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我国首次发布的《全球矿业发展报告2019》显示,全球2395 家上市矿业公司中,大型矿业公司数量占比不足4%,但其市值占比近80%,国际大型矿业公司拥有着全球最优质资源。 在铁矿行业,前十大铁矿生产商占有全球82% 的铁矿石,年铁矿石产量占全球79.7%,全球前十大铁矿山均被四大矿山和新兴的矿业巨头汉考克控股! 一、全球十大在产铁矿山 (1) 全球第一大铁矿山 2018年,位于西澳大利亚北部的皮尔巴拉地区的哈默斯利铁矿区年产铁矿石2.21亿吨,成为全球第一大铁矿山。 哈默斯利铁矿床属于超大型富铁矿床之一,已发现不同规模的铁矿床109多个,单个铁矿床规模不少都在10亿吨以上,矿石总储量320亿吨,其中富铁矿249亿吨。此外,还有含铁大于30%的碧玉铁质岩,潜在资源量6.4万亿吨,并可露采。 目前,力拓控股的哈默斯利铁矿 (Hamersley Iron)拥有九个矿场, 3个为合资矿场,其中中钢集团与力拓合资的恰那铁矿便在其中,它还拥有700公里左右的纵横交错的铁路,连接丹皮尔港的码头与矿场。 (2)澳大利亚/巴西供应全球 2018年全球十大铁矿山中,8座铁矿山位于澳大利亚,2座位于巴西。同时,2018年,澳大利亚供应了全球36%铁矿石需求,巴西供应了全球20%的铁矿石需求,两国家合计供应了全球56%的铁矿石,可以说,澳大利亚和巴西铁矿供应全球! (3)五大矿业巨头 从全球前十大铁矿山控股公司来看,四大矿山和新兴巨头汉考克勘探公司瓜分了十大铁矿,其中力拓拥有2座,淡水河谷拥有2座,必和必拓拥有3座,福特斯库金属集团(FMG)拥有2座,汉考克拥有2座(汉考克与力拓共同拥有hope downs铁矿)。 Hope Downs是近几年开发的超大型铁矿资源,其矿石类型为皮尔巴拉地区(Pilbara)典型的高品质的玛拉曼巴矿(Marra Mamba),可采储量8亿吨,平均含铁品位62%(烧结后可达66%),目前力拓和澳大利亚最富有的女人Gina Rinehart拥有的汉考克勘探公司各持股50%。 吉娜·莱因哈特(Gina Rinehart) 二、全球十大铁矿石生产商 虽然了力拓控股全球最大铁矿山,但其并不是全球最大的铁矿石生产商。 据自然资源部中国地质调查局国际矿业研究中心发布的《全球矿业发展报告2019》显示,2018年,淡水河谷铁矿石产量高达7.5亿吨,占全球产量35.7%,成全球第一大铁矿石生产商,力拓、必和必拓和FMG分列二至四位,四大矿山合计产量67.4%,四大矿山牢牢霸占全球铁矿市场话语权。 (1) 第五大矿业巨头-汉考克勘探公司 1952年11月,朗·汉考克发现了全球第一铁矿哈默斯利铁矿和皮尔巴拉矿区。随后,矿业巨头力拓开掘汉考克发现的皮尔巴拉矿山。按协议,力拓给汉考克每年矿产销售额的2.5%作为特许权费。以此为原点,汉考克打下了他矿业帝国的基础。 吉娜·莱因哈特(Gina Rinehart)作为汉考克独女,其在12岁时,便跟父亲一起去勘探现场调研。大学才上了一年,Gina选择从悉尼大学经济学专业退学,专心为家族事业工作。 1983年,汉考克妻子去世后,汉考克找了一个菲佣,于是被澳洲人民家喻户晓的汉考克家族的狗血剧情开始了,在继母教唆下,Gina被父亲从公司高层下方,父女情变;1992年,老汉考克去世,Gina怀疑继母有杀死父亲的嫌疑,并以侵占财产等罪名将继母告上法庭。 