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领导忽悠下属干活的那些套路

 学生有礼111 2019-12-13
“激将法”即 “激敌方将领出战”,出自《孙子兵法》。《三国演义》第四十回“孔明用智激周瑜,孙权决计破曹操”中将这一计演绎得淋漓尽致。
从管理学上看,激将法就是一种逆向激励,让员工为了荣誉、为了面子、为了心里那点儿“小尊严”,不顾一切地证明自己,这才稀里糊涂地上了领导的“套”。
可见,激将法就是领导为了让下属积极踊跃地做事,而使的一点儿“小伎俩”,而且这种“小伎俩”常常用在正面激励不管用或者效果不足的时候。
体制内的领导们也常常为了下属工作不给力而烦恼,他们又是怎么“激将”的呢?
体制内的管理方式和企业员工激励是不大一样的,体制内缺乏足够的物质激励手段(不能乱发津补贴),晋升激励也常常兑不了现(提拔不提拔是个不确定事件),精神激励又不够实惠(大多数只有奖状没有钱)。
激励工具这么少,怎么让下属们卖命干活呢?用激将法打心理战是个不错的选择。
领导们的激将“锦囊”里都有哪些妙招呢?

 1

第一招是“骂”

骂就是批评,领导在下属犯了错的时候,常常会拿出批评的武器。
同样是骂,有的领导就是为了发泄情绪,骂完了让下属郁闷很久,只恨跟错了人;而另一些领导骂完以后却能让干部咬牙切齿又心服口服,进而卧薪尝胆,来个一雪前耻。
这二者的区别就在于,一个骂就只是为了骂,而另一个骂是为了激。
举个例子,看看会骂和不会骂的区别。比如说,小李材料质量下滑,多次提醒不见好转,领导很生气,后果很严重。
先看看不会骂的领导:小李,你怎么回事,这材料你让我怎么用,你把废纸拿来给我还不如拿A4纸给我,我都懒得给你改,给我回去重写。
看到了吧,就是纯粹地发泄情绪,个别脾气暴的领导还会加上一句“给我滚”,或者来两句间歇性的“国骂”,总之就是要借着骂人撒气。
再看看用骂人来激将的领导:小李,你觉得这材料写得怎么样啊(谈事实),这个时候被骂的总不会说还可以。
不管认不认为自己写得差,都会说“写得不好,领导多批评”(这时就该做好被骂准备了)。
但领导接下来还不会发火,接着说:我看你不是写得差,是没用心写(谈态度),你看,昨天交代你一定要强调的工作就没写……,这些数据就反映不了工作成绩……,这里就没有突出领导班子的作用……,这里还有错别字,句子也不通顺……
看到了吧,要骂人就得说事实,写得差,差在哪里,先告诉你,让你心服口服;而且不是说你能力不行,是说你态度不端正。
反过来理解呢,就是你本来能力是可以胜任的,但就是因为态度不端正,写出来的材料才不过关。
骂人的同时,增强了自信,挽回了颜面,也找到了改进的方向。
还没完,领导紧接着说:小李啊,我反复跟你强调,材料不只是笔头的功夫,更是心头的功夫,要用好心才能用对力、办对事(开始传授材料心法),如果你不用心,材料就总是会浮在面上,漏洞百出(谈后果),你是这批年轻人里最有悟性的,也是最肯下功夫的,班子很看好你,但是近期一系列材料写得不见起色,你要好好反思啊(一面寄予厚望,一面督促整改)。
讲到这,你还能说啥,只能点头称是、对照检查、奋笔疾书、抓紧整改,而且还希望能通过后面一系列材料,来证明自己正如领导所说的那样,有悟性,肯下功夫,班子没看错人。
所以,会用骂人来激将的领导,就是能让下属认识到错误在哪,又感到被领导信任,进而加倍努力、不负众望。

 2

第二招是“比”

比就是对比。领导往往有时候不会直接指出问题所在,跟不会直接发脾气骂你,而是拐弯抹角地给你做“证明题”,让你在对比中认识到差距和不足,激发动力、奋起直追。
他们会拿你跟同事比。
比如:小李啊,你看看,小张的材料最近也上来了,近期几个稿子都不错。我们班子是打算培养你做综合科科长,把材料顶起来,你可要加把劲啊,不要被人给超过了。
这种对比是拿同单位的人来刺激你,让你感到压力和地位有可能被撼动,进而化压力为动力。
有时候也会拿你跟前辈比。
比如:小李啊,市委办最近提拔的副主任熟悉吗,他就是写材料出身。他像你这个年纪,也只是副科长,但是人家愿意写、愿意钻,提高很快,不到7年就从副科长成长为副处了。跟他相比,你还不够踏实,钻劲不足,想要成为那样的角色,还要加把劲儿啊。
这种对比就是用前辈的“光荣事迹”激励你,让你觉得必须加把劲才能像前辈一样有为有位。
有时候会拿你跟领导自己比。
比如:小李啊,我也是一步步熬材料才爬上来的,如果不是扛得了市委的大材料,恐怕也没人会想到提拔我这个没背景的小科长。你跟我的情况很像,不下一番苦功夫,就很难爬得起来,这个心态一定要把握好。”
这就是告诉你,光明前景在等着你,但必须要像他那样努力才行。
最后一种是把“比”和“骂”混着用。
比如,“小李,你最近材料质量下滑很快,这样下去我们怎么跟秘书长交差啊,你跟市委办综合科比比,他们那边年轻人的文稿能力提高很快,我们政研室的势头眼看着就要被比下去了,不努力不行啊。
这种情况下,既问了你的责,又讲了严峻形势,隐含意思是你个人努力与否关系到单位的发展,话都说到这份上了,你还能不好好干么。
总结一下,“比”这招要用出效果,关键是要让人觉得与标杆相比,自己差距很大,但只要按照领导的指示再努力就能迎头赶上。

