗·特劳蒂,意大利著名艺术家,西方美术史的一名典型代表人物。天生的“地中海血统”赋予他自由而热烈的绘画风格。强烈的色彩、苍劲的线条以及巧妙的构图和人文的诗意,塑造了契合民族精神和生命张力的典型形象,这让他的作品在这个观念艺术盛行的时代中显得尤为珍贵。

  桑德罗·特劳蒂的作品怎么会来到中国?

  20世纪90年代初,特劳蒂带着他的绘画技巧和艺术观念来到中国。他认为艺术绘画是一个独立于自然之外的生命,除了满足画面本身的需要之外,视觉形象更要有一个心灵默契和沟通的境界,让观赏者能感受到艺术家的感知。这些都深深影响着那些在刻板化的教学模式下的中国艺术家,为他们进行现代化形式的创作提供了一个极为难得的参照,不再局限于写实观念的教条印象。在东西方碰撞、交融中,不同文化的对视、反思与认同,促进了中国艺术更契合地融入世界,让中国的艺术成为参与全球当代艺术体系建设的一股动力。

  特劳蒂与中国博大精深的艺术文化结缘后,他的作品不仅折射出西方艺术潮流发展的轨迹变迁和后现代主义绘画演变的缩影,还汲取了中国传统文化的精髓,他甚至希望通过研究《红楼梦》等古典文学来了解中国的历史文化背景。

  两个不同艺术世界构成气韵生动的交响

  雷小洲,油画家,广州美术学院城市学院院长。与特劳蒂一样,生活的经历让雷小洲的作品具有强烈的主观性。基于急剧的现代化城市进程带给他的影响,并融入了儿时城镇的记忆与感悟,给他的艺术作品营造了一种神秘氛围,表达了对国家、民族与时代的深厚情感。这次展览是雷小洲离开湖南40年后的首次回乡办展。

  特劳蒂和雷小洲两位艺术家此次联展,不能不提他们之间特殊的情缘。

  特劳蒂先后在中央美术学院、广州美术学院、湖北美术学院任客座教授。在教学过程中,特劳蒂善于改变学生的观察方式,引导学生敞开创作思路,学会去发现问题,寻找自己的艺术形式,从而探索下去。这使中国学生受到拨云睹日般的启发,学会在充满活力的生活中寻找灵感,创造出新时代的艺术作品,让艺术语言更加丰富,让文明得以传承。

  特劳蒂在中国的教学期间,雷小洲给予他非常重要的支持与协助。特劳蒂表示:“我衷心地感谢中国人民和中国艺术家朋友们对我的教学活动给予的支持与帮助,如果桑德罗·特劳蒂在中国的美术史上能够留下一点印记,对中国当代绘画艺术的进步有所助益,我想特别感谢的是画家雷小洲在这些年里的风雨陪伴,一路同行。”

  他们如同新时代的马可·波罗——中意文化交流的使者,架起了两国艺术互学互通的桥梁。两位艺术家志同道合的结果是友谊的建立,充分体现了世界多样性文化交流互鉴的精神,既保留着各自国家的文化印记,又吸收了彼此国家的艺术元素,拉紧了维护世界和平的纽带,夯实共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人文基础。

  李自健美术馆馆长、著名画家李自健表示,中意绘画艺术自然地交融与碰撞结出了丰硕成果,同时是东西方文化交流、发展的见证。桑德罗·特劳蒂、雷小洲两位艺术家用他们各自的艺术世界构成了一部气韵生动的交响乐,给湖湘大地的观众带来一次难得的视觉盛宴。

  12月12日上午9时30分,李自健美术馆将举行特劳蒂现场写生示范,同日14时30分将举行“大师艺术·人生分享会”。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