2016年,在经历长达14年的法律纠纷后,终于有了一个判定:Gina胜诉,接手父亲留下的汉考克勘探公司。但是家族留下的公司也已是一堆烂摊子。这十几年间,汉考克勘探公司几乎没有进行铁矿开采。唯一的收入,就是征收一些矿区使用费。 Gina在接手公司后,加大了对矿区的开发,2018年,汉考克勘探公司控股的罗伊山铁矿产量达到4687万吨,产能5500万吨,位列2018全球十大在产铁矿山第9位,谁能想到该矿产品在市场上推出只有不到三年的时间。 近两年,汉考克勘探公司也在大幅加快其铁矿石业务,2018年,汉考克勘探公司收购澳大利亚铁矿公司-阿特拉斯铁矿公司,近日,汉考克掌门人Gina向澳大利亚环保部提出申请开发皮尔巴拉地区的Corunna Downs铁矿石项目。 目前,汉考克勘探公司拥有的矿产资源排名全球前五位,其中未开采矿产资源更是居于全球前三甲。 (2) 三井物产株式会社与日本矿产发展模式 日本矿产资源种类较齐全,但储量及其匮乏,所以日本常被称为“资源标本国”,不知算作称赞还是嘲讽。 但即使这样,日本仍然掌握着诸多矿产的定价权,尤其是日本矿产资源经略能力远超大部分矿业国家。《矿产资源强国评价指标体系构建与评价(2017)》,日本成为仅次于美国、澳大利亚的世界矿产资源强国。 曾经,当日本国内资源满足不了自身需求,发动战争、抢夺他国资源成了这个民族最大的梦想,于是日本挑起了第二次世界大战,然后中国结束了这场战争。 日本的反思:过去所采取的国力=军事力量=资源实力的方针没有错,但方式上欠妥当,不该用露骨的、直接的领土扩张方式,应该用含蓄、间接的方式进行全球资源再分配 战后的日本,开启广泛布点,全球渗透。2018年,三井物产株式会社成为全球第7大铁矿石生产商便是日本矿产资源扩张的缩影! 三井一直扮演着“幕后推手”的角色,将自己的下属公司以及关联企业推到台前,不断地扩大着市场、资源和疆土,谋求着利润最大化,而自己则隐藏起来,像极了“影子帝国”里的王者。也因此,甚少有人知道三井通过各种隐秘渠道影响着世界经济。 淡水河谷:三井物产拥有巴西Valepar S.A.公司(淡水河谷母公司)18.24%(另有说法为15%,待考证)的股权。 必和必拓、力拓:在澳大利亚24个主要铁矿中,日本企业重点投资8家,参股16家,三井和力拓共同拥有西澳大利亚纽曼地区的两座矿山(西安吉拉斯矿山和罗布河矿山);三井和必和必拓共同拥有MAC铁矿等5家矿山。 三井与铁矿巨头绑定,参股上游企业企业之外,或许三井物产的资本不大,并没有实现控股。但是三井会让其隐身于整个矿业产业链,从而协调各方,以获得自身最大利益。 下图这个产业链,把国内钢铁企业坑的好苦! 今年,铁矿石价格飙涨,国内钢企如同热锅上的蚂蚁,煎熬难耐,也不断呼吁定价权,也在不断参股上游,但现在大矿、好矿早已被巨头瓜分完毕,国内想形成上下游协同效应,难。 与中国不同,背负日本民族的不是政府,而是财团企业,财团始终以民族的强大为己任,日本就这样通过类似三井的财团,成为隐藏在全球矿业背后的触手,不知不觉间打造了一个矿业帝国。 而在面对日本紧密团结的财团企业时,中国却往往暴露出松散的弱点,进而成为日本的打工者,不断有国家和民族赖以生存的企业,被日本财团吸纳。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