 3

第三招是“晾”

“ 晾”就是把你放在一边不管不问,由你自生自灭。
这一招看起来简单,但火候把握起来却不那么容易。晾的时间不够,跟放假差不多;晾的时间太长,斗志就磨没了。
高明的领导晾人就像晾衣服,有太阳的时候晾出去,快下雨的时候收回来,时间总是刚刚好,让你在被晾中反思自己、改进工作,成为“自燃型”干部。
例如,小李近期材料质量不高,领导反复批评仍然没有起色,这时候领导召开一次全体职工会,调整工作人员部署,把本来由小李承担的材料起草工作交给了小张,小李心里会怎么想呢?
一定是“我最近材料比较差,领导不高兴了”,或者“领导对我的材料不满意,是不是在给我穿小鞋”等等。

不管怎么想,结果都是被领导晾在一边晒太阳了。

想着自己提拔综合科科长的愿望可能会落空,再想想办公室里前赴后继的年轻人正在成长,随时可能取代自己,慢慢的,小李的心就开始着急了,领导这把激将之火就点着了。

烧多久合适呢?烧到小李坐不住,主动向领导请战为止。领导就是要这个效果,之前反复批评没有效果,这下子笔杆子被没收了才着急。
如果领导感觉小李请战诚意不够,还可以找借口推托一下,比如“小张的材料进步很快,我打算让他再多承担些任务,你方便的时候多指导指导他”。
指导指导,就是靠边休息,这一点小李一定是明白的。
所以,当场不便多说,稍过几日,如果真想通了,势必会再来和领导表态,这时火候就差不多足了。
领导可能会说,“你自己请缨出战,可要珍惜这个平台啊,你也看到了,单位里这么多年轻人都很好学上进,你要是不努力,真的要被别人给超过了”。
既然领导再次给了机会,又给予厚望和信任,小李一定会牢记在心,更加卖力地写材料,证明自己在文稿起草方面确实是不容或缺的顶梁柱。
所以,“晾”这一招,分寸拿捏得好,会激发出非常强烈的自我革命精神和主观能动性。
领导使出激将大法,我们该怎么应对呢?
领导使出激将法,必定是希望你摆脱颓势,来个咸鱼翻身;或者希望你能担负某项极具挑战性、别人又不想去干的任务。
这个道理想通了,就可以不慌不忙、物来顺应了。

 1

听话要听音

要从领导的话语中搞清楚到底是批评做得太差,还是希望帮他“扛重活儿”。
这很容易分辨,如果是批评做得太差,会揪住你的工作缺陷,集中火力骂。
如果是想给你安排一个不省心的重担子,那话里话外可能会对你某方面的能力表示怀疑,认为你暂时还没有那个能力帮他分忧解困、攻坚克难,又或者其他人可能更适合。
总之会让你有种“怎么敢瞧不起我”的感觉,进而让你浮现出冲动的表现欲,义无反顾地接下担子。
孙子兵法有云:“主不可以怒而兴师,将不可以愠而致战”。
看懂激将法必须要做到放下情绪,认真分析和思考领导的“话音”,准确辨明领导的意图,这才能对症下药。

 2

认真对照检查

当发现领导对你工作不满,并用各种“挑拨”敏感神经,甚至挑战尊严底线的言语来刺激你时,当下要做的不是反驳,也不是上火,必须要冷静地反思最近工作,在自身表现和领导期望之间找差距。
特别是检视清楚工作为什么会下滑,是主观上出了问题,还是客观上条件不利,总之,先找到原因,再进一步拿出解决办法。
当然,如果发现领导是想拉你“入坑”,帮他扛事儿,那也要心明眼亮,仔细想想为什么这项工作没人去干,或者为什么偏偏选中了你。
不能排除某些领导想把一些安排不下去又出力不讨好的活塞给你干,这才给你下套。一旦发现前方不是“高能”而是“高危”,果断找借口推辞。

 3

该扛就得扛,硬抗也得扛

自己工作出了问题,领导用出激将法已经是“屡教不改”后的不得已而为之,这个自知之明必须得有,而且要树立打个翻身仗的信心和决。
即便客观条件不利,解释清楚后,也要尽最大努力改进工作。
在领导激你扛活儿的时候,即便明知前方是坑,但有时该跳也得跳,而且要跳得漂亮、跳出好姿势;这一跳犹如一搏,搏得好,在领导心里的砝码就加了一摞,慢慢的就成为领导心中“靠得住”的干部。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